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宵紅



一枚普通的信封,如果在上面畫畫題詞,相信原本平淡的通信一定會因此增加幾許亮色。特別是書畫家的手繪封,具有極高的藝術性,集詩、書、畫、印和郵于一體,有著鑒賞、珍藏的雙重價值。
其實,英國人早在19世紀50年代就開始在他們的信封上弄些涂鴉之作,手繪封的收集在世界各地相當盛行。在盛世收藏的當今社會,手繪封的制作和收藏活動在我國也越來越興盛。眾多品類的手繪封中,大師名家的手繪封藝術價值高、數量少,是金字塔的塔尖,普通人“一封難求”。
20余年來,我孜孜以求,一直從事書畫名家手繪封的收藏,而我的努力也得到了眾多書畫家的關愛和幫助。目前,我已珍藏了華君武、王琦、孫其峰、沈鵬、劉文西、孫克綱、何家英、楊力舟等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的2000多枚手繪封。歲月悠悠,當年為我創作手繪封的畫家中有的已是百歲老人,甚至不少人已經封筆,而近些年又有不少書畫家陸續駕鶴西歸,令人惋惜。翻閱我珍藏的手繪封,欣賞信封上氣勢磅礴的名山大川、清麗秀美的江南水鄉古鎮、多彩多姿的花卉草木、展翅搏擊長空的雄鷹、奔騰萬里的駿馬以及刻畫入微的古今人物……打開塵封的記憶,這不僅是手繪封的藝術盛宴,也是向那些關愛和幫助過我的藝術家的一次致敬,同時也向天國里的畫家寄托一份哀思。
王琦(1918年-) 中國版畫發展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曾任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王老在信封上用鋼筆勾畫的“嘉陵江小景”頗有版畫韻味,是王老對年輕時在重慶生活的一份記憶。
孫其峰(1920年-) 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現為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天津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是當代中國杰出的書法家和花鳥畫大師之一。“墨竹圖”手繪封上,可見其書畫相融、爐火純青的藝術風貌。
江有生(1921年-) 1942年參加新四軍,曾任一旅戰地服務團漫畫木刻組組長、《蘇中畫報》主編。2005年江老為我創作了這枚手繪封,畫面上一只烏龜正悠閑地叼著煙斗,托著畫盤,在另一只烏龜赤裸的背上畫畫,地上靜靜地放著剛脫下的龜殼。連作為生命安全重要保障的殼都棄到一邊,而追求所謂時髦的身體彩繪,是否諷刺了當今有些過火的行為藝術?
劉伯俊(1921年-) 1947年畢業于杭州國立藝專,師承潘天壽、吳弗之,攻寫意花鳥。2006年劉老為我畫的彩墨蝌蚪手繪封,畫面動感強、現代感強,整體意蘊和色彩觀無不體現了他高深的彩墨造詣。
孫克綱(1923年-2007年) 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06年,在他生命的最后歲月為我畫了“青城山色”手繪封,畫面雖小但意蘊深遠、筆墨厚重。孫老在年輕學畫時就養成了惜紙惜筆的習慣,即使到了晚年依然如故。每當晚上畫畢,他便收拾畫案,將裁下的紙邊放好,用硯邊余墨在上面作畫,最小的畫和火柴盒差不多大。
華宜玉(1922年-2005年) 享有盛譽的水彩畫教授、水彩建筑畫專家,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著名女水彩畫家之一。2002年癌癥手術后忍著病痛仍然為我創作了這枚手繪封,藍天綠地遠樹是老教授的期待和夢幻。
田宇高(1923年-2013年) 我國水彩畫界的領軍人物,在透明水彩、中西技法結合等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廣泛推崇。曾執教于貴州大學和貴陽師范學院,與貴州結下了不解之緣。手繪封上的侗族村寨、鼓樓給我們帶來了寧靜優美的享受。
孫恩同(1923年-) 是當代中國山水畫壇的泰斗級人物,中國關東畫派創始人之一,現為中國美協會員、遼寧省文史館館員、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北國初春”手繪封上,冰雪消融,飛鳥帶來春的消息,是很有詩情畫意的小品。
趙延年(1924年-) 版畫家、美術教育家,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版畫家協會顧問。趙教授80歲生日時為我創作了這枚手繪封,仙翁伏在壽桃上酣然入睡,如此超逸可謂他當時心境的寫照。
顧生岳(1927年-2012年) 浙派人物畫“五老”之一,生前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畫院副院長、杭州市美協主席。2006年,顧教授幫我繪制了一枚回族老人手繪封。我在信封上貼的是《民族大團結·回族》郵票,顧老先生便畫了一個回族老人,悠閑地坐在一把小椅子上,慈祥的目光注視著歡樂的舞者,和著舞蹈的旋律拍著手鼓。寥寥幾筆,互相呼應,整個信封上的人物都變得鮮活了。
陳大章(1930年-)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陳大章一直以梅的風骨繪畫、做人,他筆下的梅花枝干挺拔、花繁葉茂,千樹萬樹花團錦簇,傲霜斗雪,充滿了勃勃生機。
全山石(1930年-) 1960年畢業于蘇聯列賓美術學院,曾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教務長,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塔吉克姑娘》是全教授新疆寫生中的一幅杰作,手繪封便是根據這幅作品而作的彩色鉛筆摹本。
趙宗藻(1931年-) 1955年起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歷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副院長等職。趙老為我創作的“瓜之新品種”手繪封,雖然是戲筆,卻很有筆墨功力,頗有鄉土情趣。
劉文西(1933年-) 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陜西國畫院名譽院長。他在信封上題寫“江山多嬌”,表達了他對美麗中國的熱愛。
孔仲起(1934年-) 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孔教授畫石蒼茫雄勁、畫云千重萬變、畫水波瀾壯闊,“云山圖”封上的畫面不及手掌大小,仍然氣勢宏大、渾厚華滋。
杜泳樵(1934年-2008年)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以色彩上的造詣著稱于世,有色彩魔術師之稱。杜教授用水彩手法畫的“田園風光”手繪封,將西方地道的繪畫語言與中國畫的文人風致、大寫意的筆墨氣韻熔于一爐,具有強烈的表現性和情感性。
朱乃正(1935年-2013年) 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受吳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指導。從1959年來到青海到1980年調回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先生在青海生活了21年。2002年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青海湖》特種郵票就是由朱教授設計的,我有幸珍藏了他親筆繪制的青海湖手繪封。
陳忠志(1936年-2008年) 生前系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他是長安畫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西安美術學院“三駕馬車”之一。2005年,他幫我畫了貓手繪封,雖然筆墨不多,卻也是書畫俱全,留住了他特定時期的藝術痕跡。
黃鐵山(1939年-) 1959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在中國水彩畫界享有很高聲譽。“江岸小景”手繪封上畫面清新、明朗,水色通明。
石齊(1939年-) 原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人物畫創作室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石齊對雞情有獨鐘,曾在畫院里養雞,每日畫雞。“雙吉圖”手繪封也是他畫雞藝術的一份記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