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語文有效提問的策略
郭樹勝 (甘肅省皋蘭縣石洞鎮初級中學 730000)
提高初中語文提問的有效性,是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如何提高語文提問的有效性展開探究,希望能給初中語文教學以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挑戰 趣味 開放 評價
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問的隨意性降低了提問的有效性,忽視了初中生自身的特點及興趣點,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不感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倦情緒,而這也使得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高,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就,但就目前來講,初中語文課堂提問還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實效性不強等問題,使得語文教學單調乏味,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語文教學提問的有效性便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提問的難度把握不準,甚至會提一些假問題來與學生進行呼應,如“好不好”“對不對”“可不可以”等,這些無關痛癢的問題只能使課堂教學環節顯得瑣碎,甚至沖淡主題,不利于啟發學生思維。要想改變這一現狀,語文課堂提問必須要富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跳起來能夠摘到桃子,同時問題的難度與深度要適中,這樣學生才會動腦思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思考的習慣。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在學生整體閱讀課文后,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說明文不管是從全文還是從局部來看,其順序都有各自特點,你怎么看這個問題?”之后,教師組織了課堂小組討論,學生反應非常活躍。可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有價值問題的探討,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閱讀的深層次,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旨,受到良好道德行為的熏陶與感染。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強,喜歡對問題追根究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因材施教,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北師大語文教材選編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富有趣味性與深度的問題,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探究中提高,從而引領學生進入閱讀的深層次。例如,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引領學生分析課文題目,并且提問:題目為什么是“背影”,而不是“X的背影”呢?這樣的設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開始充分閱讀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更加深了學生的審美體驗。最后,教師讓學生討論:通過這個事例,你對父親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學生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從不同側面欣賞父親這一人物形象,不僅受到了課文故事情節的感染,也加深了對文章人物的理解。
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幾乎都是唯一的,有時為了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教師還會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答案”的范疇。如果學生不按教師思路回答問題,教師就會以貼標簽的形式告知學生“正確答案”,在這種封閉式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培養與發展。因此,教師要設置開放性的問題,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使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交流與探究,實現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提升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古詩詞、古文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有關作者創作背景的問題,以及與作者相關的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增加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記憶。所以說,教師設計富有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探究作用,使學生在對話中走進文本,與文本的思想達成共鳴。
教師提出有效性問題,學生通過思考進行回答,這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但是,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忽視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的作用,學生的回答得不到教師有效的反饋與評價,這無形中降低了提問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的基礎上,還必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效性的評價。這實際上是整個回答問題過程的終結,能夠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另外,語文教師對學生簡潔而迅速的回答,往往需要從實際出發來做出反饋。假如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說一聲“對”或者是點下頭,讓學生的回答得到認可;假如學生回答錯誤,教師要注意對其答案中合理性的部分做出肯定,而對于其回答錯誤的部分,需要采取適度引導,幫助學生對模糊的部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證反饋的針對性,更是為了讓學生加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對問題探索的動力,提高探究問題的興趣。
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戰士蹲在防空洞吃雪”這一段時,如果語文教師隨便進行提問,如問學生這一段體現了戰士的什么精神?這一個問題的提出無疑是一個呆板、空洞并且讓學生乏味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將“三笑”抓住來進行提問,問學生,“笑了笑”“笑起來”以及“笑著”這三個笑能不能調換?這三笑都表現了什么思想感情?這樣,提問就變得十分細致,并且生動有趣,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十分活躍。
總之,提高初中語文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吃透教材,找準走進文本的切入點,精心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與能力,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問題回答的評價,激勵學生進入閱讀的更深層次,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
[1](美)丹東尼奧(Dantonio,M.)等著,宋玲譯.課堂提問的藝術:發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7.
[2]嚴永金主編.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名師最能激發潛能的課堂提問藝[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
[3](美)沃爾什(Walsh,J.A.),(美)薩特斯(Sattes,B.D.)著,劉彥譯.優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萬千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2009.1.
[4](美)坎波伊(C ampoy,R.)著,趙清梅等譯.課堂問題分析與解決:成為反思型教師[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2.
[5](美)佩奇著,屈宇清,咸佳彩譯.讓學生都愛聽你講-課堂有效管理6步法(萬千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1.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