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鵬
摘 要:為了進一步穩定糧食物價、促進農民增收、保護農民利益,國家對糧食主產區進行了托市收購,并制定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在既定糧食收購價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開展成本控制工作,逐漸成為糧食購銷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鑒于此,本文主要對糧食購銷企業開展成本控制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糧食;購銷企業;成本控
引言:企業借助各部門提供的相關信息資料,對成本限額進行預定,然后根據限額開支成本與費用,并將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進行比較,對經營活動的效果作出衡量,找出導致差異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將不利差異消除,使成本保持在限額范圍內的一種管理活動,則稱為成本控制[1]。在既定收購價格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是糧食購銷企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以下主要簡要分析了糧食購銷企業開展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
一、開展成本控制活動前應做好的基礎工作
(一)注重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完善的體制是一個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關鍵,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故必須建立并健全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注意考慮企業的規模、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用戶結構、經濟發展等因素,以保證與實際情況相符。
(二)對成本進行預測,明確成本目標。進行成本預測,使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對一定時期內可能要產生的成本及費用進行測算,即為成本預測。通過對企業成本進行預測,才能進一步確定企業的成本目標。成本預測涉及內容多,與收購量的變化、客戶結構等都有直接關系,是一項復雜、繁瑣、綜合性強的工作。因此,必須以銷量預測為依據,然后逐步確定預期的購銷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收購成本、人工工資、材料成本、管理費用、福利費用等支出的預測。
(三)對各項消耗預算定額進行修訂。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在人力、物力及財力等方面的費用支出應遵守的一個控制標準,即為定額。這個標準,是企業開展成本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定額的制定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成本管理活動的效果。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價水平、生產條件也發生了較大改變,消耗定額與實際發生數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差異,但有些消耗之前并未制定有定額,這就需要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對各項定額進行修訂,使之和實際相符。
(四)對成本進行考核。在成本考核中,應建立相應的風險抵押制度。對于沒有達到成本考核目標者,應將其風險抵押金扣除;對于完成目標者,應進行相應的獎勵。成本考核是成本管理活動的重要檢驗工具,是企業成本管理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若缺乏有效的成本考核,大多管理制度將名不符其實。因此,糧食購銷企業若想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須重視成本考核這一環節,以最大限度地確保管理目標的實現。
(五)加強成本日常監督及組織成本分析工作。企業應及時、全面地收集、記錄及整理好各種反映成本發生情況的數據,并找出其中的薄弱環節,然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糾正。通過對成本的監督及分析,才有利于目標利潤的實現。
二、糧食購銷企業開展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途徑
(一)積極完善企業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建立并健全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也是進行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企業應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一套與自身發展相符的激勵機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全面、全員、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值得提醒的是,在建立內部激勵機制時,應將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進行緊密結合,并實施獎罰分明的制度,使分權和集權實現有機統一,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使其成為一個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的主體,從而能夠更好地開展成本控制工作。
(二)注重對糧食購進成本的控制。在當前的托市收購政策下,政府已規定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企業失去選擇權。在這樣的情形下,企業只能從其他收購環節進行控制,比如從運費、人工費方面。在運費方面,企業應詢問多家運貨方,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況下,選擇價格最優惠的。在人工費方面,應盡量減少人員,減少工錢的支付,節約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三)對成本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糧食購銷企業的成本控制是一項系統性強、復雜、涉及內容多的工作,難度較大。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對成本的控制,必須從多方面、全過程開展成本控制工作。比如,對于各個過程中的成本支出,應事先制定詳細的開支計劃,并嚴格按照定額成本開支各項費用,避免無節制地浪費成本。又如,應從優化方案、設備招投標等方面入手,以保證各項費用的量準價實,盡量地減少不必要成本的支出。
(四)認真開展融資、稅收及保險策劃工作。作為一個糧食購銷企業,應認真學習各種關于稅收的法律、法規,做到依法納稅;同時,要積極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減少不必要稅務的支出,最后,還要聘請專業的保險公司為企業進行財產保險策劃,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保全企業資產,避免資產損失而增加意外的成本。通過做好以上工作,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五)實行目標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為了更好地完成成本控制工作,企業可采用目標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在制定目標成本時,應嚴格遵守科學性、挑戰性、關鍵性及強制性的原則進行,才能保證目標成本的合理性。科學性:在對成本指標進行核定時,應注意考率到部門、成本項目的差異性,對其指標進行分別測定;對于下達的成本指標,應盡量達到客觀、合理的要求。如果指標定得太高,則不能實現;若指標定得太低,又不能達到管理目標,很難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無法為企業贏得預期的效益[2]。挑戰性:企業確定的成本指標,只有在加強管理的前提下才可完成。關鍵性:在對成本指標進行核定時,應抓住與成本關系最密切的因素。強制性:企業給各單位下達的成本指標,一旦審定通過,則不能隨意作出調整或更改。
在對目標成本進行制定前,可先對總成本進行確定。待確定了總成本后,則將成本分為若干階段的成本,并確定每一時期負責的成本量。在此基礎上,對成本進行層層分解,逐層對其進行控制。一般來說,糧食購銷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以收購成本控制為重點,還包括對修理費、材料費、管理費及工資等費用的控制。
(六)加大對現金流量的管理力度。對現金的流量進行控
制,也是企業實現預算控制及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現金流量的管理力度,堅持資金管理這條主線,建立并健全資金預算編制、審批及監督的控制系統,使企業的經營資金預算范圍逐步擴大,由原本單一的資金預算模式向全面的資金預算轉變。在年度預算與下達指標的前提下,采取逐級編報、逐級審批的方式對年度資金進行預算編制,并做到每月編制現金流量計劃,使資金流通量受到有效的控制,以減少不必要成本的支出。
由上述可知,成本是一個企業資金的重要構成要素,能否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與企業的經營成敗及經濟效益的多少密切相關。因此,作為糧食購銷企業,在既定最低糧食收購價的情況下,必須高度重視成本控制工作,并從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企業成本的控制力度,力求將成本控制在最優范圍內,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史成剛.新形勢下縣級國有糧食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途徑[J].中國證券期貨.21013(09):131-132.
[2] 袁慶亮.淺談提高糧食購銷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J].科技資訊.2011(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