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明,王洪斌, 陳 林, 游 斌,劉志鵬,鄒利全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胃黏膜萎縮為特點的病變, 也是胃癌前狀態。臨床醫師迫切需要了解CAG 患者目前所處的病理分期,進而指導針對性治療。 有經驗的內鏡醫師可在普通白光內鏡下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診斷,但通常不能判斷其所處的病理狀態,這就需要借助病理活檢。 目前已知染色內鏡能提高活檢的成功率及病變的準確率,我們結合自身實際,發現聯合醋酸-美藍雙重染色較之采取美藍單獨染色及盲法活檢可更好地判定病變范圍和性質,現將我院2013 年1月~2014 年1 月間門診及住院患者中經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者進行相關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上述經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92 例, 征得患者及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按患者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醋酸- 美藍雙重染色組(雙重染色組)、美藍染色組及盲法活檢組。醋酸-美藍雙重染色組32 例中,男性21 例,女性11例, 平均51.8 歲, 平均病程16.3 年, 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為69.2%;美藍染色組30 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 例,平均47.6 歲,平均病程18.1 年,HP感染率為67.3%;盲法活檢組30 例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平均49.2 歲,平均病程20.1 年,HP 感染率為66.7%。 3 組性別、年齡、病程、HP 感染率等無明顯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服用二甲硅油等消泡劑后行普通白光胃鏡(PANTAX 1000 型)檢查,雙重染色組對可疑病灶處先用醋酸(保寧牌食用白醋,總酸含量≥9.0 g/100 ml,購自超市,使用前按1:4 的比例稀釋)10 ml 在胃鏡下進行直接噴灑初染,2 min 后吸盡,接著應用0.3%的美藍溶液10 ml 進行復染,觀察3 min 后再次吸盡染色液,最后在著色區取活檢;美藍染色組先在可疑病灶處應用美藍進行染色,觀察3 min 后再次吸盡染色液,最后在著色區取活檢;盲法活檢組在白光內鏡下根據經驗對可疑病灶直接活檢。 各組每例患者均取4 塊活檢組織行病理檢查,活檢部位為胃竇大彎及小彎側、胃角、胃體小彎側各1 塊,均由同一高年資內鏡醫師完成。 病理切片檢查也由同一經驗豐富的病理醫師完成,因病理發現異型增生者的檢出率過低,故異型增生者未統計在內。 所有患者在作胃鏡前,均常規行13C 呼氣試驗作HP 檢測,13C 呼氣試驗檢測儀由安徽養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其型號是YH08。
1.3 統計學方法 病例數據采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 可見,不同染色方法對腸化及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有顯著差異,雙重染色組不論在腸化生的檢出率,還是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上,均較其他兩組明顯提高(χ2=19.32,P <0.05)。

表1 各組間的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
慢性萎縮性胃炎[1]是癌前病變,與環境、年齡、生活習慣、 遺傳因素、HP 感染等種種因素相關,其自然病理進程表現為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異型增生,最后發展為胃癌,這一病理過程通常較長,且最終發展成胃癌的發生率較低,但也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一定危險。 目前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僅為對癥治療,對于患者而言,定期復查胃鏡及病理活檢十分重要,它可對疾病的進展進行監測,了解本病所處的病理階段。 一旦發現進入早期胃癌階段,在胃鏡下即可行根治性治療,5 年生存率可達90%,而進展期胃癌即使是采取以外科手術為主的處置方案,其5 年生存率仍低于30%[2]。 因此,早期發現和處理胃癌,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質量,從這點來看,準確把握本病所處的病理狀態有著重要意義。
萎縮性胃炎在內鏡下可見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皺壁變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顯露,黏膜呈顆粒或節結狀等基本表現。 多數學者認為盡管在普通光鏡下有經驗的內鏡醫師可作出CAG 的診斷,但其病理分型還是有賴于組織學檢查。 如薛振龍[3]在進行CAG 患者的胃鏡及病理對照分析發現,120 例患者胃鏡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89.2%, 胃鏡下各種表現對病理診斷為CAG 的敏感性為20.5%~98.2%,胃鏡直視下3 種表現(黏膜變簿、皺壁變平;血管透見、白相為主;黏膜粗糙、顆粒狀態或結節樣改變)共存時,對CAG、腸上皮化及異型增生的病理診斷價值最高,但正確的診斷還需要胃鏡直視與病理診斷密切結合。
化學染色內鏡是在常規內鏡檢查的基礎上,將色素染料噴灑在胃黏膜可疑病灶表面,借助色素的作用使普通內鏡下不易識別的消化道黏膜病變顯露出來,這種變化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 染色內鏡有助于確定病變范圍、性質,明顯提高活檢的檢出率,進而為疾病的分型提供重要依據。 常用的胃黏膜染色劑有美藍、醋酸、靛胭脂等,美藍不被正常胃黏膜吸收,但可被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及癌性病灶吸收而染上藍色,這種染色的病灶與不被染色的正常黏膜形成明顯對比。 醋酸一方面可用于溶解黏液,顯露病變,另一方面利用“醋酸白化”效應,即在噴灑醋酸后黏膜表面短暫變白,突出黏膜表面形態結構,可大致反映黏膜不典型增生區域。 其原理是醋酸使細胞內pH 值下降,影響角質蛋白重組,2~3 min 后恢復本色[4],故染色內鏡可對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及癌變的范圍、 性質作出初步正確判斷。目前尚無將醋酸- 美藍雙重染色在CAG 病理分型中的應用報道。
本研究在此理論基礎上,先應用醋酸初染以顯露病變大致范圍及性質,繼而用美藍復染,雙重染色后使胃黏膜病變顯露更加明顯,從而有助于病變的辨識及指導活檢。 結果表明,雙重染色組不論在腸化生的檢出率, 還是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上,均較其他兩組明顯提高,明顯提高了活檢的陽性率和檢出率,這對癌前病變的病理狀態的確定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 胃腸病學,2013,18(1):24-29.
[2]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 (2014 年,長沙)[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4,31(7):361-372.
[3] 薛振龍. 慢性萎縮性胃炎120 例胃鏡與病理的對照分析[J]. 當代醫學,2010,16(31):53-54.
[4] 于中麟. 消化內鏡診斷金標準與操作手冊[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