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菊梅 程春青
腫瘤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及影響因素分析
明菊梅 程春青
目的總結腫瘤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常見并發癥, 并分析并發癥的相關因素。方法150例腫瘤PICC置管患者, 對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對PICC置管患者的并發癥進行總結,并分析并發癥發生的影響因素。結果在150例患者中53例患者有并發癥發生, 占35.33%, 其中發生機械性靜脈炎患者25例, 占16.67%, 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11例, 占7.33%, 導管破損患者8例, 占5.33%,導管堵塞患者6例, 占4.00%, 血栓形成患者3例, 占2.00%。經過系統分析, 腫瘤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發生與不同的護理方式和穿刺時選擇的靜脈有顯著的關系。結論腫瘤PICC置管患者的主要并發癥是機械靜脈炎和導管相關性感染;在穿刺時, 應選擇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 同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科學的護理, 以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腫瘤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影響因素
PICC是利用導管從外周手臂的靜脈進行穿刺, 導管直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的置管技術[1]。腫瘤患者的病程較長, 需要長期接受化療和靜脈輸液, 所以應用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可以避免化療藥物以及靜脈輸液藥物對血管的損傷[2]。但臨床上使用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常會有并發癥的發生, 增加患者負擔和痛苦。本院就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主要并發癥以及其血管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腫瘤患者150例, 其中男82例, 女68例, 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患有腫瘤。對其150例腫瘤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年齡25~75歲, 平均年齡(53.56±3.17)歲, 其中肺癌46例, 胃癌16例, 腸癌33例, 惡性淋巴癌20例, 乳腺癌32例,其他惡性腫瘤3例。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導管停留5~560 d, 平均停留時間(165.12±3.45)d, 所有患者的導管均采用三向瓣膜式(Groshong)式PICC(美國巴德公司), 所有導管均連接可來福無針密閉性輸液接頭, 封管液體均為生理鹽水。
1.2 方法 整理選取患者的資料, 包括患者有無并發癥發生﹑并發癥類型﹑穿刺的靜脈﹑護理方式﹑導管留置時間等,對這些資料歸類統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的類型﹑所占比重以及其原因。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機械性靜脈炎 :符合靜脈炎相關的診斷標準。②導管相關性感染:穿刺點處有紅﹑腫或者有膿性分泌物, 將分泌物進行培養證實為細菌感染, 患者出現疼痛的感覺。③導管破損:在連接翼與導管連接處有藥液外滲。④導管堵塞:患者輸液的速度受影響, 無法抽到回血, 不能沖管。⑤血栓形成:患者出現肌肉酸痛﹑腫脹等癥狀, 進行血管B超證實有血栓形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150例患者在穿刺時, 選擇貴要靜脈76例, 選擇肘正中靜脈45例, 選擇頭靜脈29例;護理方式的選擇中, 有90例患者選擇居家護理, 60例患者選擇住院護理。導管留置時間:<70 d 21例, 70~110 d 99例, >110 d 30例。
2.2 在150例患者中53例患者有并發癥發生, 占35.33%, 其中發生機械性靜脈炎患者25例, 占16.67%, 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11例, 占7.33%, 導管破損患者8例, 占5.33%, 導管堵塞患者6例, 占4.00%, 血栓形成患者3例, 占2.00%。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主要并發癥為機械性靜脈炎﹑導管相關性感染﹑導管破損﹑導管堵塞和血栓形成。見表1。
2.3 選擇居家護理的90例患者, 有40例有并發癥發生,占44.44%, 而選擇住院護理的60例患者, 有13例有并發癥發生, 占21.67%, 兩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穿刺時選擇貴要靜脈的患者76例, 有22例發生并發癥, 占28.95%, 選擇肘正中靜脈的患者45例, 12例有并發癥發生,占26.67%, 選擇頭靜脈的患者29例, 有19例發生并發癥,占65.52%, 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與頭靜脈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150例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n, %)

表2 150例患者穿刺時靜脈選擇和護理方式與并發癥的關系比較[n(%)]
2.4 <70 d 21例患者中, 有8例發生并發癥, 占38.10%;70~110 d 99例, 有34例發生并發癥, 占34.34%;>110 d 30例,有11例發生并發癥, 占36.67%。不同導管留置時間發生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腫瘤患者進行PICC可以避免化療藥物與手臂靜脈的直接接觸, 而且大靜脈的血流速度相對較快, 可以迅速沖稀化療藥物, 防止藥物對血管的刺激, 保護上肢靜脈[3]。PICC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 其操作簡便, 安全可靠, 置管的成功率高[4]。在穿刺時可以選擇肘窩部的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和頭靜脈其中一條, 患者也可以自由選擇居家護理或者住院護理[5]。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同時, 也有一些并發癥發生,這對患者的治療和生活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6]。
綜上所述, 腫瘤PICC置管患者的主要并發癥有機械性靜脈炎﹑相關性感染﹑導管破損﹑導管堵塞以及血栓形成,而并發癥的發生與患者穿刺時靜脈的選擇和護理方式有關,選擇頭靜脈穿刺和居家護理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高。所以在臨床上給腫瘤患者PICC置管時, 應選擇肘正中靜脈或者貴要靜脈;在護理方法上應首選住院護理。
[1]吳紅娟, 陳雪峰, 張美英, 等.腫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發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2):134-135.
[2]曹林英, 何紅梅, 李智, 等.胃腸惡性腫瘤患者置入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原因探討與護理干預.激光雜志, 2013, 34(1):100-101.
[3]李美清, 史甲芬, 鄒翠蓮, 等.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及依從性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1):20-22.
[4]葉連琴.基層醫院腫瘤患者PICC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4):76-77.
[5]李平.腫瘤患者化療中PICC常見并發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3):58-59.
[6]劉幼方, 向賢宏, 唐碧英, 等.腫瘤患者PICC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現代臨床護理, 2014(9):15-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73
2015-06-30]
100027 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四科(明菊梅), 內二科(程春青)
程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