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秋
米非司酮片聯合甲氨蝶呤治療74例宮外孕臨床效果觀察
趙俊秋
目的觀察米非司酮片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效果。方法74例宮外孕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編號, 奇數號作為對照組, 偶數號作為治療組, 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療, 治療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片和甲氨蝶呤聯合用藥治療, 7 d為1個療程, 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成功率、血液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B超盆腔包塊的變化及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組成功率為91.89%(34/37), 對照組為64.86%(24/3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74, P<0.05);兩組治療前血β-HCG及B超盆腔包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治療組血β-HCG為(1238±643)mIU/ml, 對照組為(1724±785)mIU/ml,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484, P<0.05), 兩組B超盆腔包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036, 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米非司酮片聯合甲氨喋呤注射液用于宮外孕患者的治療中, 其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單純采用米非司酮片口服療效, 不良反應發生率小, 是臨床中治療宮外孕疾病的首選方式。
宮外孕;米非司酮片;甲氨蝶呤;血液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成功率
宮外孕即異位妊娠, 是受精卵在子宮腔外著床而發育, 其中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 此外還有宮頸妊娠、卵巢妊娠等[1]。流產或者輸卵管破裂前患者會感覺下腹部有疼痛感覺、停經以及陰道少量出血。近年來, 宮外孕的發病率呈升高的趨勢, 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 多數宮外孕患者多為未生育的婦女[2]。宮外孕患者輸卵管破裂后會有急性腹痛, 疼痛程度劇烈, 反復發作, 有陰道出血的癥狀, 嚴重者會有休克。臨床上采用藥物治療可以起到殺滅胚胎的作用, 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避免了手術帶來的創傷。因此,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的74例宮外孕患者, 采用米非司酮片聯合甲氨蝶呤與單純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療進行對比, 其中聯合用藥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接收治療的74例宮外孕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華婦科學》[3]中的診斷標準, 經病史、體征、婦科檢查、β-HCG檢測以及B超檢查確診為異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編號,奇數號作為對照組, 偶數號作為治療組, 每組37例。對照組年齡21~43歲, 平均年齡(30.6±4.8)歲, 均有停經史, 停經時間47~54 d, 平均停經時間(50.4±1.2)d, 其中輸卵管妊娠32例, 宮頸妊娠2例, 腹腔妊娠2例, 卵巢妊娠1例。治療組年齡20~44歲, 平均年齡(30.9±4.9)歲, 所有患者均有停經史, 停經時間46~55 d, 平均停經時間(50.8±1.4)d, 其中輸卵管妊娠患者31例, 宮頸妊娠患者2例, 腹腔妊娠2例, 卵巢妊娠患者2例。兩組患者平均年齡、平均停經時間以及宮外孕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治療前均經患者家屬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停經時間、腹痛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血β-HCG、肝腎功能、血常規等指標檢查。對照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片(石家莊世源醫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20131228)治療, 2片/次, 2次/d, 連續服用7 d;治療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聯合肌內注射甲氨喋呤注射液50 mg/5 ml(山德士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31021), 每天注射20 ml/2 ml, 連續注射5 d, 米非司酮片口服方式同對照組, 連續服用7 d。治療后兩組患者抽血檢測血β-HCG值。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成功率、β-HCG、B超盆腔包塊的變化, 比較兩組胃腸不適、皮疹、肝功能異常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4 療效判定標準 成功:患者血β-HCG值降至正常值范圍內, B超顯示附件區域包塊大小明顯縮小或消失, 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失?。夯颊哐?HCG值持續升高,患者治療后腹痛反復發作并伴有出血, 盆腔包塊增大, 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有所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成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74, 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β-HCG和B超盆腔包塊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β-HCG及B超盆腔包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血β-HCG、B超盆腔包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胃腸不適、皮疹、肝功能異常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β-HCG和B超盆腔包塊大小變化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β-HCG和B超盆腔包塊大小變化比較(±s)
注:治療前兩組比較,a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血β-HCG(mIU/ml) B超盆腔包塊(c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7 2186±298 1724±785 3.6±1.7 3.2±1.5治療組 37 2176±275a 1238±643b 3.5±1.8a 1.6±1.7bt 0.264 7.484 1.283 8.036 P >0.05 <0.05 >0.05 <0.05
受精卵在宮腔以外的部位著床并發育稱之為宮外孕即異位妊娠, 宮外孕中多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4,5]。目前, 隨著輔助檢查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 為宮外孕的早期確診提供了明確的診斷依據。宮外孕的早前診斷主要是檢測患者血β-HCG, 它是妊娠時所分泌的特異性激素, 因此可以用于協助宮外孕早期未破裂的診斷。
保守治療主要是臨床上通過藥物對胚胎進行滅殺, 從而使患者減輕手術治療的痛苦, 降低了醫療費用, 消除了患者自身的恐懼。甲氨蝶呤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宮外孕的藥物,它是一種葉酸拮抗劑, 是一類抗代謝性藥物, 機制主要通過與細胞內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部位結合使其失活間接抑制碳基團代謝, 干擾DNA、RNA及蛋白質合成, 抑制胚胎滋養細胞的增生, 從而使胚胎壞死、脫落[6]。臨床上多采用肌內注射和局部給藥。米非司酮是炔諾酮衍生物, 與激素拮抗劑作用于子宮內膜使脫膜和絨毛組織發生變化, 促使黃體生成激素降低后溶解, 導致依賴與孕酮發育的胚胎死亡。兩種藥物合用發揮協同作用, 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 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與單純采用米非司酮比較, 兩種藥物合用的治療成功率達到91.89%, 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5.41%。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綜上所述,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在治療宮外孕臨床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是臨床上值得采用的最佳治療方案。
[1]孫研煒, 李美娟.米非司酮輔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觀察.吉林醫學, 2015, 36(6):1116-1119.
[2]解瑞成.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療效觀察.山東醫藥, 2014, 2(22):79-80.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2847.
[4]陳永尚.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3):141-142.
[5]李常麗.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5):139-141.
[6]樓麗芳.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宮外孕的效果分析及護理. 海峽藥學, 2013, 25(2):201-2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03
2015-06-23]
111200 遼寧省遼陽縣中心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