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藝術航母”冷清收場
曾以“南方藝術航母”高調亮相的深圳22藝術區僅過6年便已悄然沉沒,如今只剩下一棟5層樓的廠房和一家藝術機構,引起了業界的深思。作為政府曾經大力扶持的文化產業項目,22藝術區為何如此短命,深圳創庫藝術區創始人杜應紅表示,其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造血功能,沒有做成產業鏈,畫賣不出,畫家租不起房,最后只能離開。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22藝術區的快速消亡與房地產開發脫不了干系。因為在巨大經濟利益面前,慢熱的文化產業無法與房地產商的逐利相抗衡,或轉業做其他,文化變了味,或干脆放棄,園區自然也會死亡。
實驗藝術“被招安”?
作為實驗藝術首次在全國美展中擁有的獨立展區,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實驗藝術展日前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落幕。此展一經推出,便引起了各方熱議。有人認為,全國美展大膽引進實驗藝術,是一大突破口,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實驗藝術的發展和變化,看到中國最優秀的實驗藝術嘗試,這對于中國實驗藝術影響深遠。但也有人認為,實驗藝術是一種反傳統的藝術形式,被全國美展“招安”會損害實驗藝術的獨立性,最終導致實驗藝術面目全非。
“塔堅強”讓未核定等級文物受關注
日前,因底部懸空而在網絡爆紅的山西省祁縣澗村文峰塔保護工程啟動。不過,啟動這座被網友取名“塔堅強”的古塔保護工程,卻引發了對類似“塔堅強”這種未核定等級的不可移動文物是否值得保護、如何保護的熱議。雖然有專家表示:“山西的文物數量太多,像‘塔堅強這樣的文物,在山西排不上‘保護的隊……將它們全部保護起來,人員、精力、技術都存在很大的缺口。”但另有業內人士建議,在搶修文物過程中,除了分清主次、把握重點之外,還可以發動民間力量,并讓民間保護的方式常規發展,適時立法,然后大規模推廣。
一老人討要多年前被扣“古玩”
因盜掘古墓葬罪入獄8年后,72歲的梁東云日前向貴州省臺江縣警方索要當年被扣押的58件古玩時,發現“價值上億元”的古玩“全部不符”。警方雖有充足證據說明“掉包”一事子虛烏有,但梁冬云卻堅持“全遭掉包”,且同時認為扣押物數量與當年不符。對此爭論,有律師認為,當年警方在扣押物品時,當事人并不在場,且未經當事人簽字確認,這屬違規行為。而收藏界人士則表示,58件古玩市值8000萬元至1億元,僅憑梁冬云一面之詞還無法斷定。但在處理此類案件時,警方應邀請權威專業的藝術品鑒定機構對涉案古玩藝術品進行鑒定和評估。
英國募資欲留住8萬件藏品
舉世矚目的8萬件韋奇伍德藏品,近250多年來都是英國藝術與工業的重要檔案。但如今,英國公眾需要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籌集274萬英鎊才能將它們完整地留在國內,否則它們將被銷往世界各地。為此,英國遺產彩票基金會、私人捐贈者、國會議員以及韋奇伍德家族,均參與到了藝術基金發起的募捐活動之中。據了解,保住包括藝術品、陶瓷、手稿、信件、圖冊以及照片等8萬件藏品共需1575萬英鎊。
9·11博物館紀念品商店引爭議
于日前開放的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通過一輛紐約消防局的消防車殘骸、一根世貿中心塔的鋼筋以及恐怖襲擊死難者的照片等,向世界展示恐怖襲擊后的悲慘。該博物館還專門設置了紀念品商店供參觀者選購,這讓不少美國民眾極其反感。有人認為,這是在靠全美國人的痛苦賺錢。而該博物館主席喬·丹尼爾斯則解釋說,博物館沒有公款的支持,只能靠門票和紀念品商店的收入支持運作。
蘇富比用視頻吸引年輕買家
蘇富比近期在其拍品介紹中加入了大量的視頻資料,目的在于吸引更多年輕的買家。蘇富比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們不需要花費很多,就能夠在任何地方方便地觀看……年輕藏家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英國Hiscox公司的一項調查也證實了蘇富比的觀點。調查顯示,英國20歲到30歲的人群中有22%的人從來沒有在畫廊或拍賣行購買過藝術品,但這部分年輕人群更喜歡網絡購物。而調查結果同時還顯示,在瀏覽網頁的人群中,有55%的人最終購買了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