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輝
2006年以來,中央下放和省屬關閉破產獨立礦山企業留守機構移交地方管理,成立關閉破產企業的留守機構社區服務指導中心(以下簡稱“社區”) ,這些機構運轉至今,其財務狀況以及財務管理情況一直沒有接受審計部門和財政監督部門的審計檢查。為全面、客觀、準確地了解社區的財務管理運行狀況,加強和規范社區財務管理,進一步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內控制度,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14年10月12日至10月28日,漣源市財政局派出了聯合檢查組對在漣源市范圍內的關閉破產企業留守機構社區服務指導中心2012年元月至2013年12月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和調研,對社區財務管理等相關方面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一、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的基本情況
2006年以來,漣源市按屬地原則先后接收了青山硫鐵礦社區、橋頭河煤礦社區、利民煤礦社區、斗笠山煤礦社區和省鍛造廠社區,由漣源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承擔公共職能的事業單位,分別隸屬于所在地鄉鎮行政領導。其中:斗笠山礦區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系2006年漣邵集團移交形成的留守管理機構,管理香花臺、方塘坪、子馬鋪等三個居委會,居民總人數達到21600人,戶口全部在斗笠山鎮,現有管理人員18人;橋頭河礦區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系2007年移交形成的留守管理機構,管理橋頭河煤礦移交的株木、橋二井、四方山、鄧子山四大居民生活區,居民總人數11927人,現有管理人員14人;利民礦區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系2006年移交形成的留守管理機構,管理紅橋、三處、漣渣、165隊子校、漣源地質隊五大居民生活區,有職工家屬1769戶,居民總人數達到3885人,現有管理人員3人;青山硫鐵礦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系2005年青山硫鐵礦破產后,于2008年移交設立的留守管理機構,現有管理人員3人;省鍛造廠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系湖南省鍛造廠破產后,移交設立的留守管理機構,居民總人數達到4500人,現有留守管理人員12人。關閉破產企業留守機構社區的建立,解決了關閉破產企業離退休人員、內養待退人員、工傷、撫恤、一次性安置人員的管理;檔案管理;轄區內黨建、維穩等社會性事務的管理,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按照相關政策,關閉破產獨立礦山企業留守機構移交地方管理,移交人員的企業職工身份不變,工資待遇和社保仍按企業政策執行。各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的經費單列,專款專用,財務獨立核算。其補助經費專項用于留守機構管理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管理對象經常性費用。補助經費的管理由市財政局企業股開設專戶并編制年度預算按進度從國庫撥入專戶,在嚴格核實各社區實際費用后逐月撥付到各社區帳戶,用于社區各項開支。經費總額按上級分配指標控制,對一次性救濟費等變量費用,與各社區按實結算支付,對經費的節余或缺口采取跨年度調節使用辦法予以解決。
二、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一)會計基礎工作薄弱。一是會計從業人員存在無證上崗現象。在調查中發現,會計從業人員無證上崗的現象較為普遍,五個留守機構中,只有省鍛造廠社區設置了財務處且配備的財務人員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其他社區均存在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而上崗的現象。同時,部分社區內部未設置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會計出納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夠合理。如青山硫鐵礦社區和利民煤礦社區人員編制僅僅只有三個,年齡又都偏大,業務交叉又過雜,人員兼職,無法設置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出納崗位由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擔任。二是存在財務管理比較混亂、財務制度不夠健全的現象。社區內部未實行統一的財務管理和財務會計制度,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導致財務開支缺少必要的范圍和標準,收支行為隨意性大,缺乏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二)會計核算工作欠規范,會計信息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財務收支狀況。部分會計從業人員業務不熟悉,在具體工作中把關不嚴,不能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一些原始憑證無開票日期、無單位名稱、無經辦人、無事由、無章戳,也照收不誤;白紙條、便條列支現象屢見不鮮;部分單位采取集中報賬的形式,單次支付金額大且定額發票號碼相連,以煙酒、食品、土特產等名目列支大額無詳細業務支出記錄附件發票,其支出的真實性很難認定和核實;個別社區在往來帳中列收列支,不能準確反映單位財務收支總規模的真實情況;也有社區對于往來帳項長期不予清理,人為地造成歷史遺留問題,并且越積越多越嚴重。以上現象不僅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實,還反映了社區財務管理沒有完全到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擴大開支范圍,超標準列支招待費的情況普遍存在。在對社區財務收支檢查中發現,多數社區業務招待費開支數額越來越大,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亂支濫用現象。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社區存在擴大補貼、津貼范圍和提高標準發放出勤補助及電話費補助。雖沒有發現自行設立項目,違規發放或變相發放加班補助、節假日補助、生活補助的現象,也沒有發現違反規定為干部職工發放現金券、購物卡等行為。但是通過檢查財務票據也發現部分社區存在公款娛樂、公款旅游、公款送禮等現象。
(四)超范圍無收費依據收費的情況普遍存在。漣源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接收社區后明文確定社區為承擔公共職能的事業單位。社區應當履行事業單位的職責和實施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斗笠山煤礦社區在2012至2013年使用自行購買的收款收據收取垃圾費3萬多元;利民礦區社區
2012年用自購收款收據收取家屬工參保工作經費陸仟多元;橋頭河礦區社區2012年用自購收款收據收取住房補貼工本費和小集體工參保手續工本費5萬多元。顯然這三個社區使用的票據不規范,有擅自使用自制或自購票據的行為,同時存在不按規定的收費項目、標準收費的行為。
(五)專項資金管理薄弱,存在擠占專項資金的現象。一是專款不能專用問題比較普遍,2006年各社區先后移交地方,財政預算運轉的經費除2008年作過調整后再未做調整。而經費支出的增長卻在不斷增長。如工亡職工供養直系親屬撫恤金因省勞動廳發文政策性調整每人每月增加,而新增的費用要社區自行承擔;一方面就是工傷舊傷復發治療費增大,增加部分無來源;再有是每年有一些剛性支出,如計生工作經費、信訪維穩經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經費等,移交時沒有考慮,也沒有來源;還有是由于中央下放企業關閉破產政策和地方醫保政策的差異,導致社區存在退休(退養)職工參保資金缺口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無形中導致社區擠占其他專項資金。
(六)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處于無序狀態。按照相關政策,中央下放和省屬關閉破產獨立礦山企業留守機構移交地方管理后,留守人員的企業職工身份不變,工資待遇和社保仍按企業政策執行。而留守機構定性為事業單位,由所在鄉鎮行政領導。一些事務性工作鄉鎮已經接手管理,但對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鄉鎮基本無法管理,他們的工資還是企業工資,沒有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人社部門接管,其正常進級也沒有相關管理部門的批復,而是根據文件按當地統計年報上城鎮居民收入的增漲幅度由社區自行增漲,增漲幅度大的時候曾經超過20%,這樣一來,導致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比當地其他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明顯高出很多。
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嚴格財務人員準入標準。首先要嚴格按照規定設置財務人員崗位,未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從事單位財務工作。對未持證上崗的財務人員,督促其參加學習培訓,盡快取得從業資格。針對青山硫鐵礦社區和利民煤礦社只有三個編制和三個工作人員的情況,可以聘請專業財務人員組成財務室或按照財政部《代理記賬管理辦法》(財政部令〔2005〕27號)的要求委托經批準取得代理記賬許可證書的代理記賬機構進行財務代理記帳。
(二)要提高社區財務人員素質。積極讓社區財務人員參加各種專業培訓,讓所有社區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準確掌握包括《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現金管理暫行辦法》、《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等財務基本知識和法規制度,明晰工作內容,理清工作職責,增強工作責任感。
(三)要加強社區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人的法制教育。強化領導者的法紀意識,有助于提高財務制度的執行力。一是通過培訓、自主學習等形式,促使社區領導對《會計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系統學習,讓其了解財務工作規定及程序。二是結合身邊熟為人知的典型案例,對社區的領導干部及財務人員進行廣泛宣傳教育,讓其知曉領導直接管理財務將弱化財務監督與管理,易引發財務管理混亂及其他的危害性,要從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中吸取教訓,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自重。三是建立健全與留守機構職能相適應的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留守工作人員的監督尤為重要。
(四)完善社區財務管理制度。一是健全財務制度。建立健全本社區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報賬審批程序,嚴禁套取資金,私設“小金庫”。二是嚴格財政預算。各社區在年初制定預算時,要充分考慮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和經濟發展的變化,嚴格按照執行預算,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非生產性支出,杜絕亂發津補貼等行為。同時,要定期進行總結,及時解決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漏洞。三是是實施財務公開。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除涉及國家機密情況外,向本社區干部職工公開本單位財務收支、新增固定資產以及資金、資產使用及處置等情況,“三公”經費支出情況應及時公示。
(五)加大違規行為查處追責力度。一是強化日常財務檢查,將其常態化。加強財務監督檢查。對涉及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摸底排查,及時發現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進行糾正、整改,確保各社區在日常財務工作中自覺遵守并嚴格執行財經法規和財經紀律,維護紀律和法律的權威性。二是加強對單位“一把手”的問責力度。根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等制度規定,社區“一把手”對本社區財務管理及產生的違紀違法行為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社區主要負責人要從教育培養干部、關心愛護干部的角度出發,強化對本社區從事財務工作人員的教育、監督,切實履行職責,嚴肅財經紀律。三是推行社區負責人離任審計制。通過審計這一事后監督,及時發現問題,督促及時整改,及時糾正,及時堵塞漏洞,對性質嚴重、影響較大的違紀違法問題移交相關部門立案查處。
(六)建議上級相關部門出臺政策規范社區工作人員的管
理。目前一些社區由于規模大,退休人員多,相關管理工作十分復雜,這必須引起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措施,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