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學院 王琳
出口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自加入WTO后,對外開放的程度日益深入,浙江省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更是抓住有利時機,重點發展出口貿易。浙江省歷來是紡織品出口大省,無論是紡紗、織物、制成品及有關產品還是服裝的出口,都居全國領先水平。本文試圖借助回歸模型,分析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度和貢獻度,在研究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存在的劣勢的基礎上提出有效應對措施。
1.1.1 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中的兩變量模型,構建一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具體模型如下:

為消除模型異方差性,故分別對模型中GDP和EX取自然對數,記做LNGDP和LNEX,最終所得模型如下:

其中,GDP為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是模型中的因變量;EX是浙江省出口貿易總額,是模型中的因變量,模型構建目的即考察兩者之間的關系。
1.1.2 數據說明
本文樣本空間為2000~2014年浙江省GDP和對外出口貿易總額,數據都來自浙江省統計年鑒,其中,金額單位都為萬美元。
利用LNGDP對變量LNEX進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OLS),借助EVIEWS5.0,得出回歸方程可表示為:

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R2擬合程度較高,R2=0.939901,S.E=0.161136,該數值較小,說明模型擬合程度較好,F值檢驗相伴概率為0.000000,說明變量間呈高度線性。此外,D.W值為1.243049,與數值2較為接近,說明殘差序列不存在自相關性。
紡織品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和貢獻率公式分別為:
紡織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度=(當年紡織品出口—上年紡織品出口)/上年GDP值
紡織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率=紡織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度/GDP增長速度

表1 2000年以來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對浙江省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度和貢獻率 (單位:萬美元)

注: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年鑒》
浙江省經濟增長與浙江省紡織品出口有長期的正相關關系,從模型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浙江省紡織品出口相對于其GDP的彈性系數為0.604704,說明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紡織品出口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浙江經濟增長將平均增加0.604704%,這個比例能顯著突出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在該省經濟增長中的貢獻。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度和貢獻率長期分別處在0.4%和3%左右,有些年份出現負增長趨勢,所以本文需要對這些現象做進一步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8、2011年的拉動度和貢獻率出現負增長,這一現象與當時的世界和國內宏觀經濟相關。2008年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后幾年,中國整體外貿狀況呈現下滑趨勢,外貿出口額下降。此外,除了外部因素制約浙江省紡織出口外,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2.1 缺乏自主品牌
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多以個體經營為主,規模小,產品單一,加工貿易比重高,缺乏國際競爭力。紡織品加工多以貼牌為主,雖在國際上有少數注冊商標,但這些品牌缺乏國際知名度。
3.2.2 產品檔次和質量不高
浙江省約有85%的企業生產中低檔次產品,5%企業生產高檔次產品,3%企業生產品質低價格低的產品,僅有7%的企業生產高品質產品。
3.2.3 外貿出口市場單一
目前,浙江省很多服裝外貿企業是從原材料的來料加工貿易中發展而來的。比如浙江的溫州,其服裝加工貿易聞名世界,其主要出口對象主要集中在歐美、日本等地區。出口市場單一,導致企業對這些市場的依賴度過高,一旦這些市場發生變化,則企業將面臨嚴重的風險。
首先,浙江省紡織品生產企業應調整企業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能力。
其次,努力開發自主品牌,提升產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充分發揮小企業的靈活性,走差別化,特色化道路,鼓勵生產特色產品,盡可能避免“大路貨”。
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轉變觀念,將“以質取勝”代替“以量取勝”,積極提升產品品質,健全產品質量體系,積極與國際質量標準接軌。
首先通過質量和價格的提升,確保美、日、歐市場。其次,通過低價優勢發展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市場,努力做到市場多元化,將市場風險降至最低水平。
[1] 李賓.淺議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可持續發展[J].學術交流,2006(4).
[2] 陳建忠.江蘇紡織品出口對江蘇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