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件文物串起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文物展”于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展出的400余件(組)珍貴歷史文物,匯集了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4家文博單位的文物,不少珍品更是首次出館露面。此次展覽共分為六個單元,分別為“黃金草原與中國的早期交流”、“漢營西域與絲路交通”、“胡人來華與胡風浸潤”、“厚重多元的宗教藝術”、“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碧波中的帆影”,全方位展現了絲綢之路上的人情風物、商貿往來、文化交流。據悉,展覽將于明年1月4日結束。
海外流失皿方罍完整展出
近日,由湖南廣播電視臺主辦的“芒果中庭藝術珍品展·皿方罍”展覽在湖南長沙開展,歷經百年分離終回故土的中國青銅重器“皿方罍”首次面向公眾完整展出。皿方罍全稱“皿天全方罍”,商周時期鑄造,被譽為“方罍之王”。皿方罍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就因種種原因身蓋分離。器蓋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館保存至今;器身流落海外,直到2014年6月由湖南省政府部門、相關單位、文博機構和民間收藏人士通力合作,成功洽購回湘,與器蓋完璧“合體”。
俄羅斯宮廷文物閃耀香江
香港歷史博物館日前正在舉辦“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該展覽展出了從俄羅斯皇村博物館借來的包括畫像、服飾、瓷器用品、武器、手工藝品等在內的200余件珍貴文物,講述了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在18世紀初至20世紀初的歷史和文化。重點展品包括俄羅斯皇家工廠制作的各類黃村飾物、各國皇室贈與俄羅斯的外交禮物和一輛裝潢華麗、用于君主加冕典禮的專用馬車,讓觀眾深入認識皇村曾見證的俄羅斯宮廷生活,以及俄國政治和文化發展的概況。
亞洲雙年展將于明年亮相
首屆亞洲雙年展新聞發布會不久前在廣東美術館舉行。“亞洲的問題關系著亞洲自身,也關系著歐美對亞洲的界定,所以首屆亞洲雙年展探討的是全球視野中的亞洲問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亞洲問題,全球表述。”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說。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張晴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藝術學院研究生院長漢克·斯格拉擔任主策展人,開幕式時間定為2015年12月11日,屆時廣州大劇院和正佳廣場將作為展覽的主題分展場。
長沙每年300萬元扶持民博
湖南省長沙市出臺的《長沙市民辦博物館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于即日起正式實施。從今年起,長沙市將設立每年300萬元民辦博物館專項補助資金,民辦博物館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包括陳列展覽、免費開放、文物搶救性保護、學術交流和重大文化活動、文物征集、館舍建設等6個方面。
南圖開放四庫全書專藏室
作為國內重量級歷史文獻收藏機構,南京圖書館近日再度入藏一套大規模的歷史文獻影印典籍——文津閣版《四庫全書》,并配有128個楠木書架、6144個楠木函盒。南圖四庫全書專藏室也于日前正式對外開放。此外,由南京圖書館與臺灣漢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以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的首屆玄覽論壇也于同期舉行。
中俄萬里茶道將申遺
19世紀,中國茶葉從湖北漢口運往俄國,開啟了“東方茶港”的輝煌;到21世紀,武漢與俄羅斯重拾茶葉之緣。日前,中俄萬里茶道研討會和中俄茶葉貿易論壇在武漢召開,茶道沿線17城簽署了《武漢共識》,將攜手申請萬里茶道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版畫博物館開館
由中國版畫學會、深圳龍華新區管委會主辦,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中國版畫博物館承辦的“2014首屆中國版畫大展”在深圳開幕,它同時宣告中國版畫博物館正式開館。本次展覽展出了70余位知名藝術家在版畫及相關領域創作的代表性作品600余件,較為全面地呈現了中國版畫的當代創作面貌和多元學術方向。
河南摸清文物家底
經過一年多努力,文物大省河南完成了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全省共投入普查專項資金3600多萬元,調查國有單位64545個,其中559個國有單位收藏文物300余萬件(套)。同時開展了文物認定工作,全省文物系統外國有單位約收藏文物20余萬件。
唐代最早獨屏山水壁畫現身
近日,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的唐朝宰相韓休夫妻合葬墓已發掘完畢。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了韓休和夫人柳氏的墓志各1合,騎馬俑、侍女俑及動物俑140余件,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發現了歷經千年未褪色,仍清晰可見的精美壁畫。專家表示,墓室北壁東側的山水畫,是目前考古發現的唐代最早的獨屏山水畫,彌補了壁畫發展史上的缺環,且將中國山水畫的成熟期提前至唐代。
山西金代戲臺修繕完工
近期山西省高平市二郎廟保護修繕工程已全部完工。二郎廟是一處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群,廟內共保存清代建筑14座,金代建筑1座。修繕工程投資380多萬元。其中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的戲臺,距今已有820多年,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現存最早的戲劇舞臺。
周公廟西周甲骨文字數最多
近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經過考古專家對陜西省周公廟遺址近10年來的發掘整理,共出土西周甲骨1.1萬多片,其中發現有刻辭者800多片,可辨識文字達2500多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員說,周公廟遺址出土甲骨發現文字是以往所見西周甲骨文總和的2.4倍,因此周公廟成為目前全國發現西周甲骨文字數最多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