李培芬
“自選角度”是申論作文題干中比較常見的一個詞,應試者一般將其理解為只要是跟給定資料有關的任意角度都可以,但是切記,文章的立論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角度是應試者獲取高分的關鍵。
一、真題解析
2010年上半年部分省市的聯考作文題和當年××省省考作文題都是關于“水”的話題,聯考作文題的題干要求是“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是公共產品或者準公共產品,因此用水應該是低價的。針對這種觀點,參考給定資料,寫一篇文章,對國家水資源價格改革的基本思路進行闡述”,××省的作文題題干要求是“參考給定資料,以‘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為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這兩套題的部分給定資料是一樣的,而且資料的關鍵詞都有“水價改革”和“公用事業市場化”,但作文思路卻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聯考申論部分由七個子資料組成。資料1敘述的是公用事業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性;資料2指出公用事業市場化的原因及市場化之后帶來的問題;資料3圍繞水價上漲引來的反對聲音,因為水價上漲居民開始節水,L市的水資源原本緊張但居民沒有感受到;資料4敘述了Q市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人口密集的地方實際是缺水的但居民沒有感受到,低水價是造成水的超消費和浪費的重要原因,列舉了居民浪費水的種種表現;資料5圍繞中水利用展開論述;資料6介紹了階梯型水價;資料7指出我國城市水價低于成本價,政府存在“暗補”,居民沒感受到,低水價導致水浪費現象嚴重,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必須加快水價改革。
××省申論部分由八個子資料組成。資料1是圍繞著水價調整召開的座談會的代表的發言記錄;資料2~5分別是聯考題的資料1~3;資料6概括為南水北調問題;資料7提出了海水淡化問題;資料8介紹了外國節水的先進經驗。
以下是筆者的解讀:
聯考題七個子資料分為兩部分,資料1~2談的是公用事業市場化,資料3~7談的是水價改革,其中,水價改革是公用事業市場化的一部分,因此整個給定資料微觀談的是水價改革,中觀談的是公用事業市場化,宏觀談的是民生問題。
××省申論資料1~5指出公用事業市場化過程中的水價改革,水價改革后居民節水意識陡增,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均因中國缺水,因此,整個給定資料的關鍵詞是“節水”,它的中觀層面是打造資源節約型社會,宏觀層面是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一份申論試卷的給定資料由若干個子資料組成,出題人將這些子資料不是任意地放在一起的,它們之間一定有著某種聯系,指向某一個共同的方向,如果應試者對給定資料作出了正確的解讀,把準了出題人的脈搏,就有機會在最后的作文中勝出。
二、作文思路
聯考題作文寫作思路:
作好水價改革這篇大文章
第一段:水價改革是公用事業市場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價改革是一個民生問題,更是一個民心工程,它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因此,政府要做好水價改革這篇大文章。
第二段: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是公共產品或者準公共產品,因此用水應該是低價的。其實,這是不對的。接著要說明我國水價低于成本價的真相。水價的構成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本身價值、水工程的成本、水處理的成本、水管理的成本和污水處理的成本,目前我國的水價僅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處理成本,水價是低于成本價的,政府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暗補”,但民眾并不知曉。(見給定資料7)
第三段:從民眾和企業兩方面分析低水價帶來的危害。低水價是造成民眾超消費和浪費的重要原因,而供水企業虧損靠補貼,投資靠撥款,企業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因此,政府要做好水價改革這篇大文章,就一定要將水價改革市場化。
第四段:水價改革如何市場化?水價改革涉及到政府、企業和民眾三個方面。政府要做好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既要保證供水企業或水務集團有一定的盈利性,又要兼顧水作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的公益性,在兩者之間做好平衡。
第五段:總結收尾。水價改革是公用事業市場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價改革市場化的成功將為我國公用事業其他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本,因此,水價改革任重而道遠。
有許多考生容易把大量的筆墨用在階梯型水價的具體解釋上,筆者不太贊成。階梯型水價是水資源價格改革的具體做法,作文題要求的是“對國家水資源價格改革的基本思路進行闡述”,也即階梯型水價政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關于××省作文題,大部分考生包括一些著名的培訓機構容易將其定位在“多措并舉”上,比如我國水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是人均占有率低,分布不均、浪費現象嚴重,水質污染,所以相應的解決對策就是南水北調、海水淡化、加強節水教育、改進用水設施、加強監管等,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過于簡單,表達流于表面。給定資料1~5談的都是公用事業市場化過程中的水價改革,這部分占了整個資料的6/7,作文里怎么能避之不談呢,即使把它作為對策之一來談,筆者認為也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都是老話題老做法了,多措并舉,泛泛而談,平均著墨,也毫無新意。
下面是筆者對這篇作文的思路:
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
——從節水入手化解水資源危機
第一段:駛入快車道的中國經濟遭遇了發展的瓶頸,資源的不足影響到中國未來的進一步發展,要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打造資源節約型社會,這其中就包含政府要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
第二段: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水資源占有率低,且水的分布南北不均,毛澤東時代就開始了南水北調工程,近些年來又大力開發海水淡化項目,可以說中國政府為了解決中國的供水問題絞盡腦汁、不遺余力,但是依然走不出缺水的困局,加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發展造成的水質污染,更使我國的水資源雪上加霜,政府對民眾的節水宣傳教育和對企業的監管也收效甚微。因此,除了進一步做好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工作,強化教育和監管手段之外,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政府必須尋求突破,抓住節水這一環節,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
第三段:首先,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就要在節水教育上動腦筋。南方水資源相對豐沛,當地民眾并沒有感覺到缺水,所以,以往政府對民眾的節水宣傳大多流于形式而沒有真正發揮作用。要進一步加大節水的宣傳教育力度,讓廣大民眾真正看清我國嚴重缺水的嚴峻現實,深刻認識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全國一盤棋,節水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把節水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
第四段:其次,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就要在水價改革上邁穩步。水價上漲固然對節水的作用立竿見影,但是隨之也帶來了民眾對政府的質疑之聲。水價改革是民生問題,更是民心工程,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政府要把低水價的真相告訴民眾,要讓民眾充分認識到低水價帶來的危害性,水價上漲是合情合理的,是有利于未來發展的。在水價改革的過程中政府切不可操之過急,一步到位,而是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節奏穩步推進。
第五段:最后,作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還要在節水設施上下功夫。分工業、農業、日常生活中三方面來談。
第六段:總結收尾。水資源畢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政府不但要作好供水這篇大文章,更要作好節水這篇大文章,只有雙管齊下,我們才能真正化解水資源危機,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綜上,筆者認為同樣是關于“水”的話題,由于資料的指向性不同,所以,文章立意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聯考題的關鍵詞是“市場化”,××省考題的關鍵詞是“節水”。順便說一句,2014年××市申論考試試題也是跟“水”有關的,作文題干是“有專家指出,目前北京用水需求不斷增長,供水缺口日益增大,水資源供需矛盾的解決將難以走出‘擴張—調水—再擴張—再調入的怪圈。請你就這一‘怪圈現象,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這篇作文又是另外一個寫作思路,至于怎么寫,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