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束
●茅盾《蝕》改編成電影引起年輕人共鳴
近日,由作家出版社等單位主辦的中國影視文學交易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根據茅盾的經典作品《蝕》改編的電影也于當天放映。同時,作家出版社近日參與主辦了“首屆中國影視文學版權拍賣大會”,通過現場拍賣的形式推動優秀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包括賈大山的小說《花生》《村戲》,龐貝的《無盡藏》等作品都在拍賣之列。作家出版社旗下的百城映像將拍攝“中國現代文學經典改編電影系列”,其中就包括根據茅盾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蝕》。至于為何選擇改編《蝕》?總編劇吳濱說:“《蝕》三部曲講述了那個時代青年人在大革命中的沉浮,一個世紀過去,當代青年人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與故事中的人物類似,能夠引起當代年輕人的共鳴。”作家出版社社長葛笑政表示,好的電影應該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作為文藝工作者應堅守創作標準。
●莫言形象亮相保定作家群文學館
據《燕趙晚報》消息,在保定學院近日舉辦的“保定作家群”文學館開館儀式上,作家莫言的大幅畫像為什么進入了“保定作家群”文學館引起爭議。當日上午,“保定作家群”文學館在保定學院的地域文學研究中心開館。館內集中展出了建國以來“荷花淀派”領軍人物孫犁、作家梁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等一大批優秀作家詩人的生平資料、創作手稿及各種版本的作品。來自石家莊、保定等多地的知名作家和學院的師生們百余人走入館內,莫言的巨幅畫像醒目地出現在人們眼前。“文學館梳理了建國以來保定的文學發展脈絡,莫言一直懷有深厚的保定情結。”河北省作協副主席、保定市作協主席劉素娥告訴記者,當年莫言在易縣狼牙山下當兵,他的處女作《春夜雨霏霏》就發表在保定市文聯的文學雜志《蓮池》上。莫言成名后,一直把保定當做自己的文學第二故鄉。保定學院中文系主任靖志茹介紹,“保定作家群”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個文學現象,是河北乃至全國一個重要的作家群體,是河北文化的DNA。建國以來,《風云初記》《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敵后武工隊》等作品在社會上廣為傳播。
●首屆路遙文學獎在爭議中揭曉
日前,以路遙名字命名的民間文學獎“路遙文學獎”在路遙誕辰65周年公布了首屆獲獎名單。閻真得知自己的作品《活著之上》獲獎后十分驚訝,并表示他本人之前并不知道這個獎。與我們熟悉的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相比,路遙文學獎自發起就備受爭議,甚至路遙的獨女路茗茗至今未同意設立此獎項。據北京晚報報道,路遙文學獎評委會此前曾對外透露了首屆獲獎作品可能會“難產”的消息,讓外界頗為驚訝。在評獎階段,對于許多名家名作給出的評語竟然是“不夠資格”,其中包括著名作家王蒙晚年長篇新作《悶與狂》、王躍文的《愛歷元年》、杜宏娟的《理想青年》等。據了解,此前入圍到評獎最后的作品有20部,分別是賈平凹的《老生》、劉慶邦的《黃泥地》、閻真的《活著之上》、史生榮的《大學教授》、范穩的《吾血吾土》、儲福金的《黑白》等作品。在最后的獲獎作品揭曉時,湖南作家閻真的長篇《活著之上》成為唯一的獲獎作品。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閻真的小說最終因其語言樸實,敘事富有張力,結構嚴謹,人物鮮活,以絕對的真實書寫中國大學體制全面崩塌的現實,展現強大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精神獲得評委青睞。由一審二審評委組成的9個聯合終評委中,有5個評委投了《活著之上》,一人棄權,兩人投劉慶邦的《黃泥地》,一人投賈平凹的《老生》。
●《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年度圖書
日前,英國著名的《經濟學人》雜志評選出2014年度優秀圖書。這份榜單分時政、傳記、歷史、經濟、科技、文化、小說等類,被列入的有獲布克獎和英文亞馬遜銷量第一的小說、二十世紀最優秀的詩歌集、也有著名劇作家新寫的小說。入選的圖書關鍵詞遍布中國的南海、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拓展、柏林墻倒塌、威廉二世與一戰、福山新書、《尤利西斯》的出版經過,以及今年大熱的《21世紀資本論》。在小說類里,中國作家麥家的《解密》赫然在列。這部幾年前在中國暢銷的小說,今年3月在歐美21個國家同步發行了英文版,還被出版方企鵝藍登書屋集團收入了“企鵝經典文庫”。《經濟學人》選擇《解密》作為年度優秀小說之一,推薦語是“終于有一本不需要歐美讀者對中國有特別了解就能讀懂的中國作家作品,由前情報部門人員創作的這部小說,因其很好的節奏和新奇的故事脫穎而出。”此外,該榜單中還有多部圖書涉及中國話題,歐逸文的《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逐財富、真相和信仰》,引人入勝地再現了中國如何成為一個6小時出口額相當于1978年全年出口額的國家。同時,《經濟學人》還公布了他們評選的今年5本最佳圖書,包括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約翰·洛爾的《威廉二世》;瑪麗·埃莉澤·薩羅特的《倒塌:柏林墻的意外打開》;凱文·伯明翰的《最危險的書:詹姆斯·喬伊斯之爭》等
作家聲音
●莫言建議學生長大結婚后再讀他的小說
莫言前不久在中山大學開講《我小說中的人物原型》,在互動環節的最后一個問題,現場一名中學生坦率提問,“老師推薦讀莫言作品,可是小說里面有不少性行為描寫,還讀嗎?”這個問題讓莫言有些坐不住,他直接回答,“建議中學生現在不要讀我的小說,等你們長大結婚后再讀我的小說。”在90分鐘的演講中,莫言針對《紅高粱》《豐乳肥臀》《檀香刑》《透明的紅蘿卜》等多部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進行講述。他說,寫小說時,為了找到親切感,會用鄰居們的名字,本想寫完再替換,但最后總發現“牽一發動全身”,成為不可能的任務。莫言在100多部小說中,塑造了數百個人物,每個人物基本都能找到原型,就連“動物也有原型”。“這些人物原型的存在讓我在寫作時感到如魚得水,而且很真實,仿佛人物就在我的面前。”對于中學生提出莫言小說中涉及的性描寫問題,莫言接著解釋道,因為開始寫作時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而且如果要塑造一個非常豐滿的人物,那多少要涉及到這樣一些描寫。莫言表示,當時寫作時沒考慮到自己的書會被中小學生閱讀,這也讓他感到“很困惑”。隨后,莫言給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議,“不要聽你老師的,不要讀我的書。現在可以讀一些我寫母親、寫鄉村風景的散文,等長大結婚后再讀我的小說。”
●劉慶邦認為作家創作要接地氣
日前,《光明日報》刊發了對作家劉慶邦的訪談,在訪談中,劉慶邦說,文學要求寫作者懷抱人道理想,投入自己的生命,表達人的豐富感情,直抵人性的深處,作品品質的高下,取決于創作者的創作水平和人格的高下。劉慶邦認為,一個作家要想持續寫作,應該真正熱愛寫作,用學習的觀點對待寫作,用勞動的態度對待寫作,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知難而進,還要有一個好身體。他說,在這六個條件當中,學習的觀點最重要,主要是不斷向生活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接地氣的過程。文學事業的發展既需要作家創作接地氣的作品,也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作為已連任三屆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劉慶邦的提案年年有新意,他一直致力于為文學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他說,曹雪芹等文學大家寫了諸多反映北京生活的文學巨著,使北京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文學無疑是北京文化事業的重中之重。為此,他建議建立北京文學院,借此促進北京市從體制、機制上更加重視文學事業。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經將該提案列入工作計劃,正在進行深入調研。
●作家笛安否認放棄青春文學
“貞潔烈婦”是笛安新作《南方有令秧》的關鍵詞。為了寫出這個故事,笛安說最大的難度就在于還原明朝年間的百姓生活。“所有的背景搜集都很難。”笛安說,為了小說中的生活細節更接地氣,自己一方面把《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明代的小說都翻出來看了個遍,另一方面還專門研究了故事發生地徽州的地方宗族制度、建筑、風土人情,以及地方戲曲。而說到轉型不寫青春文學的傳聞,笛安很明確地表示:“我從來沒有因為年齡想要轉型之類的,只是令秧的形象闖入了,很興奮想寫。她身上有自己的價值想實現,就是把貞節牌坊當成事業去實現,這上面本身有一種張力,也有戲劇性。寫這本書,我也想借此討論制度和人之間的關系,也想寫一些更復雜的題材,僅此而已。”笛安說,要說離開青春文學,她坦稱自己的青春19歲就結束了。“那時出國留學,一個人,什么都要自己做決定,半年就成熟了很多。那種狀態下就想特別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所以剛開始寫的時候根本沒糾結過要什么風格,只想把想說的話說完就好。”笛安笑稱,過幾年寫一本主角是十幾歲孩子的書也很正常。
●鄭淵潔認為靠寫作致富不是丟人的事
近日,“中國作家富豪榜”主榜單公布,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位列第二。日前,鄭淵潔親臨成都參加“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并就對該榜單的看法接受記者采訪。談到對該榜單的看法。他表示,“中國作家富豪榜”是具有正面意義的,至少可以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大家看到作家能掙這么多的錢,大概也能促使更多的人嘗試寫作。如果沒有抄襲、完全憑借自己的勞動,那么靠寫作‘致富也不是丟人的事情。”之所以對“中國作家富豪榜”評價積極,是很早之前,一個統計數據給鄭淵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哪個國家閱讀率高,哪個國家持有的財富比例就大。在這個統計數據上,以色列名列前茅。鄭淵潔說,以色列人有三個特點,首當其沖就是愛閱讀,而作家富豪榜在提高閱讀興趣與促進更多的人嘗試寫作兩個方面起到了正面作用,“比如讀者看到上榜作家不認識,興許會去搜索他的名字、看他的作品。”同樣,“讓更多的人寫作,嘗試用筆來記錄自己對世界的感受”也是作家榜的積極意義。鄭淵潔認為,現在寫作已經沒了門檻,而是進入全民寫作的時代,大家通過微博微信以文字的形式交流,“榜單一公布,讓大家看到作家居然也能掙這么多錢,興許會寫得長一點,只要真的寫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通過寫作得到大家認可。”“如果沒有抄襲,完全憑借自己的勞動,那么靠寫作‘致富也不是丟人的事情。”不過鄭淵潔還是強調,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理財不如“理才”:“年輕人總歸要給自己點壓力,細水長流每天干一點。積累財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做善事,幫助別人。”
作品信息
●遲子建推出最新長篇《群山之巔》
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群山之巔》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說分“斬馬刀”、“制碑人”、“龍山之翼”等17章,講述了在群山之巔中一個個身世性情迥異的小人物,經歷紅塵浮沉、愛與被愛、逃亡與復仇之后,努力活出人的尊嚴、尋覓愛的幽暗之火的故事。筆觸如史詩般波瀾壯闊,卻又詩意而抒情。談到該部作品的寫作,遲子建說:對這樣一部描寫當下,而又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糾葛的作品,哪種形式進入更適合呢?我想到了倒敘,就是每個章節都有回憶,這樣方便我講故事,也便于讀者閱讀。談到寫完《群山之巔》的感受時,遲子建說:與其他長篇不同,寫完《群山之巔》,我沒有如釋重負之感,而是愁腸百結,仍想傾訴。這種傾訴似乎不是針對作品中的某個人物,而是因著某種風景,比如漫天的大雪,不離不棄的日月,亙古的河流和山巒。但或許也不是因著風景,而是因著一種莫名的虛空和徹骨的悲涼!所以寫到結尾那句:“一世界的鵝毛大雪,誰又能聽見誰的呼喚”,我的心是顫抖的。
●賈平凹出版散文集《老西安》
這座老西安留下了太多的賈平凹的足跡。他尋訪、陶醉、感念、起筆的過程里,老西安的味道自始至終成就著他。他筆下的老西安,是給了他無數古籍應典、事家膽量、江山風格、黃土厚俗、民間呼應的地方。為追溯這座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的綺麗之城,賈平凹用了二十七年的感受、思想、尋覓、探訪,完成了一道文化深旅。日前,賈平凹的《老西安》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這個中國最有張力的大作家,古道厚存,精進每一次行走文明的獨孤之旅,凝刻每一塊唐磚漢瓦的啟迪之約,靈動回歸,他的用功都在吸收和融會這座老西安的過程里了。打開《老西安》,迎面撲來的全是味道:先是這座城里的厚藏文物催生的味道,再是他居住最長時間的南院門富有特色的小街小巷的味道,終是關中書院的大儒味道……《老西安》還收入了賈平凹給故鄉商州所寫的系列文章。商州這塊地方,大有意思。他說之所以錄了又錄再錄,全憑著一顆拳拳之心。那里的山山水水氤氳著他的深入,出山出水出人出物,亦出文章。商州是天地有心的勝景,是既堪圖畫又堪行走的人文記憶,是古老中國的代代相傳。賈平凹以故鄉商州作為背景,挖掘秦漢文化的源流,表現了商州在現代文明的時代氛圍中所經歷的嬗變、整合、發展、變遷,從商州的地理、風情、習俗等入筆,為讀者描畫了商州文化的各個側面。這三錄,讓商州的大地從此不再寂寞。
●余秋雨推出首部長篇小說《冰河》
《冰河》是余秋雨寫作生涯首部長篇小說,講述一個在生命絕境中誕生的愛情傳說。故事發生在古代,孟河和金河,兩個從名字開始就牽連起不可思議之因緣的男女,因一場冰河險遇而相識相知、日見人心。在那個年代,男人如何反叛身份,女人如何反叛性別,一條“破冰”之路徐徐展開。“這部作品,可以看成我們夫妻倆在絕境中的悲劇性堅持。但故事還是美好的,甚至沒有一個壞人、惡人。真正的藝術,永遠不是自衛的劍戟。”“冰河”既是傳統的一個符號,把人間喜劇式的生命悲喜濃縮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吐露了作者閱盡世態人情后內心深處的獨白,現實力度同樣不同凡響,是余秋雨塵封十五年的一封心靈小史。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的緊張情節、詼諧的幽默,融合余秋雨典麗精工的語言風格,使小說既通俗易讀,又有濃郁的東方美的意韻。該書日前已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祝勇長篇歷史散文《隔岸的甲午》出版
著名散文作家祝勇新作《隔岸的甲午》日前由東方出版社推出,借拍攝中央電視臺《歷史的拐點》之機,祝勇隨攝制組赴日,尋訪遺跡中的甲午戰爭,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種種觀感、反思。該書由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的黑船事件開始,從日本的有識之士吉田松陰寫到清朝的李鴻章,通過明治維新后日本與大清朝的一系列政策、體制的對比,抒寫中國與日本在近現代時空里遭遇的復雜、痛苦故事。祝勇說,甲午戰爭開啟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但另一方面日本也成為中國近現代化和現代化轉型的跳板。《隔岸的甲午》是一部歷史的非虛構作品,現場性是本書的著眼點。祝勇稱,“歷史與文學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歷史本身就帶有文學性,甚至歷史比文學更加文學。”
海外文壇
●全球銷量第一的少年冒險小說引進中國
據《金陵晚報》報道,如果說有作家的作品總銷量超過莎士比亞和J.K.羅琳,或許你還不太相信。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確有其人,全世界平均每60人就有一人擁有伊妮德·布萊頓的作品,不過國內的讀者卻對這位英國國寶級童書女王不太熟悉。昨天,記者從讀客圖書了解到,全球銷量第一的少年冒險小說《世界第一少年偵探團》已經首次被全套引進中國,而這套小說可謂是布萊頓的經典代表作,自1942年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風靡全球70年經久不衰,創下了總銷量逾6億冊的奇跡,眾多名人名家都是其忠實粉絲。
●法國作家將《圣經》改變成科幻小說
法國作家菲利浦·勒榭米耶近日將圣經改編成了一本科幻小說,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不同文化領域,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接觸到《圣經》。46歲的菲利浦自小就在祖母的熏陶下接觸到了圣經故事,而她的祖母給他講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版本,這也激發了菲利浦想要以自己的視角改編《圣經》的意識。而他也認為他的這本書“不需信仰者的宗教信息也能達成文化交流”。他認為這本書傳達著一種普世的友好精神,可以讓人們跨越不同信仰的障礙。菲利浦一度認為《舊約》中的故事都是一些用文學文體來記述的“平淡的語言文字”。因為他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每次聽圣經都是一副無法專心的樣子。所以身為一位美學專家的他希望《圣經》能以更優雅的文體形式呈現在讀者眼前。據悉,這本書中還加入了120幅手繪插畫。這些插畫全由插畫師麗貝卡·道特莫(Rebecca Dautremer)繪出。這些插畫也表達著麗貝卡自己對于《圣經》的見解。她提取圣經中的人物原型,自己畫出新的《圣經》插畫,她認為這樣的行為可以給人們更多的空間去闡釋自己對于《圣經》的理解。這本書被簡單的命名為《一本圣經》,已經在去年底出版,此書已經獲得了諸多書評人的贊譽,他們稱其為“一次精彩絕倫的文學嘗試”,以及“極大的增加了故事的可讀性”。而這本書的確也讓更多的人愿意接觸圣經。
●村上春樹批日本缺乏正視歷史的勇氣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日前斥責日本缺乏正視歷史的勇氣,放不下“受害者”心態,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的侵略罪行和幾年前發生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均未能承擔起應盡責任。日本《每日新聞》當天刊發對這名暢銷書作家的專訪。村上說,在日本,不論是幾十年前的戰敗還是2011年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事故,戰爭和災難過后,沒有人真正愿意承擔責任。他認為,這種逃避責任的態度在日本已然深入人心,“戰爭過后,最終的結論是,沒有人做錯什么”。這名作家分析,作為戰敗國國民,不少日本民眾把自己視為“受害者”,趨向于無視自己侵略者的身份,而這一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村上春樹是日本最知名作家之一,多部作品被翻譯為數十種文字出版,在日本和世界文壇皆享有較高知名度。
●加拿大作家科恩《至愛游戲》引進出版
加拿大著名作家萊昂納德·科恩的《至愛游戲》日前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本書是“搖滾樂界的拜倫”科恩的一部抒情如歌、具探索性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加拿大猶太富家子弟布里弗曼兒童時代一直到二十歲的生活,描述了他與同伴克蘭茲的友情,從童年到青年時代與進入他生命中的幾位女子之間的情愛,以一種兼具細膩情感與自我解嘲式的“無賴氣質”闡述了對戰爭、暴力、宗 教、性以及階級平等的觀念看法。萊昂納德·科恩1934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當代偉大的詩人、歌者,傳奇性地集詩人、作家、歌手、畫家、僧人于一身。有“搖滾樂界拜倫”之美譽。身為當今搖滾界首屈一指的元老級人物之一,是全球億萬樂迷頂禮膜拜的教父式人物,至今仍在全球巡演,愈老愈火。他以文學起家,被譽為“喬伊斯還在人間,他以科恩之名在蒙特利爾生活,他以亨利·米勒的角度書寫”,“加拿大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世紀后期最重要的詩人”。60年代作品《美麗失敗者》作為加拿大第一部后現代小說,已被推為20世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