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樹金
摘要: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面臨的不利局面的有效舉措。本文根據河北省產業結構特點,闡述了構建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管理、培訓機構多元化、市場需求與人才培訓相互促進、培訓模式靈活多樣、學員受訓寬進嚴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的途徑。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2-0027-04
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藝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穩步提升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21世紀初,國家及各省出臺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培養政策。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在數量、結構和素質上仍然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為解除制約我國產業調整、升級和持續快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瓶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旨在推動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認為,盡快建立一個完備、嚴謹、高效、充滿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徑。
筆者擬根據國家、省市有關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法規、政策以及培訓歷史、現狀、目標等,以河北省社會經濟和產業特點為例探討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構建。
一、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歷史與現狀
2002年,勞動保障部啟動了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北京、天津、大連等30個重點城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行業和企業集團率先啟動機電高級技工培訓項目。遼寧、江蘇、浙江等地相繼啟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把高技能人才培養納入本地區發展戰略規劃。2003年,勞動保障部先后啟動電子信息產業和電力高級工培訓項目。2004年6月,勞動保障部、國資委選擇了34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2006年,高技能人才工作逐漸步入快車道。2007年5月,勞動保障部開始實施高技能人才師資培訓示范項目。
人社部為貫徹落實《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和《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實施方案》,在2008年批建101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院?;睾?76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企業基地的基礎上,從2011年起,逐年開展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的評建工作。特別是啟動實施了“2013年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工作”后,各省市積極開展工作,分別評建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此項工作的目標成果之一就是要構建較為完備、系統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
二、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分析
(一)培訓體系要素
1.培訓管理
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涉及的部門較多,至少涉及行業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教育部門及職業院校等,所以很難說由哪個部門獨立擔當管理者的角色,由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部門來直接管理似乎不太現實。我們認為,應依據中國國情,由人力資源部門牽頭,教育及國資委、發改委等部門全力配合,成立一個聯合辦公室來加強對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管理。其主要職責是制定與報批高技能人才培訓政策、條例與法規;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訓規劃和培訓計劃;培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高技能人才的評定和標準發布等。全力加強行業、企業、政府及相關職業院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管理一般限于宏觀管理、政策管理,即管理要法制化。
2.培訓主體
誰有資格搞培訓?一般來說,為調動全社會的培訓積極性,誰都可以搞培訓,培訓主體可以多元化。但培訓結果不能降低標準,所以必須認真考察某個組織是否有資格擔當高技能人才的培訓主體。根據我國目前的培訓現狀,能作為培訓主體的有行業企業內部培訓機構、社會公共培訓基地、職業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及其他一些社會培訓機構等。培訓主體必須具備培訓能力,包括培訓場地、培訓設備、培訓師資、培訓教材以及靈活的培訓模式、嚴謹的培訓制度、充足的培訓資金等。所有培訓機構必須由管理部門嚴格把關、慎重選擇,并經過事前按標準評定和事后按業績評定兩道關,才能保持高技能人才培訓主體的資格。培訓主體既要多元化,也要標準化。
3.培訓對象
對管理部門來說,哪些人需要培訓、要達到什么樣的培訓目標、某個地區目前或未來需要什么人才等,都需要經過研究確定。不同的培訓主體要根據自己的培訓特長選擇不同的培訓人群。培訓對象按人群區分有企業員工、下崗工人、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業工作者、在校學生、剛走向社會的青年等。按不同職業區分,不同的行業、工種、崗位等也有不同的培訓對象。培訓對象要個性化區別對待。
4.培訓研究機構
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應該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其主要職責是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總結;研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和規范;制定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的評定標準;組織各工種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教材的編寫工作等。此研究機構應從屬于管理機構,由行業協會、企業相關人員、培訓基地和職業院校的相關教師以及技能大師組成。研究機構本身應具有市場調研和信息反饋功能。此機構還應有自己的研究經費、課題立項權等。研究機構要智囊化。
5.培訓模式
培訓模式是培訓體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培訓主體和培訓對象各異,決定了培訓要求各異。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培訓內容,各培訓主體要結合不同的培訓要求確定不同的培訓模式。如脫產培訓、業余培訓、全日制培訓、校企合作培訓、師徒制(含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訓、工程實踐培訓、區域流動培訓等。培訓模式各種各樣,但最后的培訓結果必須符合高技能人才的評定標準。培訓模式要多樣化。
6.培訓教材
針對不同內容的培訓需求,應該具有不同的培訓教材和培訓方案,培訓時按方案扎扎實實地完成培訓教材上的培訓內容。不同的培訓主體可以根據不同的培訓模式編寫不同的培訓教材和方案,但培訓教材必須經由培訓研究機構提出修改意見并審定,再報請管理部門批準。培訓教材要崗位模塊化。
7.培訓環境
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社會氛圍是很有必要的。環境因素主要有社會人才觀、法規體系、經濟發展狀況等。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是一項國策,主管部門要扭轉全社會的人才觀念,使人們對技能型人才有正面的認識,技能型人才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同時,應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體系,使培訓工作有法可依,有效防止政令不行的問題;在福利政策上,在嚴把評審關的同時,要切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培訓工作必須緊跟和預見當地經濟發展形勢,真正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訓環境要社會化。
8.相關制度
與高技能人才培訓相關的一些制度也是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考核制度、經費管理制度等。為促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有必要實行培訓與考核分開的制度。建議管理部門組織、聘請外地的行家里手來做考官,避免考核過程中的人情關系,既是對培訓主體的考核監督,也是對用人單位和被培訓者負責。也可以將技能培訓考核與技能資格證書考核結合起來,使各方人士更加重視技能培訓。考核既是對培訓效果的考核,也是對培訓主體培訓資格的考察。
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必須制定培訓資金保障和資金管理制度。為調動企業開展培訓工作的積極性,國資委或發改委等企業管理部門應該要求企業按本企業的注冊資金按比例建立職工培訓基金,以后每年按全員年工資的一定比例(現行規定為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追加職工培訓資金。職工培訓資金必須??顚S?,受訓職工應對企業盡一定的服務義務才能流動,否則,接收單位應當給原單位補償培訓資金。對于其他培訓機構的資金保障也要有相應的制度。對于政府投資籌建的公共培訓基地,管理部門要保障相關法規的落實,確保資金到位并監督其資金使用。
(二)培訓體系要素之間的關系
培訓體系各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依存關系。管理辦公室是具有權威性的組織、監管部門,同時也是一個服務、協調部門。培訓機構的審批,培訓規劃和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資金的調撥,培訓法規和制度的制定,培訓結果(人才評審)的認定,政府、企業、培訓基地以及職業院校各方關系的協調等工作,都需要管理辦公室來完成。
培訓機構是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和承擔者,也是本體系中的主要角色。其角色定位由相關法規決定。培訓機構要依據有關培訓法規,保質保量地完成管理辦公室下達的培訓任務。培訓機構還要如實提供培訓工作的統計數據,配合培訓研究機構搞好研究工作。
受訓對象和培訓機構更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培訓機構根據本地區的總體培訓規劃,按照管理部門下達的培訓計劃接納適合自己的學員,認真負責地開展培訓。同時,對學員要因材施教,準備一些具有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在培訓周期、時間、地點、培訓模式、教學與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培訓對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機構和培訓模式,以期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教材、培訓內容、培訓模式作為培訓主體的組成要素,要具有適應不同培訓對象的能力。所以,教材和培訓方案的開發要突出實訓性、技能性、靈活性、個性化和模塊化。在培訓中要突出職業操守,使受培訓者有敬業精神和鉆研興趣。
社會氛圍是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外部支撐,政府有積極性,行業、企業有積極性,勞動者有積極性,培訓機構有積極性,才能在全社會形成重技能、學技能的局面。管理部門要發動盡量多的機構和人員廣泛宣傳技能型人才的優越性,教育部門應在招生制度上和資金投入上向職業教育傾斜,積極進行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實行產教結合,實現職教與普教無縫對接。發改委對于大力開展職工培訓的企業在項目扶持和資金扶持上也要有適當的傾斜。要鼓勵企業對有真才實學的高技能人才切實提高福利待遇。
培訓工作要想持續、有序進行,就必須有一些必要的培訓制度和培訓管理制度。培訓要見成效,考核必不可少。人才考評應該突破指標限制和年齡限制,按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由“無關人員”主持考評,這樣才能調動勞動者的培訓積極性,才能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構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
河北省第一產業相對落后,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針對這種情況,對農業勞動力的培訓要分兩部分:一是對進城人員的培訓,需要充分發揮公共培訓基地的作用;二是對扎根農業的人員的培訓。一方面,政府方面要在農村大力發展集約化、農莊化生產,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現代化程度,實現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為配合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要大量培訓適合現代化農業生產需要的各類高技能人才,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促進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
第二產業是河北省的支柱產業,但并不普遍發達,總體表現為產業結構的重型化和低級化。第二產業以黑色金屬冶煉為一級主導產業,是污染較嚴重的行業。未來河北省在對傳統產業實行技術改造升級的同時,還要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轉向多元化。
第三產業涵蓋面廣,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強。但河北省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就業人數少,致使第二產業就業壓力較大??梢?,河北省經濟結構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未來河北省要大力培育適合省情的第三產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其在經濟體中的比重。
針對以上所述的河北省經濟結構特點,與河北省經濟結構調整趨勢相應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應及時跟進,培訓任務十分繁重。由于存在就業人群在產業間的流動,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要特別注重培訓機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同時要切實做好培訓規劃工作和培訓計劃的制定,在普及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同時,要根據培訓結果實事求是地評定其技能水平。根據河北省的情況,在采取常規培訓模式的同時,還可以采取強化型的區域流動培訓模式和工程實踐培訓模式。前一種模式就是由某個培訓機構或企業將數量合適的技術人員送到本行業發達的地區或省份的培訓基地或企業中進行強化訓練;后一種模式就是在重大項目或工程建設或設備引進與創新中邊干邊學、強化訓練。
由于河北省產業調整復雜,人才培訓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需求的同時,還要主動出擊,有預見性地以優化人才結構來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管理、培訓機構多元化、市場需求與人才培訓相互促進、培訓模式靈活多樣、學員受訓寬進嚴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這個培訓體系是適應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需求的:培訓主體的多元化滿足了培訓需求多元化的特點;培訓主體的分工合作、培訓模式的多樣化以及受訓者的寬進嚴出滿足了產業提升對技術骨干高技能化的需求以及受訓者成分復雜的特點;按人才市場需求培訓并輔以人才需求預測性培訓適合了河北省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必須調整的特點;研究機構的設立適應了河北省培訓工作方興未艾的局面;環境建設和資金投入制度的建立對河北省思想保守、觀念落后、企業不重視職工培訓的狀況也很有針對性。
高技能人才培訓與高技能人才培養不同,人才培養具有全面性和長期性,人才培訓可以看作是人才培養的一個方面、一個方法、一個組成部分。但目前開展較好的只在國有大型企業中,所以,必須把民營中小企業同時納入培訓主體中來,共同參與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及其引起的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培訓體系要做一些調整,培訓制度以及相應的法規政策也要適時修改。
參考文獻:
[1]曾書琴,陳紹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對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啟示[J].成人教育,2013(3).
[2]彭佑蘭.中小民營企業承擔高技能人才在職培訓的必要性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2).
[3]王靜雅.河北省產業結構與人均GDP變動分析[J].企業導報,2012(3).
[4]張桂清.石家莊市技能培訓工作調查[J].河北企業,2012(9).
[5]黃燁.關于公共實訓基地柔性培訓體系之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8(12).
(責任編輯:楊在良)
Abstract:Building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highly-skilled talents is an effective act that can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dverse situation of the deficiency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highly-skilled tal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ebei Provinc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highly-skilled talents with multi-government cooperated management, diverse training institution, market demand and talents training mutually promotion, flexible training pattern and the "tolerant enters and strict exist" of traine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highly-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Hebe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