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超 李 嬋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前,高職院校已步入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注重效益和內涵發展的關鍵時期?,F實中“重技能、輕人文”的觀念未能得到根本扭轉。相對重視滿足讓學生獲得某個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淡化了人文素質教育,導致學生缺乏應有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從而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在辦學理念上也存在功利主義思想,導致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相對重視“就業導向”而忽視人文教育。造成學生“高職”不“高質”現象的產生。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職業崗位的變動增加,企業對員工職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存的單純“工具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
1.英語教學只注重學科應試功能,而忽視了英語學科的人文功能。近年來高職教育越來越偏向功利性,結果就必然導致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及人文精神的培養被淡化甚至被忽視。從公共英語課程設置情況看,英語大約120學時。為了增加成功就業的砝碼,學生還要參加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英語四級考試,英語的教學都受限于這些統考。于是,英語教學難免會偏重認知教育、輕情緒教育和性格培養,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重知識灌輸輕應用能力訓練。一味重視就業而忽視人文素質教育,最終會造成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整體滑坡,擇業能力低下等問題。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違背了語言學習規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違背了教育的目的,造成部分學生高分低能,從而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長期以來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得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的培養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然而,人文教育的實施、人文精神的培養主要依賴學校教育,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與人文的關系密不可分。英語教學是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知世界,培養心智,它包括了人文精神、道德修養、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教育。
針對學生人文素質日趨下降的客觀現實,展開調查分析。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職業崗位的變動增加,企業對員工職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存的單純“工具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高職生人文精神缺失是高職院校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我國重科技輕人文的教育體制造成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水平普遍下滑,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等問題。根據課題組成員對高職院校人文教育實施情況的實地走訪調查研究分析,高職生缺失人文精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但物欲橫流,私心貪欲膨脹,超前享受急增,拜金主義盛行,社會責任心淡薄,公共道德淪喪,孜孜于眼前小利,拋棄遠大理想,傳統價值觀念崩潰,人際關系冷漠,這一切,嚴重打擊和摧殘了八十年代剛剛復蘇的人文精神,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潮和價值觀念涌入了校園,使得校園文化呈現出紛亂復雜的局面。在實用性和功利性盛行的時代,市場經濟片面講求效益,重視物質追求忽視精神追求,社會崇尚科技輕視人文學科的風氣愈演愈烈。導致高職生缺乏學習熱情,在實踐中無法適應社會,也很難健康成長,人文素質普遍缺失。
2.學校傳統教育的誤區。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教學內容上注重知識的傳授,理論的灌輸,相對重視滿足讓學生獲得某個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淡化了人文素質教育,導致學生缺乏應有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一味地采用強制性、填鴨式等教學手段,輕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處于長期受壓抑狀態,他們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學校在辦學理念上也存在功利主義思想,導致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相對重視“就業導向”而忽視人文教育。這樣不僅達不到學習的預期效果,使原本充滿人性美麗的課程變得毫無人文意義而枯燥無味。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缺乏對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合理構建,造成學生“高職”不“高質”現象的產生。這一教育誤區使得當今高職生對人文知識知之甚少,知識狹窄,能力畸形,對人類優秀文化缺乏了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表現為對價值觀的缺失,對未來感到迷惘和困惑,極端利己主義等人生態度。
3.家庭教育的偏離。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和終身老師,家長在孩子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家長的急功近利的心態逼得孩子參加各種英語速成班、考級培訓班,使他們變成學習機器。加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過度依賴父母,心理態勢較弱,平時幾乎很少接觸社會,人際交往冷淡,道德水平滑坡,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和實踐的機會。大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業余生活缺乏枯燥無味,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對學?;顒咏M織的集體活動沒興趣,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意志、自信等心理品質不能得以培養,久而久之缺乏良好的精神風貌與藝術修養。
調查研究表明:高職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邊緣化狀況亟待改變;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亟待提高。高職英語教學只有重視與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機融合,加強對學生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滋養,才能使所培養的各類技術人才既具有較高的英語知識和技能,能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外語要求,又具有較高的自我意識和修養,具有主動服務于社會的意識和能力。使高職英語教學充滿人文關懷,重構學生人文精神,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的現代人,充分地發掘素質教育的人文內涵,從而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1]羅荷香.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9
[2]葉朗,談談人文教養與人文學科[J]東南大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