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妤
(松陵第一中學 江蘇蘇州 215200)
關于初中生選擇課余體育項目的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
沈琳妤
(松陵第一中學 江蘇蘇州 215200)
以蘇州市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270名學生為樣本,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影響初中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在找到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措施,滿足不同類別學生的體育需求,為今后更好地發展初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鍛煉規律提供依據。
初中生 課余體育鍛煉 項目選擇 影響因素
課余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加課余體育鍛煉能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全面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指出學校體育課程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單靠有限的體育課堂是不夠的,為了彌補體育教學內容、方法、課時的不足,必須通過課余體育鍛煉更好的實現和鞏固。目前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是層出不窮、種類繁多,為了更好的開展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選擇初中生這一特殊群體,是因為他們正處于青春發育初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各種體育鍛煉項目逐漸表現出不同的興趣,就影響他們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發展初中生課余體育鍛煉,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
2.1 研究對象
從松陵第一中學抽取男生135名,女生135名,初一、初二、初三各90名,共計270名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該課題研究的需要,主要從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和學校圖書館查找并參考了有關影響初中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因素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目前初中生對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需求,為該文研究提供現實參考。
2.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參考文獻資料和學生訪談,歸納影響初中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因素。初中三個年級各發放學生問卷90例,共計270例,有效回收270例,回收率100%。
2.2.3 訪談法
通過對松陵第一中學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了解他們學校體育課堂實施現狀,使得許多沒有在問卷中發現的問題得以體現,更加真實客觀的了解初中生對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需求,更廣泛更深入的了解到學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現狀。
表1 課余體育鍛煉對自身的影響 N=270
表2 學校體育設施能否滿足學生運動需求情況調查 N=270
3.1 初中生選擇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
通過調查發現,初中生選擇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傾向于羽毛球和跑步,分別占總數的49%和42%,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運動場地和器材設備狀況決定的。不難發現,大多數家庭都配有羽毛球拍,羽毛球這項體育運動在生活中很常見,可以利用的場地較多,項目裝備低廉,是學生首選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1];另外,對抗性弱和活動強度較小的體育項目頗受學生歡迎[2],反映了初中生對當今社會流行的健身項目的喜愛。
3.2 影響初中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因素
3.2.1 興趣愛好
調查結果表明,就目前自己選擇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非常喜歡的同學有29%,喜歡的有38%,一般占32%,不喜歡的只有2%。由此反映出絕大多數同學在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時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出發的。初中生對不同的鍛煉項目表現出的興趣,是促使其選擇該項目進行鍛煉的最強有力的內在動機之一[3]。如果學生一開始就對對某項體育活動有著濃厚興趣,受這種意識傾向的指引,學生就會優先選擇這項體育活動,只有以強烈的鍛煉欲望、高昂的熱情、愉快的情緒體驗投入到課余體育鍛煉中,才能持之以恒,為其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奠定基礎。
3.2.2 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知程度
由表1可知,47%的初中生是考慮到該項目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才選擇這項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另外,22%的學生選擇的原因是為培養鍛煉意識,少部分學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是為了掌握運動技術和就業的需要。通過訪談了解到現在的體育課堂準備活動就是慢跑400 m,再簡單的進行四肢活動,和以前相比,強度明顯降低。這就要求學生加強課余體育鍛煉,利用課余時間、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并且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用科學知識指導實踐。
3.2.3 受周圍人的影響
通過調查初中生在選擇某項課余體育鍛煉時,主要受誰的影響,其中自己占30%,家人占35%,老師占27%,同學占8%。如果我們把后面三者統稱為“周圍人”,那么周圍人的比例達到70%,也就是初中生在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時,主要受家人、老師、同學的影響,這主要是由初中生的性格特點決定的。剛步入青春期的他們,對于自己的認知觀、價值觀還存在質疑;對于家長、老師心存敬畏,并積極地向著家長的期望、老師的要求上靠攏、模仿,追隨周圍人的選擇,有一定的依賴和從眾心理;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還很欠缺,所以他們更愿意聽從別人的意見。
3.2.4 目的需要
在初中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動機需要上,增強體質占76%,健美減肥占30%,通過考試占36%,人際交往占17%,興趣愛好的比例也很高。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取決于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客觀的局限性。體育課上的要求不規范,教學也跟不上學生的實際需要,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不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學生在進入中學后,體育教學內容和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對體育興趣、技能培養等也有了很多不同的需求,男女生的需求不同,不同年級學生的運動需求也不同,緊緊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
3.2.5 場地設施條件
從表2可以看出26%的學生認為學校的體育設施不能滿足他們的運動需求。體育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體的參與,也離不開場地等物質資源的保障。就影響學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因素而言,體育場地器材是一個不能忽略不計的因素,一方面由于學校和社會過分的追求升學率,重視智育、輕視體育,致使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加,而休息和休閑鍛煉的時間卻持續減少;另一方面,學校體育教學的不規范、體育教師隊伍普遍不足、體育活動單一、場地器材缺乏,這些都使得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促使學生選擇課余體育鍛煉,并且偏向那些大眾的鍛煉項目,如:跑步、羽毛球、跳繩等,這些項目對于場地器材要求不高,也能培養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體質,頗受學生歡迎。
4.1 結論
(1)從項目的特點上來看,大部分男生選擇集體對抗性較強、競爭較激烈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而女生恰巧與此相反,她們對一些對抗性較小、運動量不大、參加人數較少的運動項目比較感興趣,比如羽毛球和跑步這些項目。
(2)就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以及教育體制下,高分和升學依舊是家長與學校追求的重中之重,體育課不被重視、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不被重視。因此,初中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課余體育鍛煉價值沒有合適的定位、選擇課余體育鍛煉項目時目的不明確。
(3)大部分初中生認為就自己所選擇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相對于其他項目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場地條件的限制、組隊人群的限制、對抗性強且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等。這與中學近幾年學生人數增多而運動場地器材沒有改善有關,學生很少選擇對抗性強、強度大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
4.2 建議
(1)建議學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意愿,開發和引進一些新興時尚的體育運動項目,并積極促進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文化和體育傳統項目的形成;要提供有利于廣大初中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環境和條件,一些收費的鍛煉場所應該對學生推行一些優惠政策,延長開放時間等,以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要求。
(2)建議學生積極參加課余體育鍛煉,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在課余體育鍛煉過程中除了全面鍛煉身體各項素質,還有多參加團體活動,如:比賽、合作項目,培養自己的團隊意識,積極與周圍同伴交流,擴展交際圈。
[1]劉威,劉海燕.初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與分析——以沈陽市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1(1):78-82,119.
[2]薛淑嫻.上海市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態度行為和亞健康現狀及相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3]王國營.濱州市農村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4.
G807.3
:A
:2095-2813(2015)09(a)-02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