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靈香
摘要:中小企業普遍沒有內控制度或內控制度形同虛設,本文首先分析了內控制度在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其次根據實踐經驗提出構建有效內控制度的方法。據此,就我國中小企業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中小企業 內部控制 制度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分布面廣,從業人員多,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市場繁榮和擴大就業的生力軍,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然而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管理者一般就是業主,他們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知識掌握不多、重視不夠,片面地認為內部控制制度是一種既浪費時間和精力,又消耗財力的管理形式,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經費投入上不到位,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缺失,或者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僅依靠個人的喜好及對市場的判斷能力和家長式管理進行決策運營,加之資金實力不強,生產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對不期而遇的各種風險缺少控制,經常由于外部環境的一點變化或自身決策的隨意性招致滅頂之災,因而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一)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嚴格執行,合理配置企業的有型資源、無形資源、組織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及費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長遠目標的實現。
(二)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內部、外部風險,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了風險預警機制,科學分析生產經營活動中會出現的各種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提高企業風險防范的能力。
(三)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框架下建立的,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工作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發現差錯及時糾正,這就為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提供了合理保證,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設計適合企業自身的內控制度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及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為此,內控制度的建立必須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五大原則,以“有效”為前提,盡量做到內控環節不宜過長而又環環相扣,使人能夠有效操作,并且有利于控制和檢查。在執行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內控制度更加適應管理需要,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
要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必須做好企業內部調查,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有全面細致的了解:第一,實地考察。深入到各個生產車間及各個職能部門進行考察,目的在于了解各部門的機構設置及人員情況,各部門的職責、任務等,收集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和有關文件。第二,內部訪談。訪談目的在于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流程,內部控制應解決的難點,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困惑等。訪談對象主要是企業管理層人員、各部門負責人、關鍵崗位人員等。第三,問卷調查。以財政部等五部委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為原則,以實地考察收集到的資料及內部訪談所得出對企業的實際印象為基礎,設計調查表,發放給各部門的管理人員、車間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內控相關問題的調查了解。
經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梳理企業的業務流程,針對每個業務流程找出風險點及關鍵控制點,明確控制措施責任部門、控制頻率、涉及的制度及表單,建立系統、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手冊》。手冊的內容應涵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架構、人力資源、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財務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工程管理等循環,每個循環的職責分工、業務流程、不相容職責分離表、控制目標、風險概覽等幾項內容。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相容職責分離控制,不相容職責通常包括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稽核檢查等。中小型企業經營活動單一,經營規模小,人員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業那樣做到專業對口、各司其職,往往一人身兼兩職甚至身兼數職,造成崗位設置缺乏牽制性。譬如有的中小企業材料的采購人、保管人、領用人都是同一人;有的沒有正規的財會部門,會計、出納、審核等事項由一個人包辦。這些都完全忽視了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增加了舞弊的風險,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應當充分考慮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全面系統地分析、整理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在實物資產控制方面,規定不相關人員不允許接觸資產,嚴格限制非該崗位人員接觸該資產的情況,對資產的采購、日常管理、維修報廢等制定嚴格的控制程序,建立定期盤點制度,定期輪崗制度,保證實物資產的安全。
在財務管理方面,要合理設置崗位,做到崗位職責清晰、權責分明,使會計人員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防止員工舞弊情況發生。要特別防范貨幣資金的風險,對于庫存現金的管理:財務部應按照《現金管理條例》對現金業務進行管理,每一筆現金的收付必須按規定權限進行審批,出納依據審批完整的單據辦理現金收付業務,每月要定期、不定期的進行庫存現金的盤點,保證庫存現金與現金日記賬一致,由出納填制現金盤點表存檔保管。如果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要查明原因并按規定及時處理;對于銀行賬戶及存款的管理:財務部應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開立、變更、撤銷銀行賬戶。辦理此類業務時,必須由出納提出申請,財務總監審核,總經理審批,以保證對銀行賬戶的有效控制。由銀行支付的款項也必須按規定權限審批,每月由會計去銀行領取對賬單,核對銀行存款余額,并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避免由出納一人包辦的情況,降低和避免銀行賬戶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確保公司資金的安全。
在授權審批方面,要合理設置授權批準權限,對于重大的業務和事項,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審批制度,保證公司業務合法、合規,規避決策失誤風險。其他方面也要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進企業良好發展。
三、加強內部審計的監督力度
企業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沒有內部審計的監督及檢查,所有的內控制度只能流于形式。為此必須有一個公正的評判部門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行進行評審。
對于眾多中小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內部審計組織機構不健全,設置不合理,甚至部分企業沒有獨立的審計部門,這就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由財務部主管代管審計部門職務。一些中小企業財務部門管理者兼任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這樣的內部審計機構沒有什么獨立性可言,企業的內審監督制度形同虛設。此外中小企業絕大部分內部審計人員是從財務部門或從其他部門改行而來,由于審計業務專業知識匱乏,企業的深層問題難以被發現,不能較好地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無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
為此,如果要有效實施內控管理,企業必須重視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設立完善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并由專門機構或指定專業人員從事審計工作,負責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內部審計機構在設置時要給予充分的權力,以保證其在行使職權時具有獨立性。此外,也可以借助其他審計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進行審計監督工作。
四、總結
內部控制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加強企業防范風險的意識,還可以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促進企業戰略的實現。然而我國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方面仍存在極大的弊端,脫離了內部控制的目標,為此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與建設必須首先喚起高層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的意識,提高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同時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制度與審計監督,讓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成為企業保護財產物資安全、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經濟效益的武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M].2008(6).
[2]翟素芳.《中小企業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J].經濟研究導刊,2010(5).
[3]鄧春華.《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發展建議》[J].審計研究,2005(3).
(作者單位: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