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鄭式平
今年上半年,為助推溫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實施的“五化戰略”“十大舉措”以及市民普遍關注的新聞事件和熱點話題,進一步深化集團“走轉改”活動,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門戶網站,溫州新聞網策劃、推出了“網絡名人看溫州”系列活動,發動記者和編輯與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絡文化協會微聯盟、自媒體人等溫州網絡大V,對縣(市、區)重點工程、熱點民生話題進行探訪,現場直播。
溫州新聞網以“在場”欄目為依托,針對新型城鎮化試點,開展“網民看龍港”活動,讓網友實地走訪,親身體驗溫州城鎮化發展之路。針對“五水共治”的話題,又邀請網民到“水岸同治”工地現場跟著總工一個個地方走訪,看建設圖紙、問工程進度。探訪活動充分發揮新媒體快捷優勢,每一站活動派出一路記者,實現手機端、PC端聯動傳播,對“網絡名人看溫州”主題活動進行滾動直播。同時,推出相關專題報道,集納本地媒體報道,同步進行微信、微博直播。
到目前為止,探訪活動已開展6次活動,參與網絡大V達60余人次,刊發稿件、圖片、視頻、微博等17條(組),相關內容訪問總量超過80萬人次。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基層故事變得更加生動鮮活,也讓網民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參與的記者、編輯更加深入生活,貼近群眾,走進基層一線,也有效拉近網友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距離,傳播社會正能量。
像這樣用機制保證“走轉改”活動,2014年3月溫報集團組織開展的“社長總編新連心——百名采編‘三進’大型采訪活動”也是一個典型案例。活動的的主要內容包括:集團黨委班子帶頭,百名骨干采編人員進社區、進企業、進站所,“一對一”長期定點聯系100個社區村居、企業和基層站所,并開設一批專欄專題,搭建一批資訊平臺,為老百姓辦一批實事。
為了搞好這次活動,集團提出了細則和量化要求:社長、總編輯、黨委班子其他成員、各報網刊編委會成員每年要到基層聯系點蹲點調研不少于2次,撰寫刊發報道不少于1篇;有關采編業務部室負責人、骨干記者編輯每季度要到基層聯系點蹲點采訪1次,每年撰寫刊發報道不少于4篇。同時,在鹿城、甌海、龍灣三區范圍內,精選20個重點社區,由集團和市社工委、民政局共同啟動幸福社區創建工作。集團將派遣20名優秀采編人員掛職鍛煉,掛職記者每周至少一天在社區全天候跟隨社區主任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據統計,“三進”活動中,記者編輯下基層蹲點普遍都在兩次以上,采寫刊發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報道近260多篇,協調解決各類民生問題60多個。
通過雙百活動的開展,溫報集團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走轉改”和基層聯系點制度,讓“走轉改”成為一種常態,讓群眾路線辦報成為一種共識。
這幾年,溫報集團在實踐中體會到,堅持“走群眾路線”,并通過報網融合等形式來及時反映社情民意,創新“走群眾路線”的方法,讓公眾全程參與社會建設,是黨報集團獲得發展動力和活水源頭的重要途徑。
2014年8月22日,《溫州日報》聯合市府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共同推出問政欄目“政情民聲”。該欄目整合市長熱線、溫州市網絡問政平臺和黨報資源,以熱線聯動、媒體融合的全新姿態,傳遞政情、傾聽民聲、助推發展。欄目首批入駐單位共68個,包括11個縣(市、區)政府和57家市直單位。問政內容包括政府部門有關辦事程序、政策依據等事項;對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工作作風等方面問題的投訴(舉報),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問題的投訴(舉報);對全市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城市建設及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開辦5個月來,已經接到各類投訴、建議1600多條,被譽為促進政府部門和普通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紐帶。
該欄目還采取從網絡到報紙,從報紙到部門,再從部門反饋回報紙網絡的運作模式,從開辦至今,已刊發監督報道50多篇,解決民生問題30個。如組織策劃的大型效能作風建設報道“一把手暗訪”,刊登的監督系列報道“瓶裝燃氣市場亂象”,對市區瓶裝燃氣亂象、供應站建設嚴重滯后等現象進行追蹤報道。報道刊出后,市城管與執法局、市質監局、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等部門相繼開展行動,對瓶裝燃氣黑窩點、違規燃氣充裝站、違法車輛和人員進行集中打擊,并針對瓶裝燃氣供應站落地難的問題進行長效機制建設。
隨著我國民主化進程的加快,民眾對公平、公正的追問意識增強,城市管理、社會發展乃至政府決策等方面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引進了群眾參與。主流媒體如何參與其中,搭建平臺,發揮影響,溫報集團“溫網議事廳”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政情民聲欄目類似,“溫網議事廳”也是媒體搭建的民意溝通平臺,但更注重于面對面的溝通。僅2013年,就組織開展了16場對話網民活動,形成上下響應、左右競合、線上線下渾然一體的溝通協調體系,用制度撐起網絡議政空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網絡議政“溫州樣本”。
為踐行群眾路線,欄目訪談內容由市民、網民來定,由以前的“部門想說什么,百姓聽什么”轉變成“百姓想聽什么,部門答什么”。欄目組先后就《杭溫城際高鐵目前在研究》《安置房辦證難到年底要全部辦結》《要違必拆常態拆更要拆建結合》《醫保卡只能在本統籌區使用 建議辦市民卡》《2013年溫州新建300個濱水公園》《今年部分中小微企業社保費減征 享受待遇不變》《溫州建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全力整頓教育亂收費問題》等百姓關注的話題進行訪談,為群眾答疑解惑,得到群眾的高度評價。

開門辦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要求,也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新聞工作中的具體體現。為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問題意識和改革創新意識,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各媒體每年都組織不同形式的讀者調查活動,在了解民聲民情中改進工作,用心用情服務群眾,辦好報紙。如2012年11月,集團牽頭組織開展了讀者有獎調查活動。廣大讀者對集團所屬各報網刊的辦報(網、刊)作出理性評價,并圍繞“新聞品牌欄目打造、新媒體建設、新聞報料平臺建設”等主題,對集團及所屬各報網刊的新聞報道工作提出許多真知灼見。活動期間,熱線電話不斷,許多讀者除了參加調查問卷活動外,還多次來電與工作人員就如何提高辦報水平等問題進行交流。集團編輯記者還選擇部分目標讀者進行訪問調查。這次調查活動共有4408名熱心讀者參與,為集團品質報業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決策參考。
讀者是報紙的生命力,而一家好的媒體就應成為讀者的貼心朋友,答疑解惑,排憂解難;提供溫馨告知,服務百姓生活;定期舉辦讀者節活動就是推行開門辦報、踐行群眾辦報的良好載體。集團所屬《溫州晚報》等媒體每年都要舉辦讀者節活動,讓讀者感受全媒體魅力,健康服務、法律援助、部門接訪、新聞服務、文藝表演等讓人目不暇接,集團各報還積極策劃組織車博會、房博會、老博會、文博會、家博會、金融理財展和跨行業聯展等,系列便民活動讓讀者大呼“過癮”,更增進了讀者對媒體的了解。據不完全統計,僅2013年,集團各報網刊舉辦各類展會46次,服務讀者近兩百萬人次。
新聞媒體要踐行“三貼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就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全黨辦報、群眾路線,這是報紙的立身之本、發展之本。探索永無窮期,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