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新疆植棉區采訪,了解到對于新政策,棉農反響積極,并表達了三個期盼。
一盼:補貼盡早發放。在喀什市浩罕鄉喀日沙喀勒村,村民們議論最多的是棉補的事?!皠偮犝f補貼到了鄉里,沒想到補貼款這么快就到手了?!贝迕駧鞝柊唷ぐ捞崴愕米屑殻胺N了2.5畝棉花,每畝補191元,一共477.5元?!迸c庫爾班·艾依提一樣,浩罕鄉還有917戶棉農領到了補貼款。其實,浩罕鄉棉農拿到手的只是首批補貼,是按面積補貼的部分。根據《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自治區財政將補貼分兩部分發放,60%按面積補,40%按交售量補,后一部分補貼還沒到位。
二盼:價格信息服務到農家。國家發布的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是皮棉的價格。根據新疆棉花生產情況,換算下來每公斤籽棉目標價格約為8.4元。新疆植棉區主要分布在60多個縣市和110多個團場,全區約一半農戶種棉花。由于棉價波動明顯,許多農民在棉花收獲初期惜售情況比較普遍。阿瓦提縣阿依巴克鄉農民達吾提·帕提里克分兩次向加工廠送棉花,第一次2340公斤,籽棉每公斤6.57元,第二次300公斤,價格只有4.5元。烏魯卻勒鎮農民艾麥爾·阿合尼亞孜由于沒及時雇上拾棉工,23畝棉花全部以每公斤5.96元賣掉。“棉花賣得心里沒底,趕上啥價算啥價。如果有行家給出主意就好了。”艾麥爾·阿合尼亞孜說。
三盼:機采棉推廣再加把勁。烏蘇市甘河子鎮肖文道種的是機采棉,他算了一筆賬:機械采棉每畝費用為190元,而人工采棉每畝在800元左右。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改革試點激發了棉農多種棉花的意愿,許多棉農希望推廣機采棉能再加把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產組織化程度高,棉花機械化生產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機采面積占到棉花播種面積的70%左右。然而,采棉機一次性投入大,大部分農民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新疆棉花機械化采收面積僅占總種植面積的8%。新疆農機部門提出的目標是,到2015年,棉花機械采收水平達到14.73%,到2020年達到35.5%。(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