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飛義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帕隆藏布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是雅魯藏布江左岸一級支流,于林芝縣扎曲村附近注入雅魯藏布江 (大拐彎處)。帕隆藏布海拔在4900m~1540m之間,干流全長289km,流域面積28642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14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360億m3,天然落差3360m。年均溫度在-3℃ ~12℃之間,各月平均氣溫7月最大,1月最小。
帕隆藏布流域水電開發初步規劃從上而下依次為安目、甲忠、松宗、八哈、連得、比通、通麥、新玉、帕隆等梯級電站。建設征地移民安置涉及西藏自治區的2個地區3個縣的7個鄉 (鎮),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昌都地區八宿縣的然烏鎮,林芝地區波密縣的玉普鄉、松宗鎮、扎木鎮、古鄉、易貢鄉,林芝地區林芝縣的魯朗鎮。規劃河段3縣總人口約為10萬人,約占西藏全區的3.5%左右,其中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3縣總耕地為45.8萬畝,占自治區總耕地面積的1.6%;河段內居民絕大部分為藏族,民俗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但在藏傳佛教內部存在不同教派,諸如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等。經初步調查安目梯級、八哈梯級及松宗等梯級電站存在移民生產安置問題。
帕隆藏布流域規劃河段耕地少,自然條件差,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各規劃梯級淹沒損失差異較大,帕隆藏布流域的自然環境及開發利用條件決定著對帕隆藏布流域移民生產安置宜采用多種安置方式,探索多種符合當地實際的移民生產安置方式進行選擇。根據國內已建或在建水電站工程水庫移民的生產安置情況,初步規劃帕隆藏布流域移民生產安置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大農業安置、二三產業安置、長效補償安置、其他安置等。其中,松宗梯級電站生產安置采用二三產業安置、長效補償安置及其他安置相結合方式。安目梯級、八哈梯級等電站生產安置采用大農業安置、二三產業安置及其他安置相結合方式。
(1)大農業安置。農村移民安置進行規劃,應當堅持以農業安置為主,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保護生態的原則,合理規劃農村移民安置點。農村移民安置后,應當使移民擁有與移民安置區居民基本相當的土地等農業生產資料。保證其生活不低于原有生活水平,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當庫區淹沒損失較小,耕地資源較充足時,移民可以利用其剩余耕地資源進行生產活動,其農業生產活動受影響較小。當剩余耕地資源不足時,移民可以繼續利用其剩余耕地資源,并在符合國家環保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措施開發現有后備土地資源,保證移民以土地作為生活依托或者在本鄉本村內調整土地安置移民。對移民進行生產安置在調配一定數量的耕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興修水利設施,改良土壤等措施提高土地生產力來安置移民。
(2)二、三產業安置。當剩余土地資源不足,移民生產安置有相當困難時,可以考慮二三產業安置。對移民進行培訓,將勞動力轉入二三產業。電站建設需要大批勞動力,應該優先使用當地勞動者,本地勞動力在數量和技能方面遠遠滿足不了工程建設的需要,抓住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利用移民安置資金,對移民進行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培養成合格的工程建設者,參與工程建設,同時掌握專業的技能知識,為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拓展渠道和空間。
(3)長效補償安置。鑒于帕隆藏布流域規劃河段生產力發展緩慢,工業基礎薄弱,后備土地資源緊缺,在大農業安置困難的地區,可以采取長效補償的安置方式。根據“淹多少,補多少”的原則,以被征耕地前三年平均產量為基礎,依據所對應年份省糧食主管部門公布的糧食交易價格確定耕地平均畝產值,按照《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國務院令第471號)規定的補償補助標準,以貨幣形式對移民實行逐年長效補償。移民長效補償費在電站建設期,從審定的投資概算中列支,在電站運行期,從發電收益中提取資金補充移民長效補償費,交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兌付。長效補償期限與電站運行期限相同。其農村家庭主要成員可以繼續享受。水電運行結束,通過土地整理恢復耕地后,交由地方人民政府分配給當地居民使用。
(4)其他安置。對符合條件選擇到城鎮安置的移民,由縣級人民政府在實施階段,參照征地拆遷實行包干安置。對父母、配偶、子女等近親屬有固定場所和固定收入來源,愿意出具書面接收協議的農村移民,可實行貨幣補償等其他安置。
(1)結論。從當地的耕地面積擁有量上講,農業生產環境容量較小,從耕地的類型上講,大部分都為旱地,種植業大多靠天吃飯,無配套農田水利設施。自身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較差。
根據各梯級水庫淹沒損失情況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進行分析,帕隆藏布水電開發流域各規劃梯級移民安置應該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安置方式。對于淹沒損失較小的梯級,應以農業安置為基礎。移民可以繼續利用原有土地資源,在原有土地資源不能滿足其基本生產生活需要的情況下,在本村本鄉內調劑土地供其耕種。還可以通過工程措施造田改地,提高土地生產力來安置移民。對于淹沒耕地面積較大,土地資源量少,調劑耕地有難度的梯級,在生產安置不能滿足移民基本生產生活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長效補償機制,對移民進行逐年長效補償。在生產安置和長效補償安置的同時,可以結合城鎮安置,其他安置等多種安置方式進行安置。
(2)建議。帕隆藏布水電開發流域規劃移民生產安置采用多種安置方式,特別是采用長效補償安置是一種不破壞生態自然環境,當農業安置因投資和技術能原因不可實現的一種生產安置方式;具體適合帕隆藏布流域的移民生產安置方式需與地方政府進一步協商,有待進一步專題研究后提出。
[1]趙彪.水電工程農村移民生產安置若干問題思考-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12)
[2]胡寶柱.水庫移民長效補償方式探討-中國水利2011(2)
[3]高靜.對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的研究、創新與實踐-水力發電2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