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翔


清末民初的上海灘燈紅酒綠,一片繁華,其經濟、科學、教育都在世界上處于一個領先的地位。而正是新的西方工業技術的輸入,讓古老東方的人民生活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在中國古代,幾千年以來,木制玩具一直是手工藝人或者小作坊生產之物。兒童手中把玩的還是那些千年不變的用泥、木、竹、草、布、紙制作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間玩具。小販們經常是一根扁擔一個攤,一邊制作一邊叫賣,當時繁華的上海成為了這些靠玩具糊口者的最佳之地。直到抗日戰爭爆發,這些民間玩具才逐漸消失在租界之中。
毫不夸張地說,中國近代工業玩具起源于上海。上世紀20年代,上海玩具民族工業非常盛行,這和當時反對英美等國外產品的民族愛國運動、提倡使用國貨有莫大的關聯。當時,很多優秀的兒童教育家都為中國的玩具企業提供幫助。一直從事教育出版的商務印書館專門成立了玩具部,通過機器大規模生產出六面畫、海陸空軍旗、象棋等玩具,一改當時傳統的玩具觀念,把新時代的社會現象、科普知識紛紛通過玩具向小孩子們灌輸宣傳。比如蒸汽機、電話、輪船等科技之物的畫面就印在了六面畫上,讓當時的兒童有一個可以直觀認識這些知識的機會。就這一點來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國最早生產木制玩具的企業有商務印書館、中國棋子社、中國工藝社、衛生工業社、新藝玩具廠等。玩具產品品種繁多,也極具影響力,使上海成為玩具歷史上木制玩具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后,玩具產業得到了極大重視,政府對兒童的教育更為關心,很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通過木制玩具來實現的。
木制玩具的特點就是取材方便、價格低廉,這使得很多廠家都可以生產制作積木玩具,可是要真正形成自己的優勢,還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在原材料方面,木質的選擇都有講究,早期普遍采用東北的松木,因為在沒有烘干機的條件下松木比較容易干燥且不開裂不變形。如今科技日異月新,越來越多的玩具廠用新的生產設備以及新的櫸木和椴木,切割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形成了很多具有功能特點的玩具。
積木雖然看上去就是幾個簡單的圖案造型,可是一些優秀的玩具設計師讓積木的圖案變得多種多樣,題材也豐富多彩。對筆者而言,更看重收集有中國特色風格的積木,比如建筑積木。中華幾千年的建筑風格被設計師巧奪天工般設計出來,比其他積木更會讓人覺得賞心悅目。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玩具生產大國,也是出口大國,可是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玩具并不多,筆者能收藏到幾款積木也算是幸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