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滸傳》和《隋唐演義》是我國古典英雄傳奇小說。梁山好漢因招安而落得悲慘結局,瓦崗寨英雄演繹為隋唐英雄,流芳史冊。兩個英雄群體的失敗與成功,可悲、可喜,可嘆、可贊。
關鍵詞:悲劇 弱勢群體 宗旨
《水滸傳》和《隋唐演義》是我國兩部膾炙人口的英雄傳奇小說,描繪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如武松、林沖、魯智深、李逵、秦瓊、程咬金等,而他們分別以“梁山好漢”與“瓦崗寨英雄”成為傳奇英雄的代名詞。它們體現了我國古代小說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塑造了兩類不同的英雄形象:“《水滸傳》描寫了官逼民反,著重表現了反對暴政、除惡反奸的俠義英雄”[1];“《隋唐演義》描寫了情況比較復雜的草莽英雄,從反抗官府壓迫開始,后來轉而追隨‘真命天子去打江山,為恢復和維護王權而建功立業”[2]。
俠義英雄也好,草莽英雄也好,他們都以自己滿腔的熱血去履行自己的誓言,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梁山好漢”因招安而落得悲慘結局讓人痛惜;而“瓦崗寨英雄”終于修成正果,隨后演繹為“隋唐英雄”,流芳史冊,兩個英雄群體的失敗與成功,可悲與可喜,可嘆與可贊,這其中的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筆者著重從英雄起義時的社會背景和宗旨、領導人的決策意識這兩個方面來探討其中的原因:
一、英雄起義的社會背景
(一)《水滸傳》的社會背景體現了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欺壓
《水滸傳》描寫的是一個帝王昏聵、奸臣橫行、惡人當道、百姓涂炭、英雄氣短的北宋封建專制王朝末期的社會局面。處在下層的弱勢群體生存尤其艱難,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反抗,但社會上的黑暗勢力,處處壓制他們,這股勢力沆瀣一氣,恃強凌弱,自上而下的強勢群體布下了一個欺壓老百姓的天羅地網。
(二)《隋唐演義》的社會背景:大隋無道,各路豪杰紛紛起義
《隋唐演義》描寫了隋朝末年,朝廷腐敗,煬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殘害忠良,魚肉百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反隋義軍遂揭竿而起。瓦崗寨英雄起義時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紛紛起兵,浩浩蕩蕩的反隋大軍勢如破竹般地推翻了隋王朝的統治。
二、英雄起義的宗旨
(一)《水滸傳》中英雄起義的宗旨:“替天行道”,反貪官不反皇帝
從梁山英雄起義的宗旨來說,他們反對的只是貪官,并不反對皇上,并沒有認識到是封建制度造成了社會的黑暗腐朽,而是把斗爭的矛頭對準了貪官污吏,以為是他們在危害國家、陷害忠良、擾亂社會,由此演繹了一出出“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斗爭故事。因此招安是必然的。
(二)《隋唐演義》中英雄起義的宗旨:有德者居之,無德者誅之
《隋唐演義》中英雄起義的原因和宗旨:隋煬帝荒淫無道,所以斗爭矛頭直接對準了最高統治者—隋煬帝。
三、英雄起義時領導人的決策意識
(一)梁山領袖
梁山的領袖最初是參加科舉考試落選,對仕途心灰意冷的王倫,他依仗八百里水泊的地利,在靠水吃水的同時,偶爾打家劫舍,還不成氣候,所以官府沒有把他們放在眼里,彼此相安無事。因為晁蓋等人的到來,讓王倫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林沖的上山,更加劇了他的恐懼,他最擔心林沖會奪自己的交椅,處處刁難林沖,無奈之下,林沖一刀結果了王倫。之后晁蓋做到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上,他雖“疏財仗義”“為人重義”“溫厚”,但“有缺點,一是行事有些婆婆媽媽,不夠果決,二是幼稚,再有就是粗心大意”。[3]種種缺點導致晁蓋被吳用、宋江等架空,在帶兵出征中中箭身亡,領導權就落入宋江之手。把梁山事業發展壯大的最終領袖是宋江,毀掉梁山基業的也是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系著整個梁山英雄事業的興衰和存亡。
其實,作為梁山英雄起義的領袖,宋江的內心是很復雜的,矛盾的,具有多面性。宋江這個人社會地位不高而胸懷遠大,在正常的讀書做官的軌道上難以求得成功,萬般無奈上梁山,終于落為草莽英雄,又不甘心終身為寇,一心招安,報效朝廷,讓跟著的弟兄們有一個好前程,最終落得悲慘的結局。
宋江是在被主流社會拋棄之后,一心還想再躋身回到主流社會,希望主流社會能夠接納他們,承認他們,但朝廷并不是按照宋江的意愿來安排這些招安的英雄,最終讓梁山英雄征方臘,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p>
梁山英雄的悲慘結局,可以說是領導人的決策失誤,對當時招安抱有盲目樂觀的心態,對后果考慮不周,對主流社會存有幻想。還有朝廷的虛情假意和對梁山英雄的仇恨和懷疑以及封建社會造反即“十惡不赦”的原理,把這群熱血沸騰,胸襟豁達,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宣揚“造反有理”的傳奇式梁山英雄最終推上了絕路,成為文學史上可歌可嘆的悲劇英雄。
(二)瓦崗寨領導
瓦崗寨的領袖幾易其主,翟讓是第一位領導,“一勇之夫,無甚謀略”,“遲疑不決”,與李密不和,被其所殺。程咬金,外號“混世魔王”,曾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洪清波認為:“隋唐可以說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然而這些英雄由于理想單一、思想單純,所以更富有傳奇色彩,就像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英雄。他們沒有復雜的人性斗爭、沒有細化的人文糾葛?!保ā度嗣窬W》)程咬金魯莽而風趣善謔,坦直真率,自己覺得當皇帝沒有意思,把王位讓給李密。李密便自立為西魏王,統兵掃隋,得天下響應。由于李密不思進取,腐化墮落,猜忌部下,殘殺自己的戰友,秦瓊、程咬金、徐茂公等瓦崗英雄因為“志不同,不相為謀”,“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杰”,紛紛投到李世民的門下,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從而成為文學史上可歌可贊的喜劇英雄。
任何一個組織,一個團體,領導人都在團隊中擔任重要角色。領導人的思想意識決定著組織的前途、命運和方向。瓦崗寨的英雄們在秦瓊等人的帶領下融入了主流社會,而成為“隋唐英雄”,并且被主流社會所接納、賞識,由 “瓦崗寨英雄”轉變為“隋唐英雄”,由地域英雄轉化為時代英雄而流傳后世;而“梁山好漢”始終只是在地域圈內徘徊,他們屬于地域英雄,當他們的領導人試圖將他們帶出狹隘的地域界線時,始終沒有融入到主流社會,最終被拋棄,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悲劇結局。
《水滸傳》和《隋唐演義》這兩部小說中造成英雄人物不同結局的原因很多,比如作者的取向和愛好、起義隊伍中軍師的作用等,筆者僅從英雄起義時的社會背景和宗旨、領導人的決策意識這兩個方面來探討的,不周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注釋:
[1][2]李修生,趙義山:《中國分體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陳洪,孫勇進:《漫說水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
(韓秋紅 陜西渭南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7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