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尼亞,劉 晴, 唐 春, 蘭 瑋
自全軍醫療系統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簡稱優服)活動5 年來,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得到增強,護理質量有所提高,護患關系得到改善,患者的滿意度不斷提高[1]。但是,優質護理服務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承受的心理壓力有了新的變化。為了探討護理人員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心理壓力狀況,本研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2], 對解放軍452 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6 個科室的100 名護士和普通臨床科室的100 名護士心理壓力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為制定緩解實施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心理壓力、持續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的廣泛開展、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2015 年3 月, 隨機選擇解放軍452 醫院已開展5 年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科室(耳鼻喉科、婦產科、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內科)和其他普通臨床科室200 名護士為研究對象, 均調查其所在科室在崗護士,年齡29~39 歲,均為女性,身體健康,無心理疾病,無復雜社會背景。其中優服科室100 名,普通科室100 名,均包括軍人護士、文職護士、合同護士。
1.2 調查工具 采用由華裔教授Zung 編制的SAS 和SDS[2],各有20 個條目,按癥狀出現頻度分為4 級評分,標準分≥50 分為臨界分。 分值越高,表明其承受的心理壓力越大。
1.3 方法 問卷調查以科室為單位組織實施,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進行。 調查者與所調查科室護士長取得聯系,由科室護士長協助組織。 調查者集中發放問卷,給予統一指導語,由調查對象自行填寫量表,填寫完成后,由調查者現場回收。共發放問卷200 份,回收有效問卷200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 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年齡、護齡、身份類別等一般情況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 >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n =100)
2.2 兩組心理壓力狀況比較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科室的護 士SDS≥50 分 者36 人 (36%),SAS≥50 分 者28 人(28%);普通臨床科室的護士SDS≥50 分者14 人(14%),SAS≥50 分者10 人(10%),兩組陽性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 <0.01)。 從表2 可見,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科室的護士SDS 和SAS 評分均顯著高于普通科室護士(P <0.01,表2)。

表2 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n=100)
本研究資料調查顯示,該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科室護士的SDS 及SAS 評分明顯高于普通臨床科室的護士,表明前者的心理壓力顯著高于后者。 軍隊醫院實施優質護理,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3.1 護理內容的變化帶來新的心理壓力 優質護理服務強調基礎護理,特別是對生活護理的內容較之以前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 莊佳娥等[3]對臨床護士從事生活護理的行為意愿調查顯示,85.36%的護士認為“生活護理工作繁雜、瑣碎、辛苦,容易厭煩”,77.91%的護士感到“在執行生活護理時有服侍人的感覺”。 護士最不愿意從事的生活護理項目依次是協助患者床上用便器、料理大小便,床上擦浴,指(趾)甲護理,容易產生強烈的負面心理感受。
3.2 護理質量的變化帶來新的心理壓力 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質量的提高歸根到底要由護士來完成,這就要求護士具有大量的專業護理知識,隨時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專業化、規范化、人性化的醫療護理。同時還需要掌握各年齡患者對疾病的心理及情緒的不同反應,對患者進行疾病康復和健康指導,實現醫護的結合,保證醫療安全,促進患者康復。這些要求更容易給護士帶來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
3.3 護理管理的變化帶來新的心理壓力 優質護理服務注重建立績效考核, 加大了對護士檢查考評的力度,特別是采取患者評價、護理部評價、科室內部評價相結合方式,把護士置于全方位的考核評價之中。 在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使護理人員容易產生壓抑、煩躁的情緒。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要求把護理的項目張榜公布,全面接受患者、家屬的監督,一方面有利于護理工作更加透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
3.4 護理工作強度的變化帶來新的心理壓力 當前,護士缺編是我國護理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三級醫院收治的危重患者多,治療性操作多,護士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4]。 優質護理服務實施后,同樣的護理和治療,護士付出的勞動要比原來的護理方式增加很多,因此需要增加護理人員數量,但現實卻是護理人力資源缺乏。 這就使在崗護士工作更加繁瑣,勞動強度更大,肩負責任更重。加之我國護理成本研究起步晚,核算方法單一,護理成本意識薄弱,在現行經濟核算體制下,護士的勞動不會給醫院帶來直接的、更多的效益,護士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護士容易產生挫折感,打消積極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 軍隊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在全面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給護士也帶來了新的心理壓力,產生了新的問題。如果護士的心理壓力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將影響到護士的身心健康,降低其工作效率和質量,從而影響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持續開展。 根據本研究結果和筆者體會, 建議采取以下對策緩解護士的心理壓力。
4.1 高度重視護士心理壓力問題 軍隊醫院黨委、領導應高度重視實施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心理壓力問題,建立相應心理干預的機構和機制, 配備相應的設備和人員,及時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加強心理疏導,緩解護士心理壓力。
4.2 加強職能使命教育 通過開展“三嚴三實”教育、主題教育和職能使命等教育活動,不斷增強護士的為兵服務意識,激勵護士持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內在動力,變被要求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為主動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4.3 善于運用情緒管理方法 積極引導護理人員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及時調整好心態。 教會護士運用情緒管理方法,采取認識情緒、接納情緒、釋放情緒、升華情緒的情緒管理心理調適方法,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5]。
4.4 認真解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努力提高護理工作地位,按規定的床護比配備護士數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護士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構建寬松的管理環境,要寬嚴有度,嚴愛有加,既通過開展競爭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又為護士提供一個心理上感到安全、寬松、團結、友善的工作氛圍,讓護士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情完成優質護理服務。
[1] 王玉玲,孫秀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10(9):612-613.
[2] 丹尼斯庫恩.心理學導論[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4:471.
[3] 莊佳娥,史瑞芬.臨床護士從事生活護理的行為意愿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1(1):75.
[4] 彭聃齡. 普通心理學[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362.
[5] 曾仕強.情緒管理[M]. 福州: 鷺江出版社, 2008: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