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在于推動經濟轉型,那么,打造中國會計工作“升級版”的重點就在于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會計。作為管理會計應用主體的現代企業,該如何規劃管理會計應用的路線圖呢?
基礎最重要
管理會計是一門提升財務效率、推動財務轉型、提高企業管控能力、支撐公司戰略的管理學科。因此,管理會計在企業“落地生根”需要企業內部培育出一片適宜其生長的“土壤”。
第一,理念引導實踐,理念的樹立首當其沖。
管理會計不是靠財務部門單個部門推動的,得讓全公司各業務部門廣泛參與。同時,沒有一把手的強力推動不可能成功。因此,企業一把手的重視度是管理會計得以推行的先決條件。
推動管理會計應用還需要樹立動態性、創新性的管理會計理念。管理會計的應用,不僅要將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典型應用進行重復利用,更要保持不斷的創新。事實上,創新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二,基礎決定高度,管理會計的成功實施建立在一定的管理基礎之上。
管理會計就是企業的“量化管理”,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貫穿于企業從組織、業務、系統、財務到戰略的全局之中,其應用受企業管理基礎的影響很大。因此,在推動管理會計應用之前,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管理基礎有所認識,并在一定的管理基礎之上開始探索管理會計的應用。倘若自身管理基礎較差,那就應該考慮先采取措施提升管理水平,繼而開展與之匹配的管理會計實踐。
借力外腦
相對于遵循一套標準化準則的傳統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是一種個性化色彩濃郁的管理工具。它的主要方法包括全面預算、成本管理、業績評價和管理會計分析報告等,需要結合企業的業務特點和管理需求進行因地制宜的“私人定制”,并隨著企業環境變化和業務發展情況不斷進行改良和磨合。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要借助專業服務機構來幫助它做診斷、開藥方。那么,如何選擇專業服務,助推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呢?建議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首先,企業在采購專業服務之前,應該對管理會計專業服務有正確的理解和定義;其次,要選擇有思想,同時也能落地的專業服務機構;最后,要選擇經驗豐富的服務機構,尤其是要選擇在同行業有成功經驗的專業服務機構。
人才為本
企業要應用管理會計,首先就要有一支專業的團隊。財政部于2014年初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已經將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列為重點之一,并首次提出要與企業合作,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不斷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一門實踐學科,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模式必須多元化。對于領先企業而言,更多地可以考慮結合自身需求,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問題。
企業高層的認可和參與是管理會計人才培育項目成功的關鍵。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一套體系保證培訓的延續性和長期性。同時,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需要有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配合。作為企業而言,管理會計人才要在實務工作中進行鍛煉和提高。
此外,企業還應內外培訓相結合,提高專業水平。在工作中,可組織專題探討,加強對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還可通過與專業的培訓機構合作組織外訓,保持對新知識的敏感性,最終促進公司價值的持續提升。
系統化方法
企業探索管理會計的應用路徑,最核心的一步當然還是對方法的應用和建設。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很多,以職能劃分,基本可分為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分析與報告這四大類。每種工具都有自身的特點、應用價值和適用情況,每種工具在不同企業的應用中又各具個性化特點。
然而,這并非說明管理會計方法在應用中沒有共通之處。事實上,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東西,比如確定的流程和步驟等,并依照一定的流程和指引探索管理會計方法的應用之道。這些共性的東西,實際就是我們在應用管理會計方法時可以借鑒和遵循的一些指引。
除了應用指引之外,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應用管理會計的方法。
借助“信息化”
信息化既是管理會計理念與方法落地的技術支撐,也是管理會計“試水”新方法的最佳利器。一定意義上,信息技術與軟件的支持,決定著管理會計的價值能否高效發揮。尤其在某些管理會計方法中,信息化平臺幾乎是必要條件。
那么,怎樣才能建設好信息化平臺,使其發揮出真正的威力呢?首先,當然是選擇信息化工具和經驗豐富的實施商;其次,需要完善管理體制,對原有信息系統進行整合;最后,企業應不斷引入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未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管理會計的模型、方法、計算、加工可以得到更豐富的展現。新的管理會計方法,必將借助IT的力量,在企業中得到更深入更廣泛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