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武
干部下基層工作是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轉變領導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發展經濟、維護穩定的一項重要舉措。實踐證明,干部下基層不僅培養了干部群眾觀念,錘煉了干部過硬作風,更壯大了基層工作力量,解決了基層熱點問題。但客觀地看,與黨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期待相比,黨員干部下基層帶來的實際效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為確保下基層工作真正取得實效,得到群眾認可和擁護,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黨員干部下基層要著重做好四項工作
一是要端正思想認識,提升自覺性。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首先要澄清部分領導干部對下基層工作的模糊認識。要讓這些領導干部主動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將下基層工作做為新時期密切聯系群眾,優化黨群干群關系的有益橋梁,充分發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地下基層,做到“三多”,即多聽民聲、多問良計、多辦實事,全力爭取群眾滿意,推動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同時要明確任務,瞄準目標,把基層工作人員推動科學發展的激情帶上來,把一線團結務實的作風帶上來,將老百姓創造的新鮮經驗總結上來。
二是要注重工作方法,提升針對性。下基層工作、調研要善于從宏觀看問題,著眼全局,高站位思考,高起點謀劃,從制約和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統籌考慮,要注重孰重孰輕,看哪些是需要馬上解決的,哪些看似是小問題,實際上是影響全局的,哪些是能夠暫時緩一緩的,哪些方面中間有所關聯,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對各類困難和問題分析透徹,想深一層,做到小事情小問題由基層解決,一般常規問題自己解決,重要問題再請示上級解決。但絕對不能搞大包大攬,所有工作都親力親為,這樣不但消耗大量時間精力,甚至還會從某種程度上有損基層群眾的積極性。
三是要鍛造過硬本領,提升時效性。黨員干部下基層,既要達到為基層破解發展瓶頸、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也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增強綜合素養。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下基層調研走訪前,一定要拿出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記住政策、學習業務,特別是與基層一線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內容,而且不僅要能記下來,更要能說出口,能夠向廣大基層群眾講明白,讓大家能夠聽得懂。要讓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和群眾百姓能夠對中央和省、市、縣的決策部署、方針政策、任務要求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努力提高黨委政府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要通過下基層工作,掌握了解基層一線存在的影響和制約當地發展的突出問題,并找到和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時效性強的有力措施和意見建議。
四是要處理好各種關系,提升貼近性。正確處理好與基層群眾的關系,得到群眾的肯定與支持,是開展好基層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心系群眾冷暖、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與基層群眾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舟共濟,才能讓群眾放下包袱、收起疑惑,全力配合好下派干部開展工作。黨委和政府是基層發展的“領頭羊”,僅僅憑借下派干部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有所作為。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放下身段,謙虛隨和,把工作的過程也當做是學習的過程。同時,更要勇于創新,勇于動真碰硬,積極為當地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策,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干事創業,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另外,下派到一線并不代表與原單位完全隔離脫開,要懂得借勢,緊緊依靠、實實在在用好下派地方在各個方面的優勢,多和單位領導匯報及溝通,多為基層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為基層發展添活力、增動力。
二、黨員干部下基層要把握好三個關鍵
一是認真開展自我批評,把握好思想這個關鍵。要認真按照中央關于堅決反對“四風”和習近平總書記“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不斷自查、反思、審視自己的思想和作風,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執政理念,堅決杜絕作風輕浮、驕傲自滿、脫離群眾的思想苗頭,堅決摒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甚至吃、拿、卡、要的惡劣行為,要堅決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深入、反復地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走好群眾路線。
二是全力解決實際問題,把握好為民服務這個關鍵。在基層工作的過程中,不但要在用水、用電、道路、通訊等各類民生項目的建設上,讓群眾感受到下基層工作的成果和黨及政府的關懷,還要通過輸送政策、傳授技能、加強文化建設等手段,加強對基層群眾的服務力度,幫助他們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改進生活方式、提高綜合素質,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突破,以精神進步帶動事業進步和經濟進步。同時,在基層工作中,要站在宏觀角度看待問題,既要著眼當前,又要放眼長遠,注重做好管根本、利長遠的工作,積極調動、發揮和依靠群眾自身的主體力量。
三是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把握好聯系群眾這個關鍵。在基層工作中,只有做到真正了解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擔憂什么、顧慮什么,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制定出臺相應政策,用切實管用的硬措施,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每名黨員干部特別是下基層的干部,都要做到腳步往下沉,多到田間地頭,多近農村農家,積極傾聽群眾呼聲,多和群眾談心交流,經常與群眾一同勞動,這樣才能讓群眾把自己當做自己人、知心人和可托付的人。
三、黨員干部下基層要做到“三不三要”
做到“三不”,即一是不要搞迎來送往。干部下基層進行走訪慰問和調查研究,決對不能事先通知安排,讓基層搞“迎來送往”,干部下基層工作皮鞋锃亮、走馬觀花、前呼后擁、彩旗飛揚,弄得聲勢浩大,卻把基層搞得叫苦不迭、筋疲力盡,基層對此最為抵觸和反感;二是不要圖虛名。干部下基層必須多一點真誠,少一些虛假,多一些深入,少一些漂浮,多實實在在干事,少浮浮夸夸敷衍。切實把下基層工作做為切實轉變工作和生活作風的難得契機;三是不要走形式。基層工作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內容。要多看望工作在一線的干部職工,多看基層建設的盲區死角,多看望那些生活有困難的、急需幫助和關心的困難群體,真正做到了解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最盼望解決的難題,使基層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發揮實效。
做到“三要”,即一是要敢于迎頭解難題。在群眾工作中要敢于擔當,勇挑重擔,牢記責任、恪守使命,穩得住心神、守得了寂寞。對于基層群眾的利益訴求,我們要靜下心來,放低身段,積極傾聽群眾呼聲,認真分析群眾訴求,對于符合情理的,要積極耐心反饋。對于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群眾做好解釋工作。對于不符合政策規定的問題,要做好解疑釋惑工作。決不能躲避膽怯、見事就推、遇事就躲;二是要主動到群眾家坐坐。干群眾工作不能“守株待兔”坐等上門,而是要積極主動的深入到群眾中去,深入到一線生產勞動中去,主動到基層轉轉、去群眾家里坐坐。要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和公仆意識,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要利用更多時間和精力,到基層掌握最新鮮、第一手的信息,沉下身子與基層的同志和群眾一起攻克難關,帶領群眾以實干精神贏取工作實績;三是要善于和群眾打交道。不要和群眾打官腔,更不能油腔滑。和群眾打交道,要多和他們樸實的聊家常,讓群眾感覺到親切和溫暖,愿意說出知心話、心里話。和群眾打交道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卻能反映出黨員干部的修養和素質。當前,基層群眾的權力和平等的意識都越來越強烈,而且現如今是媒體時代,如果黨員干部不尊重群眾,稍有不慎就會禍從口出,這不但不可能做好群眾工作、惡化了黨群干群關系,還會斷送個人前程、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