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少云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城關鎮北關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
裴少云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城關鎮北關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學數學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對自然學科認知的開端,除了要對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行掌握之外,還必須擁有數學的思維方法,為今后更高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同時根據思維能力探析的方式來制定教案,另一方面要把學生放在教學工作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本文以下結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展開研究。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方法初探;教學活動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思維能力開發與培養的環境支撐,而開放、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來構建適應于學生興趣心理的思維環境。
(一)進行興趣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如在講解加法運算時,教師用“猴子撈月亮”的小故事,進行問題講解,這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而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意識被激發。
(二)進行模具教學。在三角形判定學習中,教師將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兩個多邊形放在一起,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的同時,標準上三角形的類型,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而且鍛煉的學生的思維力和判斷力,通過小問題設置,來實現了學生思維判斷力的提升。
(三)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通過小組間的合作與學習,創設開放與和諧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各表己見,進而促使學生思維活躍,而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實現思維的擴展與延伸,如在統計學習中,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教學,學生對數據進行分組、分析,對統計結果進行核對、檢查,并實現小組內部分工,這就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針對統計過程中的問題,學生進行討論解決,交流問題原因,這不但形成了思維融合,而且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還包括向學生傳授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同樣地,學生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應該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還要教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具體方法。如果說完成數學任務、教授學生數學知識還是將數學的學習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那么教授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鍛煉其思維能力,則正在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但是也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有其合乎邏輯的地方。
只有學生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數學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數學教學目標才能最終實現。首先,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對于課本上涉及到的基本知識應該認真講解和分析,不斷啟發學生,使得學生不僅能夠看懂例題的解析,而且能夠在教師的啟發下逐漸學會自己推理,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其次,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數學的學習不能僅僅集中在數學學科本身或者某一個數學知識點上,而應該注重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題思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很好,老師的講解都能聽明白,可是一旦自己做題就會“卡殼”,怎么也想不起解題思路。這就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本例題或者課后練習題時應該不斷啟發學生,巧妙設置問題,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們學會獨立思考和發散思維,這樣久而久之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自己的學習方法,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夠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培養。
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其他一切目標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應該注重數學知識的學習,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由于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再加上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因此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常常會碰到障礙,一些學生對于數學具有畏難情緒,不喜歡上數學課,上課不認真聽講,課下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教師應該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可以通過講數學故事的形式導人新課,或者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此基礎上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講授數學基礎知識,使得學生不僅了解數學概念、數學法則及數學定律等基本數學知識點的主要內容,而且能夠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簡單的推理,明白這些概念、法則和定律的深刻內涵。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若能夠抓住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有針對性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形象的語言或者直觀的方法講授出來,將大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必將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效地推動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是同時進行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框架,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另一方面,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是思維活動的基礎,有利于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批判性思維是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是實現創新思維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問題設置、陷阱問題、多元問題整合等方式,來促使學生批判思維的形成,如在教學中,教師故意將概念、定理運用錯誤,或是創設錯誤問題情境,讓學生依據教師的思維走向進行問題分析后,發現問題設置錯誤,刺激學生“不要輕信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批判思維的形成。再如設置一題多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問題解法進行討論,并對學生的解答方式進行比較,這就刺激了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
[1]吳球.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 學周刊,2012,23:66-67.
[2]季加良. 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01:437-440.
[3]林森輝.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分析[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203.
[4]薛玉芝.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J]. 教育教學論壇,2014,34:137-138.
[5]黃淑娜.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08:146.
[6]高永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才智,2010,24:4+21.
G623.5
:A
:1671-864X(2015)10-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