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膽囊結石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
楊明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78例膽囊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9例。對照組實施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 觀察組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恢復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術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56%低于對照組15.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囊結石進行治療的創傷小, 可利于術后恢復, 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推廣。
腹腔鏡;膽囊結石;膽囊切除術
膽囊結石為常見外科疾病, 發病初期有的患者無明顯癥狀, 隨著病情逐漸發展, 患者會出現反復右上腹部脹痛, 有的伴右肩背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針對膽囊結石, 臨床主要采取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方案,結石較小時可使用保守治療, 但是結石直徑較大則需要使用手術方案治療, 快速解除癥狀[1]。傳統手術創傷大, 術后恢復較差, 且極易產生并發癥,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組研究對膽囊結石患者分別使用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膽囊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膽囊結石診斷標準。78例患者中男42例, 女36例, 年齡23~74歲, 平均年齡(55.3±8.6)歲;結石直徑0.6~3.5 cm, 平均直徑(1.5±0.6)cm。納入標準:18~80歲;具有手術指征。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腎、肝、心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將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全身麻醉后, 常規開腹切除膽囊, 腹腔清洗、創面清潔, 縫合切口;觀察組經全身麻醉后, 臍部孔放置腹腔鏡, 將腹腔鏡器械置入, 右肋緣下取2~3個輔助操作孔, 置入套針套管, 行腹腔探查, 冷分離膽囊三角, 鈦夾分別夾閉膽囊動脈及膽囊管, 切斷膽囊動脈及膽囊管, 用鉗子將膽囊提起, 用電鉤剝離膽囊, 電凝棒止血, 從操作孔中取出膽囊及結石, 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 了解術后感染、膽管損傷及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術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56%低于對照組15.3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5.63±1.71 8.69±2.54 9.6235 0.0000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排氣時間(h) 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39 39 tP 48.36±7.14 76.31±9.61 8.5124 0.0000 59.63±5.14 141.05±9.64 7.3218 0.0000 18.63±5.26 27.36±6.94 6.3204 0.0000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
近年來,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的改變, 膽囊結石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成為常見的結石類型。膽囊結石一旦出現嵌頓, 則可能產生膽汁排空障礙, 出現膽囊內壓力上升, 產生急性膽囊炎,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增加痛苦。同時, 也可能會引發膽囊三角及周圍組織出現炎性病變及廣泛性粘連[2]。對于直徑較大的結石, 必須及時實施手術取出, 減輕患者痛苦。傳統開腹手術視野小, 術者僅能看到道口下的局部組織, 無法順利操作, 且創傷較大, 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隨著外科技術的微創化發展,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也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
本組研究顯示,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手術時間短, 出血量低, 術后恢復快,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3]。鏡下可充分觀察腹腔情況,判斷病灶狀況, 周圍組織與病灶關系, 從而制定精確的手術計劃, 減少手術創傷, 提高手術效果。同時,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因創傷小, 可減輕術后疼痛感, 減少感染及出血等并發癥發生。手術能提高精確性, 保護膽總管, 術后恢復較快。有學者認為,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實施時, 可及時進行電凝止血, 從而控制術中出血量;術中減少對周圍臟器的影響, 因此, 術后胃腸恢復蠕動時間也相對較短。術后機體恢復較快,并發癥發生率也相對較低。本組研究顯示,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可見, 腹腔鏡手術創傷小,對控制并發癥發生也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安全性高,創傷小, 能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并發癥發生率低, 減輕患者痛苦, 值得推廣。
[1]黃振豐, 蒲青凡.取石網籃經膽囊管取石技術在腹腔鏡膽管探查術中的臨床價值.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2, 18(10):747-749.
[2]羅昆侖, 方征, 余鋒, 等.腹腔鏡經膽囊管開口微切開膽管并一期縫合膽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3, 19(5):349-351.
[3]馬鐵治.腹腔鏡下聯合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2):5717-57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35
2015-06-29]
409900 秀山協和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