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甲
(濟寧市國土資源局任城區分局,山東 濟寧 272000)
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是地籍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地籍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現代信息技術在國土資源政務管理、社會服務、調查評價中得到深入廣泛運用,有力地支撐了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有鑒于此,加強統籌規劃,堅持科學設計,強化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地籍檔案管理水平,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1.1 綜合管理原則。地籍檔案管理要堅持綜合管理原則,地籍檔案管理與國土資源管理各項業務緊密結合綜合管理。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是單一的工程,而是與其他各項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緊密結合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科技,與規劃、耕地保護、征地管理業務結合起來,為編制、修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土地年度利用計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提供基礎性數據和圖件資料;與土地利用相結合,利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和土地登記成果確認界定土地類別和屬性,為建設用地報批、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立項提供依據;與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相結合,為查處違法用地提供準確的依據,充分發揮土地登記的監管作用。
1.2 整體規劃原則。地籍檔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設上,要按照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要求,全面制定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規劃,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建成貫穿國土資源管理全過程的國土資源信息系統,保證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協調性。
1.3 分步實施原則。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要遵循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布的技術標準,循序漸進,規范作業流程,重視國土資源各項數據更新與系統維護升級,強化對國土資源各種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質量控制,從而保證整個國土資源信息化系統有效應用和正常運行。在信息化建設中,地籍檔案管理,特別是將來不動產統一登記后的檔案管理是一項周期長、投資大的工程,要在省、市統籌規劃下,制定信息化工作方案,根據具體情況條件,急需的項目先行,有序地進行建設。
2.1 加強領導,綜合協調。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是一項涉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政府職能和工作方式轉變的的系統工程。實踐證明,加快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推進電子政務,關鍵是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在具體工作部署上,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直接管,做好協調工作,在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強化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安排,避免政出多門、各自為戰、重復建設。不斷規范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綜合協調,逐步形成制度健全、調配合理、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
2.2 加大投入,科學管理。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資金投入大、技術含量高的現代化基礎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嚴格科學管理是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和基本保證。信息化建設需要建設標準化機房,購買各項軟硬件設施齊備,開發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管理軟件系統,這一切都需要足夠的資金加以保障。目前,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主要資金來源于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辦公經費,資金不足成為制約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障礙。
2.3 強化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是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要把保證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放到核心位置。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科學性很強的工程,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對信息化隊伍的建設和培養。要制定優惠政策,面向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有針對性地引入既精通國土資源管理又精通現代信息科技的高素質、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強化通過技術交流和培訓,及時跟蹤地籍檔案管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動向和發展趨勢。
地籍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和核心任務是滿足社會利用需要為利用者提供利用。地籍檔案是記載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的憑證,是調整土地權屬法律關系活動的歷史記錄,同時也是各項國土資源技術成果的真實記錄。
構建地籍檔案信息開發利用市場化運作機制。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特別是在信息系統建設中,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投入,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實現信息資源收益共享,而為地籍檔案信息化提供資金保證和技術支持。所以,地籍檔案管理應當樹立市場經濟新觀念,努力把地籍檔案信息產品推向社會,推向市場。在地籍檔案管理實現兩個轉變,一是把地籍管理實現從原來的消極的封閉式對內服務到積極的開放式向社會服務的轉變,一是努力實現地籍檔案信息產品從無償提供到有償服務的轉變,從而實現地籍檔案信息化可持續健康發展。
[1]樊志全.新世紀的地籍管理[J].國土資源.2003.09
[2]蘆亞靜匡曉宇.城鄉一體化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初探[J].西部探礦工程.2007.12
[3]潘志強賴家彬.關于信息時代國土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福建土地研究.2002.2
[4]張友雷.土地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J].國土資源報.2002.2
[5]王曉華;張永吉.對基層地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J]蘭臺內外.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