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張博雅
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問題研究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張博雅
摘 要:安徽省位于長江下游,是承接中國東部聯系中部連接西部的重要省份。而與長江中下游經濟帶上的江蘇省、湖南省和浙江省相比,在經濟建設發展上安徽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增強安徽省的經濟建設已是大勢所趨。本文由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入手,根據對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演變的兩個階段和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見和建議,刺激安徽省的居民消費,增強安徽省的經濟實力,為安徽省加快對接長江經濟帶,進一步釋放中部地區經濟增長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安徽省 城鄉居民 居民消費 經濟發展
自國家“十二五”計劃以來,安徽省從居民社會保障、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做出了合理的規劃,以促進安徽省的經濟建設發展。但是其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相對較弱。消費增長后進力不足、居民平均收入較低、消費市場規模等因素都制約著城鄉居民的消費,影響著安徽省的經濟發展。
由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中1995~2013年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顯示,安徽省的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升。根據安徽省經濟發展的特點,將安徽省城鄉消費演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5年至2002年安徽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237.02元,消費水平從1669元增長到2988元,在這期間,安徽省消費水平均取得了上升,由于消費逐漸擴大,使更新快、報酬高的輕工業快速發展,增加了基礎產品的生產。第二階段2003~2013年安徽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6335.97元,消費水平從3312元增加到11618元,在這時期,人們將消費的重心轉向為教育支出、房產支出及交通工具更新支出等,在不斷優化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同時,居民從以基本生存為主的消費,轉變為提升個人發展的消費,進一步過渡到以享受為主、生存為輔的消費。根據城鄉居民消費指數數據的變化,1995~2013年安徽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指數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消費水平大體上保持著持續增長趨勢。然而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增加的幅度明顯大于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增加幅度,這說明安徽省的居民消費水平主要是由于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拉動。如果要進一步促進安徽省的經濟增長,在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消費的同時,也應該提高農村消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
2014年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在經濟轉型加快的背景下,安徽省上下堅持穩中求進,社會民生和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得以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態勢。從2014年安徽省城鄉經濟發展相關數據和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各類商品有較好的銷售勢頭。服裝鞋帽、紡織品類零售額達296.8億元,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0.4%;食品類、煙酒類零售額與去年相比增長14.3%;日用品類、家用電器分別增長了8.4%、10.5%;汽車類零售額908.2億元,增長11.0%,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增長6.5 %。
第二,良好的消費品市場環境,物價價格漲幅下降,就業形勢改善。2014年,安徽省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長1.6%,比全國低了0.4個百分點。城鎮全年新增加就業人數達67.1萬,超額完成年度63萬人的預期目標。
第三,消費結構得到轉變。1985年至2013年安徽省城鄉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7.8%。而城鎮、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性支出比重分別由2002年的4.9%、4.5%,上升至2010年的6.6%和6.4%。家庭設備品的消費支出比重分別增加至2010年的5.8%和5.9%。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城鄉居民的消費正向享受型消費過渡。
由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消費環境的改善,社會保障的完善,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刺激,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相關消費。在以后的階段中保持優勢發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定能順利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
4.1 消費增長后進力不足
城鄉中低檔收入者是消費增長中的中堅力量,然而,隨著教育、醫療、住房等消費壓力日益增加。21世紀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三農的補助與支持,以期望能減輕廣大農民的負擔與壓力。此外,政府還不斷通過糧食直補、農民購置補貼等來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但這些政策僅僅是“治標不治本”,阻礙三農發展的根本性障礙還沒有得到解決,如農民工子女入學困難、社會保障、醫藥保險等方面的種種問題。在這些困難與問題面前,廣大農民工難以真正地進行消費,這也是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消費落后于城鎮的原因所在。
4.2 消費市場規模狹小
市場對消費具有重要意義,它是承接消費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渠道。而安徽省的消費市場與較發達城市相比,仍有不足。首先是城鎮交易市場規模狹小。狹小的城鎮市場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商品流通速度,影響居民消費。另外,農村經濟發展不及城鎮,消費市場遠遠不及城鎮,消費觀念、消費層次均不如城鎮居民。
4.3 居民平均收入較低
居民收入對消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高收入帶來高消費。2014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影響,比上年增長9.9%,位列全國第15位。與同為長江下游的江蘇省和中游的湖北省居民收入相比,安徽省仍然有較大差距,處在較低的收入水平。
4.4 居民的民生保障不足
提高城鄉居民的民生保障能力,對于穩定城鄉居民的消費預期,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全國其他省市而言,安徽省財政對居民的民生保障支出較少。安徽省在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教育上的支出等方面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統計數據而言,安徽省居民的養老保險覆蓋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均低于江蘇、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省份。
4.5 鄉鎮消費市場環境不佳
農村地區的基礎建設遠遠落后于城鎮地區,這主要表現在交通和市場基礎設施上,許多農村地區交通落后,交通工具較少且落后,使廣大農民難以接觸到新潮的產品和消費理念。同時,農村地區超市、集市規模狹小,數量稀少,商品種類少,服務態度差。不僅如此,農村消費市場對產品質量的監管力度較弱,使得假冒偽劣產品數量猖獗,各種農民消費受害者層出不窮。由于農民維權意識薄弱,往往選擇“忍氣吞聲,息事寧人”,這種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民消費者的消費熱情與消費欲望,也給農村地區的消費市場穩定埋下了巨大隱患。
5.1 推動安徽省經濟發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一切,要提高安徽省居民消費水平,就要從源頭上解決,大力發展我國的經濟,從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5.1.1 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安徽省逐步從“邊陲小鎮”發展為經濟大省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面對未來,安徽省要繼續堅持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方針,加強對外交流、招商引資,加大引進海外與省外的資本與先進技術,同時,還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間的問題,不斷促進安徽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5.1.2 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國發展的根本。放眼整個世界,美國、德國等國家之所以經濟發達,傲視全球,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國家有著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與此相比,安徽省經濟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安徽省的自主創新能力遠遠低于北京、上海等省市。
5.2 多種措施監管齊下,改善市場消費環境
5.2.1 加強農村地區網點建設
農村地區難以上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有時消費者網購,但快遞卻無法到達,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地區消費市場的擴大。因此,若要擴大農村地區的消費需求,首先就要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方面,同時,也要加強農村地區物流設施建設。首先,要做好物流站點建設,同時,要加強物流公司的建設,加強物流公司的網絡化、信息化以及配送中心建設。最后,要不斷加強農村地區的網絡服務能力,并加強集市、超市的建設力度,提升其市場化水平。
5.2.2 加強引導形成新的鄉鎮地區消費模式
近些年來,由于淘寶、京東、天貓等網站的興起,以及在線支付方式的不斷發展,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網絡購物的思潮。網絡購物的興起,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費模式,使消費變得更迅速、更方便。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消費權益,防止消費者上當受騙,要加強對時下新型消費方式的監管力度,與此同時,要大力支持信用消費、在線支付等新型消費方式的發展,使消費變得更快捷、更方便。另外,也要提高對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意識,尤其是網上消費。
5.3 采取措施,維護消費者權益
5.3.1 建立完善產品服務問責體系
建立完善產品服務問責體系,可以在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同時,及時有效地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從而達到有力地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目的。為此,要建立全國統一產品服務問題體系,建立可以追溯來源、查證產品去向、追究相關責任的問責體系。
5.3.2 加強并完善市場監管力度
市場監管是政府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擔負的重要職責,如果沒有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整個消費市場的發展將會變得混亂不堪。為了使政府更好地履行這一職責,首先,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舉報投訴平臺建設,加強相關的網絡平臺建設,不斷完善、豐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式。其次,要嚴厲打擊市場中的假冒偽劣、強買強賣、欺詐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創建公平、正義、有序的消費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 曹潔.基于消費者行為的安徽省居民消費結構實證分析[J].滁州學院學報報,2013,15(6).
[2] 徐曙敏.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與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問題研究—以安徽為例[D].安徽省:安徽財經大學,2012.
[3] 周順東,白應華.普洱市農村居民消費問題研究[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27(5).
[4] 孫霓,張檳.城鎮化發展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2013,29(9).
[5] 張同濤.安徽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2(2).
[6] 何永敢,鄒能鋒.基于ARMA模型的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的預測[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2,11(11). [7] 吳禮紅.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6).
中圖分類號:F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a)-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