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莉 胡基學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北京 102442)
資產重組是企業資產的所有者或控制者與外部經濟主體之間對企業資產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易以優化資產配置的行為,通常包括資產收購、資產剝離、資產置換、吸收合并、債務重組、要約收購、股權轉讓等形式。資產重組一般旨在擴張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業務結構等,最終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本文以2000—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數據及財務數據為基礎,選取了總資產凈利潤率等七個指標,從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四個維度對中國上市公司重組績效進行了實證研究。

表1 2000—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次數
根據國泰安數據庫提供的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數據,我們發現中國上市公司年度重組頻率從2007年開始有顯著提高。這種趨勢與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出現的第五次并購浪潮是一致的,在金融危機中資本市場“抱團取暖”是重要的一種脫困良方。由于許多公司在同一年度內存在多次資產重組的情況,我們分別計算了同一家公司同一年度內多次重組和將同一家公司同一年度內多次重組視同一次重組兩種情況下的年重組總次數和平均次數(見表1)。
根據國泰安數據庫的分類方法,我們統計了2000—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各類型的年度發生次數(此處及下文將同一家公司同一年度發生多次重組視為一次),發現中國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資產重組方式依次為資產收購(38.8%)、股權轉讓(31.5%)和資產剝離(24.8%),其他幾種方式合計僅占4.9%。各年度各種類型資產重組次數如表2所示。

表2 2000—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類型

表3 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表4 資產重組前后流動資產周轉率的t檢驗

表5 資產重組前后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t檢驗

表6 資產重組前后資本積累率和總資產增長率的t檢驗

表7 資產重組前后總資產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的t檢驗
為了研究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首先需要構建績效評價體系。本文參考了多篇前期文獻研究,并結合數據的可得性,選取了總資產凈利潤率等七個指標,從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維度來全面反映中國上市公司重組績效。本文的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在數據處理方面需要說明三點:第一,參考多數前期同類研究文獻的做法,考慮到金融行業的資產重組規模相對于金融企業總資產規模的比重很小,本文后續研究刪除了金融行業的觀察值(386個)。事實上,由于金融行業的觀察值僅占2%左右,刪除不會對研究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第二,刪除了財務數據不完整的觀察值(131個),盡管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補充缺漏值,但考慮到缺漏值不到1%,為了保持數據的真實性,本文對缺漏值直接刪除。第三,為了防止離群值對研究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對上述七個指標分別在1%和99%采取了縮尾處理。
1、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的影響
我們計算了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前一年、后一年、后兩年平均和后三年平均的流動資產周轉率,分別記為 ctr_b、ctr_a、ctr_a2、ctr_a3,并分別對 ctr_b與ctr_a、ctr_a2、ctr_a3進行配對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后一年的流動資產周轉率比重組前稍有提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重組后兩年和后三年的平均流動資產周轉率與重組前沒有顯著差異。雖然由于總資產周轉率缺漏值過多,本文無法進行重組前后總資產周轉率的對比,但從流動資產周轉率來看,總體上,資產重組未顯著提升我國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
2、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償債能力的影響
分別記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前一年、后一年、后兩年平均和后三年平均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為cro_b、cro_a、cro_a1、cro_a2、qro_b、qro_a、qro_a1、qro_a2,進行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后一年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比重組前顯著降低,重組后兩年平均也比重組前顯著降低,但重組后三年平均則與重組前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在資產重組中現金等流動性資產減少、股權等長期資產增加,導致在重組后的兩年內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有所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負擔逐漸被消化,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償債能力的這種負面效應也逐漸減弱。
3、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發展能力的影響
分別記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前一年、后一年、后兩年平均和后三年平均的資本積累率和總資產增長率為acu_b、acu_a、acu_a1、acu_a2、tgr_b、tgr_a、tgr_a1、tgr_a2,進行 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6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重組后一年的資本積累率與重組前相比有了顯著提高,重組后兩年平均、三年平均相較于重組前也顯著提高;從另一個指標總資產增長率來看,也能得出相同的結論。由此可見,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有顯著的正面作用。
4、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
分別記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前一年、后一年、后兩年平均和后三年平均的總資產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為roa_b、roa_a、roa_a1、roa_a2、ros_b、ros_a、ros_a1、ros_a2,進行 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
從表7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重組后一年的總資產收益率相比于重組前有顯著提高,而且重組后兩年平均、三年平均相較于重組前提高的更加明顯;從另一個指標營業利潤率來看,也能得出相似的結論。因此,資產重組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本文選取了七個指標從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四個維度對我國上市公司2000—2014年發生的資產重組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得出如下結論:第一,資產重組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沒有顯著影響;第二,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有顯著的負效應,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負效應逐漸減弱;第三,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有顯著的正效應。
(注:本文受北京市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項目資助。)
[1]李善民、李珩、王彩萍、陳玉罡、王德友: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評估體系[J].管理評論,2003(1).
[2]王躍堂:我國證券市場資產重組績效之比較分析[J].財經研究,1999(7).
[3]周文泳、尤建新、武小軍: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實證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
[4]蘇艷麗、莊新田、哈敏: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