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沁,王 璐,彭 皓
(西南交通大學數學學院統計系,成都 610031)
文化與旅游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是文化生活的主要內容,是文化傳承保護的主要渠道,只有突出文化的內涵,才能提升旅游產業的規模和品質,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旅游產業也能夠為文化產業搭建市場平臺,有利于向外推廣和宣傳文化產品,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旅游業的支撐,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互補性。四川省不僅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同時擁有高品質的文化資源,但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在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相互促進還存在一些問題。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的水平,是促進四川省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戰略選擇,也是提升四川省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研究文化產業和相關產業的動態關系和融合發展是近來研究的熱點。錢書法等研究了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關系,提出了構建南京都市圈的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良性互動發展的政策建議[1],劉颯等采用灰色關聯法對我國人力資本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聯度進行了定量分析[2],覃振鋒針對北海研討了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路徑[3];侯燕針對河南研討了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多層次整合[4];夏芬芬采用靜態及動態分析方法,探討江浙滬地區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效應[5],范中原等研究了上海產業文化及貿易發展的影響因素[6]。可以看出,針對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互動關系與融合發展沒有形成統一的方法和理論體系,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性研究,運用數量模型進行研究的比較少。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年度數據來自于《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和《四川旅游年鑒》,樣本區間為2000—2012年的數據。為了保持與2000—2010年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的統計口徑一致,本文用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固定資產折舊之和來計算2011—2012年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即:
文化產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按文化產業增加值來衡量文化產業的發展,記為CAC(Culture industry Added Value),用LCAC表示取自然對數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對于旅游業發展,選用旅游業總收入增加值作為衡量指標,記為TIV(Total TourismrevenueIncreased Value)其取對數記為LTIV。CAC與TIV的線圖(見下頁圖1)。
下頁圖1中橫坐標為年份的后兩位,從下頁圖1可以看出,CAC的總體運動趨勢呈現不斷增長特征。由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旅游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TIV在2008年出現了下降趨勢,但總的趨勢是隨著旅游業總收入增加值的增大,文化產業增加值也逐漸增大,這說明了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基本處于良好的勢頭。
線性相關系數是用來衡量兩個變量之間線性相關關系,和諧相關系數是用來衡量變量之間同增同減和諧變化與不和諧變化之間差異的相關系數,Spearman秩相關系數衡量兩變量的秩序大小的線性關系。計算CAC與TIV的三種相關系數的結果(見下頁表1)。

圖1 CAC與TIV的趨勢圖

表1 CAC和TIV的三種相關系數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互動關系基本為正向的。由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旅游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所以,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影響,使得兩者的互動關系受到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的互動融合走上了逐步上升的空間。
為了分析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是否存在一種長期的穩定關系,選擇有趨勢性的協整模型進行檢驗,其結果(見表2)。

表2 CAC和TIV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從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得出在5%的顯著水平上,變量之間有且僅有1階協整關系。協整方程為:

根據協整方程可以看出,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存在長期均衡的正向協整關系,屬于初步協調。從格蘭杰檢驗可以看出:變量CAC是變量TIV的Granger因子,文化產業處于主導地位。
由于變量CAC和變量TIV是一階單整的,所以,可以對其建立無約束的VAR模型。建立VAR模型,首先確定其滯后階數。常用的確立模型階數的方法有極大似然法(LogL),最終預測誤差準則(FPE)、赤池信息準則(AIC),施瓦茨信息準則(SC)。相應檢驗的結果(見表3)。

表3 變量CAC和TIV的VAR模型階數的確定
根據AIC值最小的原則,可知VAR模型的階數為1階。選用含截距的VAR(1)模型對TIV和CAC建立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計變量TIV和CAC的VAR模型的參數,結果如下:

從方程中可以看出,CAC滯后一期對自身的影響參數為約0.74,TIV滯后一期對CAC的影響參數為約0.0569,都是正向影響,從而當旅游業總收入增加值增大,將對文化產業起推動作用,但這作用比起文化產業自身所導致良性發展弱。TIV滯后一期對自身的影響參數為負向,CAC滯后一期對TIV的影響參數為9.107,從而當文化產業總值增大時,旅游業得到大力的拉升,而旅游業過渡的開發會影響旅游業的長期發展,這進一步說明,以文化產業為核心來發展旅游業是有理論支持的。
基于所建立的VAR模型做脈沖效應分析,來衡量來自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下CAC對TIV的滯后效應,以及TIV對CAC的滯后效應,其結果(見圖2)。

圖2 基于VAR模型的變量CAC和TIV的脈沖效應分析
具體分析以下可以得出:旅游業的發展對來自文化產業的新息沖擊,在開始時沒有呈現出效應,而從第二期開始均呈現正向效應,之后顯現出一種平穩的增加趨勢,這說明文化產業對旅游業的積極作用不僅短期內正向效應明顯,而且在遠期內的正向影響超長持久。旅游業(TIV)從第一期開始就對文化產業增加值(CAC)的沖擊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應,基本上趨于穩步上升的狀態,說明發明旅游業在傳承文化事業,發展文化事業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四川省的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互動處于良性的上升階段。
1.從格蘭杰分析來看,文化產業是旅游業發展的Granger原因。所以,要用文化提升旅游業的品質,讓文化引領旅游產業發展的方向,才能提升旅游產業的規模和品質,才能推進旅游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立足于四川,應該以“三國文化 ”“ 詩 歌 文 化 ”“竹文化 ”“茶文化 ”“ 紙 文 化 ”“ 蜀 繡 文 化 ”“ 紅色文化”“川酒文化”“川劇文化”等四川特色的多元文化來制定融合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成綿樂旅游經濟帶、成渝旅游經濟帶、成雅攀旅游經濟帶,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使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實現雙贏。
2.根據脈沖效應分析,旅游業從短期和長期都對文化產業增加值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應,而且趨于穩步上升的狀態。所以,要利用旅游景點、設施、旅游產品來豐富文化內涵,傳承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使文化產業與旅游業互動良好地發展。
3.從協整分析和脈沖響應來看,四川省的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互動融合屬于初步協調,處于良性的上升階段,這說明四川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水平還有待于提高。
[1]錢書法,崔向陽,劉志國.南京都市圈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1):17-21.
[2]劉颯,王強.我國人力資本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9,(12):59-62.
[3]覃振鋒.北海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11):81-85.
[4]侯燕.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多層次整合問題研究[J].商業時代,2011,(31):126-129.
[5]夏芬芬.長三角地區文化創意產業關聯效應實證分析[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范中原,劉長喜.上海文化產業及貿易發展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2,(6):5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