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三月,我們迎來中國的年度政治盛會。3月5日-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3月3日-1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召開。
這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首次召開的兩會,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履新后,一年來各方面工作實現良好開局后的首次兩會。“全面深化改革”成為貫穿今年兩會的主線。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記者會上傳出鏗鏘強音,混合所有制、自貿區等成為關鍵詞,兩會大數據提供了新視角……本刊特開辟此專題,盤點2014年兩會。
2013年經濟運行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56.9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7.7%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6%
城市登記失業率4.1%
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創歷史新高
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再上新臺階
糧食產量超過1.2萬億斤實現“十連增”
廣義貨幣M2增長13.6%,符合調控需求
財政收入增長10.1%
全國新注冊企業增長27.6%,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2%
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5%
全社會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
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7.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
預期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
擬安排財政赤字13500億元人民幣
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
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左右
將促進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
保障房將開工700萬套以上
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
政府工作報告十大新提法
貨幣政策 要保持松緊適度,加強宏觀審慎管理。
預算公開 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打造陽光財政,讓群眾看明白、能監督。
地方債務 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
國企改革 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
產權保護 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科技創新 改進與加強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實行國家創新調查和科技報告制度。
進出口 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
計劃生育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落實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樓市調控 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
土地財政 今年要對土地出讓金收支和耕地保護情況進行全面審計。
兩會人物
樓繼偉:今年財稅體制改革從預算和稅制改革起步
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就財稅體制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財稅體制改革今年主要涉及預算改革和稅制改革,關于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的問題,將是下一步改革要做的事情。
樓繼偉說,財稅體制改革主要涉及三個方面:預算改革、稅制改革、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問題。今年主要從前兩個方面先起步。
他介紹說,在預算改革方面,今年的預算報告和往年有所變化,總的要求是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一是透明,另外是審查預算的重點從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語言和注解也有所變化,構成新的預算編制的模式。在稅制改革方面,今年將繼續進行“營改增”,同時,財政部正在研究資源稅、消費稅范圍和稅率做適當調整,還要推進環保稅、房地產稅的立法。
樓繼偉表示,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劃分,是下一步改革要做的事情。中央與地方職能的劃分是一個國家治理的問題,不是一個純粹的財政問題。他說,一個國家,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各承擔什么責任,相應承擔多少支出,責任中有沒有互相之間的排他性,或者說責任之間有沒有互相的合作性,以及因此怎么樣匹配支出責任,都不僅僅是一個財政問題,大部分國家都是通過立法來解決。“我們會提出一些設想,因為這是一個國家治理問題。今后再報告立法部門,看看這些事情怎么處理”。
周小川:存款利率可能在一兩年內放開
3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存款利率放開在計劃之中,這應是利率市場化中最后一步。他個人認為,存款利率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放開。他說,市場上存在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力量,因此各種新興業務、新興的業務方式,也都是對利率市場化有推動作用的。
在回答利率市場化是否會在短期內推高利率的問題時,周小川說,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由于管理方式、宏觀調控方式的改變,市場上肯定會出現一些新的過去沒有過的機會,并在短期內帶來稍高的回報,市場會追求這些機會,所以可能就會有利率在一定期間內上行的可能性。
周小川說,隨著市場配置資源和廣泛競爭的存在,實際上利率最后還是會有總供給、總需求關系的平衡,個別的機會會慢慢變小。
周小川還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里面關于金融改革的內容都將會執行,只不過有些是可以在一兩年內就實現,還有一些可能是在三五年的跨度內實現。“但是現在也應該做好準備,有些能夠起步的,盡快可以起步。”
兩會關鍵詞
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是一個老口號了,在今年兩會期間簡政放權的呼聲尤其高。去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今年,李克強總理表示:“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
互聯網金融
在今年的兩會上,互聯網金融因為近期余額寶、支付寶等產品在市場上大熱而備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兩會期間,隨著央行對此類互聯網金融產品予以“正名”,“挺寶派”和“倒寶派”之間的激烈爭論也逐漸平息。業界轉而將關注點更多集中于引導互聯網金融朝著健康穩定方向發展,以及完善監管和防范風險上來。
注冊制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都是決策者論述資本市場時的核心關鍵詞之一。“中國搞股票發行注冊制,全世界沒有一個樣本可以照搬。因此只能根據中國的國情,推進中國式的注冊制改革。”證監會主席肖鋼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分類調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報告未提“房價”而僅提“分類調控”,這也是近10年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未強調“房地產調控”工作的重要性。
混合所有制
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當是未來一段時間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頭戲。參加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就此問題建言獻策。
自由貿易區
過去一年,在上海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幾乎是對外開放領域最大新聞。既然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他地區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很多省、市、自治區紛紛表態:我們也要這么干!已有2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公開表示,將積極申請設立自貿區。
霧 霾
兩會會場內外,霧霾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醫學專家、政府官員、企業高管、文藝體育界明星,都成為了與霧霾作戰的發言人,因為霧霾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霧霾比非典更可怕,因為不論是影響范圍還是持續時間,霧霾都比非典要嚴重。
轉基因
3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斌表示,對于轉基因,“一是在研究上要積極,堅持自主創新;二是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當被媒體問及部長是否吃轉基因食品時,他表示,“我也吃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伴隨部長明確的態度,有關轉基因的話題在輿論中也隨之升溫。在今年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交了與轉基因相關的提案議案。
兩會大數據
在2014年兩會上,哪些語錄被熱議?哪些話題最受公眾關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通過互聯網洞察民意成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語錄熱搜榜
全國政協委員左燁:
政府部門采取措施,提高中國護照含金量,
增加免簽國數量,提升國民自豪感。
全國政協委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播一兩部韓劇,不用大驚小怪。
全國政協委員、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
中國樓市10年內不可能出現全面崩盤。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政府不能亂花錢,國家不能亂印鈔。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
71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
中央巡視組:
“蒼蠅”“老虎”今后還會不斷被揪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周緒紅:
大學校長不能把就業率當政績。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孟學農:
好幾個貪官都是博士。
最受網民關注的兩會十大話題
余額寶取消,治理霧霾,公務員加薪,養老金并軌,轉基因食品問題,公車改革,提高個稅起征點,環衛工待遇,護士被打、政協委員呼吁立法保護,網絡強國。
最受網民關注的改革十大話題
房價問題,互聯網金融,國企改革,收入分配,反腐倡廉,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城鎮化,文化建設,行政體制改革。
31省區市網友最關注的兩會話題
就業: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西、湖南、廣東、 廣西、重慶、四川
高考:天津、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陜西
公務員:福建、云南、甘肅、寧夏、新疆
公積金:上海、貴州
房價:北京
四風:海南、青海
霧霾:河北
清潔能源:山西
漲價:青藏
兩會好聲音
2014年兩會,位于梅地亞中心的兩會新聞中心為中外記者安排了近20場記者會,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一把手”紛紛登臺亮相。現摘錄部分精彩語錄。
“下放一些審批權限,以及取消一些行政性收費,另外壓縮‘三公經費等等,這對于財政部來說是個好事,我們沒有苦惱,我們一直期望這樣,現在是財政工作最好做的時候。”
——財政部部長 樓繼偉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改革的戰書已經下達,‘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國家發改委主任 徐紹史
“對于貿易摩擦來說,我們還是要用平常心來看待。當我跟記者朋友們介紹中國是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時候,應當說這個貿易摩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成為平常的現象。”
——商務部部長 高虎城
“至于有人將現在的中日關系與一戰前的英德關系相提并論,我想強調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與其拿一戰前的德國來做文章,不如以二戰后的德國來作榜樣。”
——外交部部長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