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摘 要】 目的:探討空氣壓力治療儀對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選取剖宮產產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產科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空氣壓力治療儀進行護理干預,觀察兩組下肢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3例,對照組1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空氣壓力治療儀能有效降低剖宮產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
【關鍵詞】 空氣壓力治療儀;剖宮產;下肢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719.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6-0085-02
產褥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legs deep venous thromposis,LDVT)是由于妊娠期生理改變、產科高危因素及病人存在術后麻醉作用、手術創傷、大出血、貧血、血液濃縮大量輸入庫存血、術后臥床時間長等因素導致。LDVT是剖宮產術后的嚴重并發癥之一,近年來因各種因素使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LDVT發生率增多,若治療不及時會造成靜脈血栓形成,甚至血栓脫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導致死亡,所以對LDVT的防治尤顯重要[1]。空氣壓力治療儀通過雙腔有序的反復沖放氣,形成了對肢體和組織的循環壓力,對下肢遠端到近端進行均勻有效的擠壓,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有助于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且使用方便,價格便宜,臨床使用者愈來愈多。為進一步提高預防剖宮產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選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剖宮產足月孕婦200例作為研究,以評價空氣壓力治療儀對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栓塞預防的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剖宮產足月孕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100人。年齡19~43歲,平均年齡(31±3)歲 。在進行干預前,均經過確切的個人病史調查,常規項目體檢,實驗室指標檢查,嚴格排除原有周圍血管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JP+2]對照組產婦:采用傳統的產科護理常規:①產前詳細常規檢查,加強對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如年齡>35歲,肥胖、經產、多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嚴重的靜脈曲張、血凝異常疾病等預防知識的健康宣教。在術前向病人講解術后易發生DVT的因素及術后注意事項,引起病人及家屬的重視、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②手術時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操作輕柔,避免不必要的按壓,腘窩處避免墊枕,以免影響靜脈回流。③術后6h取30°~40°半臥位,進流汁軟食、每2h翻身1次。如果病情不允許活動翻身,每2h改變一次病人體位,使之重力有所傾斜以改善受壓側肢體血液循環。④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鍛煉。術后6h指導病人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具體方法:盡量伸膝關節,伸踝關節,用力繃緊腿部肌肉,持續5~10秒后放松,如此反復進行。同時由護士或家屬幫助病人進行由跟腱起自下而上的做比目肌、腓長肌,擠捏運動,使其沿靜脈血管血流方向形成壓力梯,每天不少于3次,以加速下肢靜脈回流[2]。⑤合理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多補充含吡嗪類食品,如番茄、洋蔥、蘑菇、芹菜、海帶、黑木耳等,這些食品可使血小板下降50%以下,有利于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改變血液粘稠度,忌食辛辣、油膩、煎炸食物,有利于消化吸收,增加營養提高產婦應激能力。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鄭州陽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空氣肢體壓力AP1200b型治療儀”。方法如下:患者術后6h取平臥或半臥位,肢體盡量舒展放松,將下肢套入套筒內,拉鏈從足背拉到大腿最上邊扣好,連接好各種管道接頭,打開電源,設定氣囊壓力為100mmHg,保持時間5s,循環間隔時間5s ,治療時間為30min,充氣先從腳、小腿、膝蓋、大腿順序間歇性充氣,反復施加壓力和釋放壓力,如此循環30min,若使用過程中患者出現身體異常感覺立即停止。每天2次,持續3d,每天觀察兩組患者末梢血運情況、有無肢體腫脹、疼痛,有腫脹疼痛者彩超判斷有無血栓形成,3d后根據病情選擇是否繼續使用。[JP]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發生12例不同程度深靜脈血栓,出現一側患肢疼痛、壓痛和發熱癥狀,其中10例為單純性皮膚泛紅,輕度凹陷性水腫,皮膚溫度略高于健側,2例腫脹較明顯,皮膚出現小水泡。觀察組僅有3例出現單側患肢疼痛、壓痛和低熱癥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妊娠時子宮對下肢的壓力明顯增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使血液凝固性增高。在妊娠晚期及產褥期多數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等顯著升高,纖溶活性降低[3]加上術前禁食,術中使用止血藥,術后臥床,使血液凝固性進一步增高,故可引起剖宮產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在剖宮產后及時進行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性治療及護理,盡量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空氣壓力治療儀通過其充氣氣囊從體外遠心端向近心端規律性環形擠壓雙下肢,對下肢進行大面積的擠壓按摩,其擠壓和刺激可達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加速血液淋巴回流。驟然減壓時使靜脈血迅速充盈,從而顯著地增大血流速度[4],由于血流速度增大,流經局部的血流量必然增大,從而增加了氧和其它營養成分的供給,加速代謝炎癥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有效預防肢體水腫及血栓形成[5]。
使用空氣壓力治療儀應確保管道連接緊密正確,在病人的耐受程度下隨時調節壓力,治療過程中經常巡視,重視患者主訴。使用空氣壓力治療儀操作簡單方便,使用過程中患者感覺舒適,可有效降低剖宮產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學軍,胡小燕.淺談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及其處理[J].中國衛生事業,2011,34(1):96.
[2]曹妙君.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12.
[3]張秀紅,周秀梅.產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36例臨床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69-71.
[4]田海瑞,馬瑩,王霞,等.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觀察[J].青島醫藥衛生.2011.43(5):374-375.
[5]莫明蓉,沈佩娟,洪愛蓮.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8):21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