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玲 童玉梅 甄麗影
舒肝寧治療藥物性肝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寶玲 童玉梅 甄麗影
目的研究舒肝寧治療藥物性肝炎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藥物性肝炎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使用硫普羅寧治療,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舒肝寧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前, 兩組患者丙氨酸轉氨酶(ALT)、門冬氨酸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ALT、AST、TBIL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舒肝寧治療藥物性肝炎, 可明顯改善患者肝功能, 提高臨床療效, 值得在臨床推廣。
舒肝寧;藥物性肝炎
近年來, 隨著新藥物的不斷面市, 藥物性肝炎的發病率逐年增加, 該病主要由藥物引起, 是由于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1]。有文獻報道, 大約有1000余種藥物可引起肝損害。祖國醫學中沒有對藥物性肝炎的記載, 但是根據其臨床特點, 可以歸于黃疸中的陽黃范疇。本院從2014年起使用舒肝寧治療藥物性肝炎,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消化科就診的60例藥物性肝炎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齡18~75歲, 平均年齡(45.0±8.4)。試驗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44.7±8.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用藥后肝功能損害, 治療后病情緩解;②肝功能的損害有潛伏期, 可為1周或幾周;③有病理以及臨床體征;④發熱、皮疹、瘙癢和其他器官損害的表現;⑤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數>6% ;⑥血清病毒學指標排除病毒性肝炎;⑦再次給藥后肝功能損害。診斷以①②為主, 再加上③~⑦中任意一點。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停用導致肝功能損害的藥物, 對照組使用硫普羅寧[兆科藥業(合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7449]2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 1次/d,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舒肝寧注射液(貴州瑞和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20025660)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 1次/d。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肝功能的變化情況, 包括ALT、AST、TBI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ALT、AST、TBIL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組內比較, 治療后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 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T、AST、TBIL值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T、AST、TBIL值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ALT(U/L) AST(U/L) TBIL(μmol/L)試驗組 30 治療前 314.2±104.7 381.2±77.9 100.8±44.7治療后 29.5±17.9ab 35.2±9.9ab 15.7±9.7ab對照組 30 治療前 314.1±100.1 376.3±70.4 105.5±40.9治療后 37.4±15.7a 47.7±10.6a 24.9±5.4a
藥物性肝炎主要由藥物引起, 在肝內進行代謝以及解毒時損害了肝細胞, 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可能主要與肝細胞內的線粒體功能障礙有關, 可導致肝細胞出現炎性水腫、氣球樣變性、嗜酸性壞死, 最后凋亡或者壞死[2]。主要的病理改變為橋接樣壞死或碎片樣壞。病情后期由于出現炎癥反應可引起患者肝臟腫大, 肝區疼痛。肝功能的損傷主要是由于在肝細胞破裂時, 可導致大量的肝酶釋放, 引起血液中的酶升高。祖國醫學中沒有藥物性肝損傷, 但是根據臨床癥狀,與祖國醫學中黃疸的陽黃相類似。舒肝寧主要根據張仲景治療黃疸名方茵陳蒿加減化裁而來, 主要的組成為茵陳、桅子、板藍根、靈芝、黃芩等, 主要的作用為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并可以扶助正氣、保肝護肝, 可明顯改善惡心嘔吐、面目俱黃、小變黃赤等癥狀。有研究顯示, 舒肝寧可以迅速降低血液中ALT、AST、TBIL的值, 減輕肝細胞的負擔, 避免進一步的肝損害, 從而消除全身的毒性反應[3]。硫普羅寧可以降低肝細胞內ATP酶活性, 改善肝細胞功能, 還可以促進肝細胞的再生[4]。從本試驗中治療前兩組患者ALT、AST、TBIL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使用舒肝寧治療的試驗組ALT、AST、TBIL值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使用舒肝寧治療藥物性肝炎, 可明顯改善患者肝功能, 提高臨床療效, 值得在臨床推廣。
[1]張恩, 王慧.舒肝寧聯合硫普羅寧治療藥物性肝病患者的臨床分析.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15):58-59.
[2]張都峰.硫普羅寧治療老年藥物性肝損傷療效觀察.北方藥學, 2012, 9(3):20-21.
[3]陳仕海.舒肝寧治療肝病隨機平行對照研究.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15, 29(1):61-62.
[4]趙培東.舒肝寧與復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療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162例.陜西醫學雜志, 2010, 39(9):1196-1197.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by Shugan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LI Bao-ling, TONG Yu-mei, ZHEN Li-y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enyang City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03,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by Shugan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hepa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iopronin for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Shuganning. Improvements of liver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nd total bilirubin (TBI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ALT, AST, and TBI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Shugan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n remarkably 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clinical effect for patients.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Shuganning; Drug-induced hepatiti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17
2015-06-24]
110003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