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凡
“完全看不懂”—2014年11月下旬第10屆上海雙年展剛剛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就遭遇了來自普通觀眾、資深媒體記者,甚至部分藝術家的質疑,一時間,“看不懂”似乎成了本屆雙年展的關鍵詞。有意思的是,就在雙年展開幕的第二天,100多位藝術青年戴著口罩靜坐在上海東昌電影院門口參與行為藝術“今天不說話”,以沉默的方式來對抗包括本屆雙年展在內的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現狀:越來越脫離社會。不過,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表達了相反的觀點,他們反問,雙年展有“義務”讓普通觀眾看懂嗎?
主題:社會工廠
經過18年的成長,歷時10屆的探索,上海雙年展在本屆迎來了她的“成人禮”。本屆上海雙年展由安塞姆·弗蘭克擔任總策展人,總主題“社會工廠”延續并深化了歷屆上海雙年展注重藝術與社會互動關系這一品牌特色,甄選了約瑟夫·康奈爾、安東·維多克、卡洛斯·阿莫拉雷斯、哈倫·法洛基、尼古拉斯·布斯曼、趙延年、陳界仁、李秀勤、孫遜、顏峻、陳瀅如、侯俊明、黃然、胡柳、劉窗等70多位中外藝術家的近100件/組極具介入性和社會感的作品。
比起以往的展覽,本次上海雙年展也放下了身段,在當代藝術展覽中難能可貴地附上了一些藝術品簡介,希望觀眾能夠通過社會閱歷和日常經驗來理解藝術,通過藝術的感官體驗來感性地理解社會,從而重塑當代藝術的社會使命,使之變得“看得懂”。策展人表示,評判藝術真理的標準,或許就像工廠大門那樣,始終向全社會開放。雙年展宣告著,惟有扎根于社會,藝術才能當代,這才是第十屆雙年展為當代藝術貢獻出的核心價值。
質疑:看不懂
然而,本屆雙年展卻仍然遭遇了“看不懂”的質疑。有不少參觀者私下反映,不聽講解和解釋,完全不明白這些當代藝術在做些什么。
這屆雙年展被詬病最多的恐怕就是位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樓大廳中央所謂“點題”作品:《真相或:如何教鋼琴學中文》。不同于一般鋼琴的是,此架鋼琴被接上了電源和程序,據說每過10分鐘就會有若干琴鍵同時按下,并演奏出中文“實事求是”的擬聲。面對這架絕大部分時間里都沉默的鋼琴,觀眾們一片茫然。若是不甘心,再來仔細閱讀一下作品的文字解釋:“噪點既是虛空的軌跡,同時也是所有聲音的集合體,而不是凱奇的《4分33秒》所體現的那種寧靜”,依然一頭霧水。
劉鼎的聲音裝置《1999》是現場占地面積最大、互動者最多的作品,60個整齊排列著的電話機和30堵白墻位列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二樓展廳。拿起聽筒,里面會傳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雖然不明白藝術家究竟要表達什么,但走過路過的觀眾還是積極地拿起聽筒聽上一會兒歌曲、拍上幾張照留念。一位藝術愛好者表示:“這個陣勢挺有意思的,互動感很強,但是弄不明白在說什么。環繞作品一圈,最后在30堵墻的最深處看到寥寥幾字的介紹:劉鼎的聲音裝置《1999》。如果有更詳細的簡介,當代藝術或許就不會離觀眾那么遠了。”
觀點:“高冷”與“地氣”可兼得
“(雙年展)名為社會工廠,實則脫離社會。各種奇怪的命題、玄乎的概念讓當代藝術變得越來越晦澀難懂,越來越脫離社會現實。藝術家們早已成為資本的奴隸,不關心社會,只關心自己的藝術能賣多少錢。”行為藝術“今天不說話”的發起人楊燁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的批評不僅針對上海雙年展,也針對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生態,尤其是藝術家的創作態度。
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策展人邱志杰則這樣評價本屆雙年展:“有的作品是關于工業的,內行人可以看到作品之間的邏輯、有機性,外行人僅從感官出發,看上去難免一頭霧水。”在邱志杰看來,“本屆‘社會工廠’與上一屆的‘重新發電’論述上基本相同,但風格有別。我是藝術家,會本能地關注并照顧觀眾在展廳觀看、行走的路線及閱讀方式。安塞姆是一個有思想和有策展訴求的策展人,某種程度上,這屆雙年展是做給美術館館長們看的。”安塞姆來自德國,這是上海雙年展首次邀請外籍藝術家擔任總策展人。
一位藝術專業人士則表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雙年展不同于一般的商業展覽,姿態上不需要取悅大眾的審美。“今天不說話”行為藝術和策劃人楊燁炘的觀點,同樣也在網絡上遭到反駁和吐槽,聲音來自不同方面。“不知道什么時候起人們被教育要懂藝術而不是欣賞藝術”、“不懂科學也去科學院門口坐一天?”“這些孩子其實應該抗議這個世界晦澀難懂。”
而一位資深媒體人士則認為,專業人士在堅持辦展理念的同時,也應該記住雙年展畢竟是向大眾開放的公共性文化空間。這個大眾,包括藝術界的內行,也包括沒有接受過系統藝術教育的外行觀眾。審美上不需要取悅大眾,但普羅大眾卻需要能幫助理解藝術的“好翻譯”。否則,看似平等的觀展機會,因為不懂藝術的語言,對于普通觀眾而言,無異于盲人摸象。尤其是有些作品說明如同云里霧里的文字,其實并不一定能證明作品有多高深,反而會成為阻礙普通觀眾走近藝術的藩籬。
另據了解,目前,上海雙年展開展至今已經吸引了將近4萬參觀者,九成以上還是自費購買門票者,這項數據和最熱門的展覽參觀人數持平。主辦方稱,這樣的“票房”可以反映出普通的藝術愛好者愿意來上海雙年展逛逛。主辦方表示,他們會加大導覽工作。此次在作品旁的標簽下留下藝術家闡述,本身就是親近社會大眾。同時,主辦方還認為,社會工廠的主題就是包含了包容的意思,可以包容有價值的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