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躋身全球最主要的珠寶消費市場,其中黃金、鉆石、玉石等的消費在世界排名中位居前列。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3年,中國珠寶市場一直處于穩定增長狀況。2013年,中國內地珠寶銷售市場達到了47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幾乎占到了全球銷售市場的三分之一。
不過,盡管近年來珠寶行業的銷售收入一直處于增長狀態,但是最近幾年其增速卻在逐漸放緩。以今年為例,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增速仍然持續下滑至9%左右。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珠寶行業的增速逐漸放緩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國際市場不景氣,黃金采掘企業遭遇了國際金價暴跌的利空影響,其經營業務單一,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第二是由于禮品市場的持續走低,導致部分依靠禮品業務的珠寶行受到一定的影響;第三則是境內珠寶企業尚處于品牌建設階段,相對缺乏差異化的產品策略,伴隨著終端市場競爭加劇,有些廠商采取了價格戰的策略,極大地影響了珠寶行業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珠寶行業的增速在不斷放緩,然而鉆石市場卻仍舊火爆。據悉,中國是全球鉆石銷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僅去年一年全國鉆飾零售店的數量已經增長了26%。而中國的鉆石銷售價格也處在增長狀態,其中2014年前兩個季度的價格有近30%的增長,2克拉到5克拉的鉆石消費同比增長超過40%,今年上半年中國鉆石進口量同比增長了47.8%。從品類上看,2014年30分、50分、1克拉、3克拉的裸鉆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1克拉的鉆石增長幅度最快,達到了8%。
而且,不僅僅局限于實體店消費,現在網絡也成為了消費者選擇鉆石的另一個途徑。統計顯示,中國有近1/4的消費者會在購買鉆石前進行網上咨詢。其實,網上購買鉆石在國外就已經成為了主要的消費途徑之一,例如美國,每六宗鉆飾交易就有一宗是在網上完成的。
除了鉆石,中國有色寶石(狹義,不包括翡翠、玉石等)從2006年起市場年平均增幅已經開始超過中國珠寶市場整體增長水平,達到20%至30%。即便在珠寶行業增速迅速下滑的年份,中國有色寶石市場同比增幅也維持在了20%左右,這證明了有色寶石在中國仍舊有著旺盛的需求和較高的銷量。
當然,有色寶石品類繁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紅藍寶石之外,碧璽的價格也有著旺盛的漲勢,近三年來碧璽的價格一直保持著15%的上漲,其中高品質的碧璽可以保持30%的增速;此外,產于坦桑尼亞的坦桑石在國內漲勢驚人,近兩年一直保持50%的增速;而作為澳大利亞的獨特有色寶石—歐珀,每年漲幅在20%左右,增長穩定;青金石的價格在近些年也有了翻倍增長,兩年前1000元的青金石擺件,現在可以賣到近萬元。
近年來,在藝術品市場,炒作、有價無市等熱門詞匯往往伴隨著價格上漲,深受關注。當前表現出色的珠寶消費市場是否也會被波及?
要“擦亮眼睛”
毛界武(勞德珠寶執行董事)
近一兩年來坦桑石、托帕石乃至碧璽等在市場上很紅火,絕大數是因為商家不約而同炒作所致。
在西方一些珠寶奢侈品品牌設計中,像上述此類珠寶雖然品質和工藝一般,但加上品牌和設計,往往是頂級珠寶的價格,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在日常珠寶消費市場中,由于半寶石既有“模仿度”,原料價格又更低且出產量高,自然是一些商家用來作為“替代品”的好選擇。但值得注意的是,坦桑石、托帕石屬于半寶類,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有色寶石。
目前,國內外紅藍寶石的行情在緩慢、穩步增長,雖有波動卻并非炒作,而是因國際經濟震蕩所致。炒作某種商品,需要大量資金、商品價格存在極大的差別空間、商品數量巨大、且為大眾之所需等條件,紅藍寶石、金綠貓眼等不具備。
不少頂級珠寶“有價無市”
吳國忠(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教授)
宏觀經濟不景氣,投資渠道收緊,便有熱錢涌向珠寶市場。例如我遇到有很多生意人雖然不懂珠寶,但又想買點東西,而且出手不凡,由此抬高了市場價格,顯得市場表現非凡。
購買上億元頂級珠寶的人,其資產無疑在十多億元甚至更多,所以很多頂級珠寶都是有價無市。再加上送禮之風被遏制,預計直至明年上半年,頂級珠寶的銷售都將處于寒冬期。
我認為,市場只有各取所需,分別滿足各種檔次的珠寶消費需求,才是適應發展形勢的,這樣也才能讓珠寶真正進入中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