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左秋俠 (河北省巨鹿縣王六村校區洪水口小學 05525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學中穿插歌曲、故事、謎語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小學語文 效率
認真備課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只有認真備課,將所有的問題通盤考慮,才能有備無患,也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首先,備教材。教師要充分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完成教學目標。其次,備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深入了解,針對學生的學情制定教學計劃,以免出現學生覺得簡單或過難而影響教學的情況。最后,備教學過程。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組成部分,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在緊要處設置問題,讓學生質疑問難,啟發學生思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任何課程都是以文本為載體,語文課尤其如此。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實現這個對話,首先一定要以實現教師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為前提,教師要走近作者、讀懂作者,了解編者的意圖,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到底寫了什么,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弄清作者的表達方式。如《永遠的歌聲》一文,教師在備課時一定深入鉆研,把好文章的“脈”,讀懂編者的意圖:其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師生之間的純潔、誠摯的情感;其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品味文章精彩語句,學習作者是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方法。教師要緊緊圍繞編者的意圖設計教學: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一典型事件,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明知山有虎,為什么還要不顧生命危險上山挖草藥?作者是怎樣通過一件童年的事表現人物品質的?這樣,通過把好文章的“脈”,教師與文本有效對話,了解作者的心,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動真心,講真情,引導學生跟著作者的思路去讀、去思,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天性愛玩,對于一些枯燥的知識表現出一種厭倦的心態。但他們同時又具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出發,精心設計教學,結合教學內容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小學生都具有比成人更強的榮譽感,一點點的物質獎勵,甚至是幾句夸獎的話語都會使他們萬分激動,之后他們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該科目的學習活動中來。對于那些差生,教師要找出癥結所在,并進行有效的彌補,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即使是點滴的進步都要認可和表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他們掉隊的問題。真正地解決了個別學生的厭倦問題之后,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會更加濃厚,水漲船高,班級的整體成績也自然會提升。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其中,教師的“導”起著關鍵作用。課堂上,我們提出問題,一是為了課題的引入,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疑惑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二是了解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接下來進行彌補。所以,每一個問題都要精心準備,要以教學目的為中心,這樣也便于學生有的放矢。教師設置問題要使答案精準、面窄,不要太過籠統,比如:“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對于這樣的問題,由于文章內容豐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讓學生無從下手,不知如何回答。但是如果我們把問題設置得更加精煉一些,比如說:“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做人的道理呢?”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就可以得到合理的答案。所以,在教學中問題的設置一定要避免空洞、凌亂,一定要做到目的性、針對性、引導性的高度統一,讓學生沿著一定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做到提問的有效性。
知識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課堂教學只是教學活動的方式之一。學齡前兒童在入學前就已經在語文的“聽、說”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這些知識就是來自于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生活,是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的,成為小學生入學后學習的基礎。可見,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輔助。小學生天性愛動,知識基礎有限,這影響了他們注意力的集中和對事物的想象能力。通過課外活動的方式,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不但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做一片美麗的葉子》的過程中,我組織學生親自動手,通過收集葉子,對它們進行仔細的觀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的葉子圖案。這樣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發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奇思妙想,思路各不相同,有的設計了一個落葉秋景的圖案,有的設計了一個用落葉拼成的房子。這種活動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力和想象力,豐富了學生的自然知識和情感體驗??梢姡ㄟ^將社會、學校、家庭教育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以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習空間,把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課程資源是課堂教學強有力的支撐??茖W合理地駕馭、使用課外課程資源是教師教學必備的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有價值的教學資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認真挖掘,就能充分發揮其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打造高效課堂,以實際行動為我國的基礎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王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梁波.讓興趣成為語言學習的常青樹[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
(責編 張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