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提名理由
作為民間智庫,識局致力于打通經濟政策“最后一公里”。通過關注國家宏觀區域政策及民生大計,識局既能為政府提出頗具操作性的、接地氣的決策參考,也能通過互聯網媒介及活潑易讀的網絡語言為公眾解讀各項政策和民生問題,成為政府、企業以及公眾之間高效溝通的新媒體橋梁。
“昔日王榭臺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智庫作為為國家和企業決策提供服務的機構,一向高高在上,眼睛向上。現在新型智庫的趨勢則是“眼睛向下”,貼近粉絲。在做到實戰性、實用性的同時,如何做到既上通、又下達是每家中國智庫面臨的課題。
識局智庫就是這類智庫的典型代表 。識局應該算是國內最早解讀自貿區(首先是上海自貿區)的智庫,并利用新媒體迅速讓公眾了解了什么是自貿區,自貿區的改革意義,自貿區的商機,上海自貿區具體政策等。
其客戶列表不乏政府和國企:上海市政府、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廣州市政府、湖北武漢市委、安徽合肥市政府;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農業銀行、建行以及部分政府金融辦、陸家金融城管委會等共計127家。其中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 是最重要的一家。
但識局的眼光不止于此。它更熱衷于為微信、微博上的數十萬粉絲服務,解讀時政財經新聞。
識局每日都會進行商情解讀:解讀《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成為每日例牌菜。據識局智庫研究員孫小林介紹,每天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瀏覽量保持穩定,有一大批很固定的讀者追看他們對宏觀政策的解讀。很多人會留言或問候。這讓解讀者很是感動。
孫小林的看法是,《新聞聯播》仍然是政商人士必看的風向標。而一般粉絲們最愛看的是政策對于產業(行業)以及個人生活的影響,其次是政策對股票的影響等等。
例如2014年12月4日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新聞:國務院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定加大對農村金融的稅收支持,助力“三農”改革發展。
識局解讀:讓創新創業之火形成燎原之勢,顯然,對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爭奪將是各個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而一系列先試政策的推廣及新的政策試點,將進一步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而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際,一系列助力三農發展的政策出臺,對于農業發展,降低農民貸款難度,有重要作用。
這家由多位財經、政經、產經業內人士共同成立的新型智庫,旨在以務實和踏實的市場化視角為政府和企業提供資訊、咨詢和對接服務,更幾乎每天都為普通民眾指點宏觀政策的迷津。
《醒世恒言》里面有“識得局勢,知機”一說,意味著只有認識和理解大的格局和趨勢才能發掘個中機遇和機會。翻譯成現代詞語就理解為:只有了解大政方針等政策趨勢,才能預判并把握未來發展機遇。
“識局,知機”,這就是識局名稱的由來。識局智庫給自己的定位是“決策者的政策顧問”,旨在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目前主要集中在宏觀和區域政策領域的解析。
據孫小林介紹,智庫正常工作節奏是大部分時間放在內容層面(包括資訊、報告等),一部分時間放在與社會各界交流學習上(包括線下活動);還有則是技術開發上,如APP以及微信后臺開發上。當然,一有客戶需求他們就會組成項目Team。識局有個彈性的專家資源網絡。
最近,識局最值得夸耀是有關基層公務員離職系列調查,在網上被廣泛轉載。識局做了11篇有關基層公務員離職的文章,最高的一篇文章點擊量在識局微信公號上已經超過17萬。被轉載到大眾網站上時,很多人都在批評公務員這個群體,甚至看見標題就開罵。而識局要做的事就是破除“標簽化”誤區。他們的報告揭示了基層公務員的真實情況,比如大城市里不少基層公務員比同學們工資還低等。
識局成立了一年半,有趣的事情很多。最有趣的事情是有粉絲打電話給他們,問能不能給他女兒介紹個公務員當男朋友,因為他聽一個關注識局的朋友說識局粉絲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公務員,粉絲質量很高,于是就不假思索地找他們。“當時笑壞我們了。”孫小林說。這何嘗不是一種贊賞呢?
中國新聞周刊(下稱“新”):相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調研精神,以及現在講求的“頂層設計”,在中國改革進程中智庫能大有作為嗎?
識局(下稱“識”): 智庫分為很多類型。識局這類新型智庫更多地是解析政府經濟政策,同時整理公眾對于該政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所以識局是以接地氣的形式來完成自己的工作。當然,這種工作遠沒有達到”設計“的地步。我們仍在努力。

識局內容團隊。圖/受訪者提供
國內新型智庫發展迅速,傳統智庫也積極轉型升級,未來,智庫將發揮著越來越實際的作用。識局希望成為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先行者和實踐者,并希望成為該領域最權威的智庫之一。
新:在推進上海自貿區及全國以至“一帶一路”自貿區進程中,識局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識:識局應該算是國內最早解讀自貿區的智庫,并利用新媒體迅速讓公眾了解了什么是自貿區,自貿區的改革意義,自貿區的商機,上海自貿區具體政策等。所以識局是國內最早解析上海自貿區的新型智庫。同時,識局也多次提及自貿區與“一帶一路”的關系,提醒公眾不能就自貿區言自貿區,要看到政府整體的區域格局和思維。
新:看到識局有一長串的客戶名單,是否意味著經營狀況還不錯?目前識局有多少正式員工,專家資源有多少,是什么樣的合作方式?
識:識局正在進行一些商業領域的嘗試,目前有了一些進展。智庫正在發展初期,目前正式員工不到10人,主要是采取與諸多業界權威和一直在一線調研的專家學者合作研究的模式。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外包,識局是發包方。但是最終的研究結果一般都要經過識局的修改,并與專家多次討論才成型,以達到結果既有高度又實用。
新:在客戶的決策過程中,智庫應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方面有需要反思的教訓嗎?“打通經濟政策最后一公里”怎么講?
識:傳統智庫的研究很容易不接地氣,所以導致與客戶的需求相脫鉤。但是隨著中央提出要建設新型智庫,很多傳統智庫也在改革。
打通經濟政策最后一公里就是讓政策能為各界理解并熟練應用。
新:對過去的一年,你們總的概括是什么?對未來一年,有何展望?
識:對過去一年,總體感覺:計劃沒有變化快,雖然很辛苦,但整個識局團隊都覺得很有收獲。這一年,識局深耕政策領域,致力于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為國內各個地方政府、企業等提供了不少有益的資訊和咨詢,尤其在自貿區、園區、國資領域。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新一年的展望:希望能將識局內容做得更專業,更接地氣,更實用,識局的咨詢也能為地方和企業的發展起到更實在的智庫作用,并努力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經濟政策分析平臺之一。
識局智庫
國內最早解讀自貿區的智庫,并利用新媒體迅速傳播,已成自貿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新型智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