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局



一、供求狀況數據來源
本供求狀況分析的數據來源于2014年度自治區本級和全區14個地級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所采集和匯總的供求狀況數據,均為年度有效數。數據經匯總分析,反映了廣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運行的基本情況。
二、供求總體狀況
2014年度,全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呈現以下特征:
(一)空缺就業崗位需求人數1386117人,與2013年度相比,就業崗位減少了78835人,環比減少5.38%。
(二)進入市場登記求職的人員1124490人,與2013年度相比,求職人員增加了40822人,環比增加3.77%。
(三)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簡稱空崗率)為1.23,說明每100名求職者可以選擇123個空缺就業崗位。與2013年相比,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下降了0.12。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微小的變化,說明了2014年度廣西人力資源市場求職者就業崗位競爭的壓力與2013年度基本持平。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 ?2014年度供求總體狀況
[\&需求
人數
(人)\&求職
人數
(人)\&崗位空缺
與求職
人數比率\&與2013年度相比\&需求量
變化
(人)\&求職量
變化
(人)\&崗位空缺
與求職人數
比率變化
(百分點)\&本期有效數\&1386117\&1124490\&1.23\&-78835\&+40822\&-0.12\&]
從各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情況來看,需求量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是南寧市、玉林市和柳州市,需求人數合計583915人,占2014年度全區人力資源總需求量的42.13%;求職人員則主要集中在南寧市、柳州市和玉林市,合計求職人數556816人,占總求職人數的49.52%。
供求對比方面,柳州市和桂林市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分別為0.99和1.02,最接近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1的供求平衡理想狀況;另一方面,南寧市和來賓市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都小于1,說明在南寧市每100名求職人員需要競爭86個就業崗位,來賓市每100名求職人員競爭96個的崗位,就業壓力要大于區內其他城市;而自治區本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為15.14,遠遠大于廣西14個地級市的求人倍率,說明在自治區本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需求大于供給的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崗位等人的趨向明顯。其余10個城市的求人倍率在1.09至2.15之間,同樣是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但人力資源供需矛盾趨于平和,競爭壓力相對較小。
與2013年度相比,相對于其他城市,梧州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的需求量和求職量都有比較大的變化,需求減少了26594人,求職減少了24646人;自治區本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8.72,其余各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都是小幅度的增減變化。
三、供求狀況特征分析
(一)產業需求方面
2014年,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格局繼續保持穩定。與2013年度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小幅下降,但第二產業需求比重上升了2.37個百分點。
從需求總量看,2014年度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與2013年度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需求比重分別上升了0.33個和2.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需求比重下降了2.37個百分點。在2014年,第三產業的用工需求雖然僅上升2.04個百分點,但相對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仍然是用人需求的主要產業。由此可見,繼續重視和大力支持廣西第三產業的穩定發展,在傳統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特別優先發展租賃服務、居民服務和信息傳輸服務等各類現代服務業,可促進廣西服務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使求職者盡快實現就業。
(二)行業需求方面
從行業需求看,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三大行業占據行業需求前三位,三者合計需求人數占總需求的49.78%。
從各行業需求看,以農、林、牧、漁業為主的第一產業需求占2014年度總需求的9.15%;第二產業中則是以建筑業和制造業的用人需求為主,2013年制造業、建筑業分別占年度總需求人數的14.65%和5.71%。與2013年度相比,制造業的需求雖然減少了6066人,但需求比重卻上升了0.37個百分點,建筑業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5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用人需求量較大,三者合計比重在20個行業的總需求中占比達到41.61%。具體情況見圖1。
(三)用人單位需求方面
企業類用人單位占據人力資源需求比重99.00%,其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公司占用人需求的前三位,三者合計需求人數占2014年度總需求的49.16%。
從用人單位經濟類型看,2014年度,企業用人需求仍占主體地位,所占比重達99.00%,用人需求總體格局保持不變,內資企業的需求占需求總量的82.21%。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企業的需求量仍然占據著前三位,三者合計占比為49.16%,說明這三種類型的用人單位繼續保持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主力軍的位置。與2013年度相比,股份合作企業的需求增長最多,需求增長了8900人,而其他企業的需求減少最大,需求減少17016人。具體情況見圖2。
[農、林、牧、漁業
采掘業
制造業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批發和零售業
住宿和餐飲業
金融業
房地產業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教育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國際組織][9.15%][14.65%][1.15%][4.39%][5.71%][2.75%][2.03%][17.83%][17.30%][1.01%][2.15%][6.48%][2.76%][5.26%][2.16%][1.33%][0.79%][1.30%][1.21%][0.57%]
圖1 ?2014年度按行業分組需求人數所占比重
[其他
0.64%][機關
0.11%][事業單位
0.24%][個體經營
2.87%][外商投資企業
5.7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8.17%][內資企業
82.21%][有限責任
公司
22.13%][股份有限
公司
17.30%][私營企業9.73%][其他企業
5.92%][國有企業
7.86%][集體企業
7.09%][聯營企業
5.70%][股份合作企業
6.48%]
圖2 ?2014年度按用人單位性質分組需求情況
(四)職業供求方面
1.從職業(大類)需求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生產運輸操作工排在用工需求的前三位,其中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崗位空缺和求職人數比率最高,為1.28,說明2014年選擇商業和服務業人員這類崗位的求職人員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具體情況見表2。
如表2所示,從各類職業的需求狀況看,2014年度,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成為用人需求的主體,兩者合計占全部用人需求的48.24%。此外,生產運輸操作工以及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的用人需求也比較大。
從求職情況看,求職人員相對集中的職業是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兩者合計占總求職人數比重的45.78%;生產運輸操作工以及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求職所占比重分別為16.52%和14.95%。
從供需狀況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操作工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相對較高,分別為1.28、1.27和1.24。
按職業大類分組的各個職業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均略高于1,說明2014年度的就業市場呈現崗位等人的現象,求職人員有一定選擇崗位的機會。
2.從職業(小類)供求情況看,2014年度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業和制造業,其中商業和服務業的工種占了7個,制造業的工種占了3個。其中缺口數最大的前三個職位是飯店服務人員、推銷展銷人員、餐廳服務員。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 ?2014年度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
(職業小類)(按缺口數降序排列)
[職業\&供求人數比較\&需求
人數
(人)\&求職
人數
(人)\&缺口數
(人)\&崗位空缺
與求職
人數比率\&飯店服務人員\&211891\&118146\&93745\&1.79 \&推銷展銷人員\&189465\&98916\&90549\&1.92 \&餐廳服務員\&171891\&97164\&74727\&1.77 \&其他餐飲服務人員\&80891\&42498\&38393\&1.90 \&保育、家庭服務員\&59816\&35984\&23832\&1.66 \&電子器件制造工\&48913\&29815\&19098\&1.64 \&其他社會服務和居民生活服務人員\&39814\&23916\&15898\&1.66 \&治安保衛人員\&29876\&18940\&10936\&1.58 \&機械冷加工工\&37814\&26983\&10831\&1.40 \&電氣元件及設備裝配工\&39164\&28914\&10250\&1.35 \&]
(1)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
2014年度餐飲服務業的用人正通過提高員工待遇,增加員工休息時間和通過培訓提高員工技能等多種方法留住有價值員工,但商業、服務業的工作中餐廳服務員和飯店服務員等餐飲服務類的工種由于工作時間長、待遇偏低、人員流動性大等因素,使從事服務行業的求職者經常變換工作已經是習以為常的現象,所以用人單位已經對這類工種形成了長期的需求。
薪酬主要以業務提成為主的推銷展銷人員,已經多次出現在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十個職業中,如果求職者愿意選擇從事推銷展銷人員,那么將有較多的選擇用人單位的機會。但做好此類工作常常需要面對較大的業績壓力,因此這類職業長期維持著用人單位需求多,求職人員應聘少的供求狀況。
治安保衛人員和保育、家庭服務員這兩類的工作由于受到職位發展空間限制,使得從事此類工種的求職者工作時間都不會很長,求職者如果找到更好的發展,就會立即辭掉原有的工作,因此造成了用人單位需求與求職人員供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缺口。
如表3所示,需求大于供給的職業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業,說明商業服務業就業容量較大,可以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但由于供求雙方匹配率較低,不能完全滿足相關崗位的需求,從而造成上述職業的缺口數較大。
(2)需求小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
在需求小于供給缺口最大的十個職業中,缺口最大的三個職業集中為:行政事務人員、機動車駕駛員以及秘書、打字員。供需最不平衡的職業(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較小的職業)分別是機動車駕駛員、保潔員和體力工人,表明三類職業在就業市場的需求趨于飽和的狀態,求職者在選擇這些職業時將會面對多人競爭一個崗位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要求廣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該繼續加強和改善對求職者的職業指導服務,幫助求職者根據就業市場的趨勢變化適時改變自己的求職策略,從而盡快實現就業。
(五)求職人員構成方面
從求職人員類別看,失業人員依然是求職主體,其中新成長失業青年(以應屆高校畢業生為主)、就業轉失業人員和其他失業人員占所有求職人員的65.34%。2014年度,求職人員類別上升幅度較大的是其他失業人員,此類型求職者的求職量增加了49054人,而下降幅度較大的是本轄區農村人員,求職量減少了21029人。具體情況見表4。
如表4所示,失業人員所占比重為65.34%。其中,新成長失業青年占21.33%,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新成長失業青年的91.26%。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9.07%,其他失業人員占14.94%。與2013年度相比,其他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的求職量分別增加了49054人和16639人,求職比重分別上升3.97和1.41個百分點。而本轄區農村人員求職量卻減少了21029人,求職比重下降2.31個百分點。
表4 ? 2014年度按求職人員類別分組的求職人數
[求職人員類別\&求職人數
(人)\&求職比重
(%)\&與2013年度相比\&求職量變化
(人)\&求職比重變化
(百分點)\&新成長失業青年\&239816\&21.33\&+10002\&+0.12\&218867\&91.26\&+12952\&+1.66\&就業轉失業人員\&326941\&29.07\&-4221\&-1.49\&其他失業人員\&167964\&14.94\&+49054\&+3.97\&在業人員\&87986\&7.82\&-10557\&-1.27\&下崗職工\&29814\&2.65\&+12000\&+1.01\&退休人員\&38455\&3.42\&+16639\&+1.41\&在學人員\&25985\&2.31\&-19996\&-1.93\&本轄區農村人員\&108783\&9.67\&-21029\&-2.31\&外埠人員\&98746\&8.78\&+8930\&+0.49\&合計\&1124490\&100\&+40822\&/\&][應屆高校畢業生]
(六)在招聘、應聘條件方面
1.從性別上看,人力資源市場對男性和女性的供需總量大致相同。
(1)從總體需求來看,98.64%的用人需求對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其中對男性的需求為51.14%,對女性的需求為47.50%;用人需求對求職者的性別無要求的僅占1.36%。在求職者中男性占了51.24%,女性占了48.76%。
(2)從供求狀況對比看,男性和女性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分別為1.25和1.22,雖然男性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高于女性,但目前的就業市場上,性別的不同對求職者就業時的影響正在逐步減少。與2013年度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相比,男性和女性求職者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分別下降了0.13和0.11,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的小幅度降低,說明男性和女性求職者在應聘崗位時所面對的就業壓力與2013年度基本持平。
2.從年齡上看,16-34歲年齡組用人需求量大,占總需求人數的70.93%,同時求職人員也多集中在此年齡組。具體情況見表5。
(1)從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的年齡要求看,98.92%的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年齡都有要求。分年齡組看,16-34歲之間的人力資源構成用人需求的主體,占總需求的70.93%,其中對16-24歲、25-34歲之間人力資源的用人單位需求比重分別為36.03%和34.90%。
(2)從求職者的年齡構成來看,求職者同樣以年齡在16至34歲之間者為主體,16-34歲的求職者約占總求職人數的69.98%;其中16-24歲之間的求職者占35.12%,25-34歲之間的求職者占34.86%。求職者的年齡構成與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3)從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對比看,16-24歲、25-34歲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齡組,就業壓力低于其他年齡組。與2013年度相比,所有年齡段的求人倍率均有小幅度的變化。
3.從文化程度需求方面看,高中(含中專、職高、技校)和大專文化的人力資源既是用人單位的需求主體,也是求職者的主體,求職者文化結構和用人需求結構基本一致。具體情況見表6。
(1)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來看,99.48%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單位占總體需求的33.05%,其中職高、技校、中專的用人需求占91.63%;對接受過高等教育(大專、本科和碩士文化程度)的求職者,用人單位需求最多,其需求量占了總體需求比重的56.4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僅為9.97%。
(2)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來看,高中和大專文化程度的人力資源是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62.11%,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職者占33.74%,大專文化程度的求職者占求職總量的28.37%。具有本科學歷求職者占總求職人數的 23.74%。
(3)從求人倍率對比看,2014年度所有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說明都處于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況,但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需求量和供給量都遠遠小于其他文化程度的需求量和供給量。
4.從技術等級需求方面看,用人需求和求職者群體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五級、職業資格四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這四類技術等級上。
(1)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技術等級要求看,對技術等級有明確要求的占需求人數的66.96%,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四、五級和初、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其所占比重合計為56.69%;從求職人員的技術等級構成看,59.72%的求職者都具有某種技術資格等級,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四、五級和初、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所占比重51.4%。
(2)從供求狀況對比看,職業資格五級(初級技能)、職業資格四級(中級技能)、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分別為1.67、1.82、1.77和1.91。
(撰稿人: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