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升企業競爭力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一個國家的經濟實體依靠并體現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管理會計通過提供基礎信息、管控手段、評價方法等等,讓好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得以落實和實施,尤其是為企業決策和改進管理、提高效益服務,這有助于我們把重點骨干企業培育成世界一流公司。
《中國總會計師》:財政部樓繼偉部長在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重點強調了管理會計工作。請您結合管理會計在國內的發展現狀,談談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主要目標。
顧惠忠:一般認為,我國管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起始于對西方管理會計教材和理論的引進和宣傳。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后,企業對管理會計的內在需求進一步顯現,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也不斷完善,我國管理會計進入真正的發展階段。我個人認為,總體來看,我國管理會計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這種判斷主要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已經起步,在消化吸收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的基礎上,我國管理會計從理論到實踐都在向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歷史經驗繼承與現代管理創新相結合的方向努力;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中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案例特別是國際性規范案例還很少。從企業實務界來看,一部分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已經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這與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和管理指引有直接關系。比如,財政部推進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國資委推行EVA管理及對標管理等,但還未形成全面推進管理會計的氛圍和環境。
從提升企業競爭力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意義重大。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體依靠并體現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國家一直在大力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把重點骨干企業培育成世界一流公司。一流公司的公司必須有一流的管理,特別是在當今經濟環境日益復雜、技術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企業加強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一系統工程中,管理會計可以提供基礎信息、管控手段、評價方法等等,讓好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得以落實和實施,尤其是為企業決策和改進管理、提高效益服務。我國企業管理較西方企業相比,一個明顯的差距就是憑經驗、靠能人、隨感覺的成份太多,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不夠,而管理會計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結合對財政部等國家主管部門的要求和這幾年與學者專家的交流,我個人認為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應在四個方面:首先要加強宣傳和引導,加快管理會計改革發展,盡快改變管理會計相對滯后的局面;其次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深入我國企業管理實際,加快推進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構建;再次就是要深入挖掘、以點帶面,總結和推廣國內外優秀管理會計案例,為管理會計實務提供咨詢和借鑒;最后,就是要抓緊培養一批管理會計骨干人才,從理論界和實務界優選一批研究和管理人才,采用“雙向結合”方式培養,即讓理論界的人才與企業結合,長期跟蹤并指導管理會計實務;讓企業界的管理會計人員定期接受管理會計理論教育和指導,提升管理會計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
《中國總會計師》:中航工業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過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
顧惠忠:這些年,中航工業比較重視管理會計的應用和推廣。從制訂財務管理“十五”規劃開始至今,通過財務管理五大體系建設,著力加強戰略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EVA管理、項目管理等管理會計工作。除了將上述工作列入年度財務工作要點外,還制定了達標評級標準,進行驗收考核。在每年的財務工作會或專題會議上組織管理會計經驗交流;就成本管理等內容,制定成本管理手冊,組織到有關單位進行現場觀摩;為了能不斷開闊視野,我們還邀請波音公司、UTC公司等國際同行為我們講授他們的經驗;組織總會計師參加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國家會計學院等開展有關管理會計的研討、培訓等活動。我擔任主任委員的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會和年會,已連續舉辦了5年,我集團所屬單位總會計師、業務骨干經常參加會議研討交流。同時,集團公司財務系統還組建了財經專家咨詢委員會和財經研究部,為管理會計的推進提供決策支持和咨詢意見。同時,與有關高校和教授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請他們提供理論指導。
經過多年努力,財務管理五大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績,管理會計也有較大發展:一是管理會計意識明顯增強,不僅是財務工作人員,而且包括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這與多年堅持對黨政領導和技術人員進行管理會計知識培訓和強化財務業務協同管理密不可分;二是管理會計工作水平明顯提升,特別是戰略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工作,多數單位已經實現了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培養了一批管理會計人才,一些優秀的總會計師因為懂專業、會管理、善協調走上了單位主要領導崗位。管理會計的發展也促進了財務工作的轉型升級。
如果要說體會,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一是領導重視,規劃引領;二是持續推進,檢查評比;三是廣泛宣傳,動員全員;四是積極主動,協同管理。
《中國總會計師》:中航工業是否足夠重視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人才培養工作,具體做法有哪些?
顧惠忠:萬事人為先,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我從1999年擔任集團公司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總會計師以來,一直將人才培養工作作為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2008年以來,我們提出了“十百千萬”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工程,那就是對10000多名財會人員每年都要進行教育培訓,通過6年左右的努力,10000多名財會人才中1000人以上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從中優選出100人左右到歐美知名商學院攻讀EMBA;有10人以上入選國家財政部的會計領軍人才。截至2013年底,我們集團公司聯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已經累計培養會計專業碩士300多名;78人在英國及美國商學院攻讀EMBA,大部分已畢業回國;17人入選財政部會計領軍人才,5人入選中央企業會計領軍人才。在專業知識和學歷教育的同時,我們在全行業大力宣傳“誠信、規范、創新、協同”的財務管理理念和具有行業特色的“誠信廉潔、愛崗敬業、依法理財、客觀公正、協同服務、保守秘密” 會計職業道德,培養德才兼備的財務人才。endprint
同時,我們還通過“四個交流”,優化財會隊伍結構,即:財務關鍵崗位的交流;財務部門領導分工的交流;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人員交流;總會計師的跨單位交流。
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培養了一定數量的管理會計人才,但較事業發展相比,還是不夠的。管理會計工作對人要求高于傳統的財務會計,不僅要懂專業,還要了解科研生產經營業務,善于溝通協調,具有較強的決策管理能力。所以,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磨練,既要在財務系統培養,也要積極引入其他專業的人才進入財會隊伍。
《中國總會計師》:管理會計的發展對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的角色定位會產生哪些影響?您認為總會計師應如何適應這一發展要求?
顧惠忠:“會計管理”與“管理會計”在字面上是一個詞語排列順序的區別,但從對總會計師的要求方面來說,確實差別很大。管理會計重在運用會計信息及財務技能參與決策,創新和改進企業管理,創造企業價值。管理會計的發展要求總會計師要從“賬房大總管”轉向“價值建筑師”。總會計師不能再將自己定位為傳統的財務領導,而是要成為企業戰略管理和引領價值創造的高級管理人員,參與戰略制定并優化配置財務資源;為企業投資等重大事項提供專業意見;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經營業績評價等工作,強化企業管控;持續實施戰略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培養企業文化,形成人人講價值、全員創價值的管理理念等等。
隨著社會環境快速變化,企業要適應變化,高級管理人員更要適應變化。作為一名總會計師,要從事業發展需要出發,堅持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規范,在規范中創新。管理會計的推廣和發展如此,其他工作也是如此。
《中國總會計師》: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您認為還有哪些工作要做?從企業和總會計師的角度,您有哪些建議?
顧惠忠: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我個人覺得,首先國家層面要加強宣傳和推進,這兩年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已經在著手開展相關工作;第二點就是開展中國的管理會計資格認證,抓緊培養一大批管理會計人才,形成自己的培養評價模式;第三點就是要推進產學研相結合,共同開展中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建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第四點就是要充分發揮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等行業學會的作用,開展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研討交流;另外,建議從重點骨干企業、上市公司等入手,組織對企業經營管理層的管理會計培訓,搭建企業內部管理會計對話平臺。讓更多的企業領導者理解重視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推廣和應用。
《中國總會計師》:對于樓部長這次關于管理會計的講話,您有何感想?
顧惠忠:樓部長的講話從打造中國會計“升級版”的角度充分肯定了管理會計發展的重要意義,聽了以后深受鼓舞,感到中國管理會計的春天來了。樓部長在講話中還提出了未來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這對大力推進管理會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我相信,在財政部的領導下,大家攜手努力,一定能夠開創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新局面,廣大財會人員一定能為企事業單位改革發展和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做出更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