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團 鄧健群 隆雨芯
2014年,廣西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系統健全依法維權和預防化解糾紛機制,進一步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服務能力和保障能力,依法維護了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一、化解勞動爭議,促進社會和諧
全區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不斷完善爭議仲裁制度,妥善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014年,全區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和各類調解組織共處理勞動人事調解仲裁案件15843件,同比下降2.89%;涉及人數19308人,同比上升1.55%;涉案金額33517.61萬元。其中,案外調解4124件;仲裁立案受理11719件(同比下降0.09%),仲裁結案率95.99%。各地加強案件調解力度,2014年調解結案比例為47.39%。
二、推動縣級仲裁院建設,提高爭議處理效能
尚未設立仲裁院的縣(市、區)是年度內仲裁院建設的難點。2014年通過多方努力,全區新增縣級仲裁院4家。至此,全區90個縣(市、區)設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覆蓋率達到91.84%(全區設立仲裁委的縣(市、區)為98個),為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提供了必要的組織保障,調解仲裁辦案力量得到增強。
三、打造基層調解網絡,基層預防調解能力增強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合力推進基層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的建設。會同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文化廳、衛計委、總工會共同下發《關于在機關事業單位開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意見》,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調解工作。截至2014年底,已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大中企業有919個,事業單位625個,商會(協會)37個,鄉鎮(街道)1036個。鄉鎮(街道)建設率82.3%。建立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名錄。在38家企業、商會(協會)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調解示范工作。落實調解工作規范,爭取財政資金支持,籌措56萬元資金印制了基層調解工作“三項制度”及調解員證件,免費發給各地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加強對基層調解組織的指導和調解員的業務培訓,提升基層調解組織預防調解爭議能力,2014年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和機關、事業單位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受理的調解案件數與2013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71.25%、7.88%,調解組織發揮的作用較為顯著。
四、樹立典型,創先爭優
一是樹立終局裁決先進典型。針對廣西仲裁終局裁決比例一直較低的情況,2014年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以仲裁簡報通報、典型經驗交流、舉辦培訓班等方式抓終局裁決比例提升工作,2014年全區仲裁終局裁決646件,同比增加302件,同比上升87.79%。
二是樹立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的典型。針對弱勢群體“打官司難”的問題,加強與法律援助中心的合作,推動仲裁與法律援助的無縫對接。全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在接待室(窗口)公開本地法律援助中心的電話和地址,引導農民工、工傷職工等弱勢群體申請法律援助。部分地區仲裁機構與司法行政部門協作,在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把法律援助相關政策宣傳和初次審批工作前移至仲裁窗口,提高了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獲取法律援助的效率。
三是樹立流動仲裁庭服務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典型,提升窗口服務質量。部分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創新仲裁辦案模式,推行“流動仲裁庭”,對邊遠山區、行動不便的申請人及規模以上有行業特點的企業所涉及的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庭上門服務,到基層開庭審理,現場辦案、現場普法。
五、完善工作制度,發揮引導作用
一是完善、落實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等特殊群體仲裁“綠色通道”工作機制,暢通農民工等特殊群體仲裁“綠色通道”,全年處理農民工勞動爭議4532件(占仲裁立案總量的38.67%),涉及農民工4550人,審結4425件,結案率達97.64%,依法維護了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二是完善仲裁建議書制度,幫助用人單位規范管理。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建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建議制度的指導意見》,年內全區仲裁機構共發出仲裁建議書235份。
三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在化解勞動人事爭議方面的作用,規范調解協議的仲裁確認程序,研究起草了《關于規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協議仲裁確認程序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四是為了完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法律援助銜接機制,使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盡快獲得法律服務,研究起草了《關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法律援助工作相互銜接若干問題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六、打牢仲裁基礎,提升服務水平
自治區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推動仲裁庭建設規范化。各地想方設法解決立案接待室、仲裁庭等場地,配備辦公設施,改善仲裁服務環境。
一是做好裁審銜接工作,研究解決突出矛盾。各級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加強與法院的溝通,通過與法院聯合召開聯席會議、座談會等形式,對辦案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分歧較大的問題進行溝通、研究,交換意見,促進了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
二是加大仲裁普法宣傳力度。各地仲裁機構除了通過做好來訪咨詢、深入用人單位召開座談會和法律知識講座、現場答疑等傳統方式進行普法宣傳外,還注重運用和發揮電視、網絡等媒體講解勞動用工典型案例、以案說法。有的地方還利用政府網站搭建的勞動用工普法平臺、微信平臺進行宣傳,擴大了普法的覆蓋面。
七、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對全區仲裁員進行分類培訓,分別舉辦仲裁科(院)長、新進仲裁員培訓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示范企業調解員等培訓班,增強調解員仲裁員的業務素養。
二是開展業務檢查工作。2014年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勞動人事調解仲裁交叉檢查工作,重點檢查各地仲裁委和仲裁院、仲裁基礎設施、基層調解組織建設、辦案、仲裁經費落實和隊伍建設等情況。
三是開展業務評比活動。評選出2013年度調解仲裁優秀論文調研報告17篇;表揚2013年度工作表現優秀的仲裁員53名、書記員35名;開展全區優秀裁決書評比活動,促進辦案和裁決書制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調解仲裁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