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歷史課堂新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孫建宏 (河北省任縣第三中學 055150)
歷史是初中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學好歷史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所以教師要以歷史課堂的新課程改革為目標,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以達到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筆者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對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第一,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歷史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教學素質;第二,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
初中歷史 新課程標準教師角色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歷史教學要做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要努力探索,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并運用于歷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使教學活動適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兩個方面來闡述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學。
要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學歷史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和素質,這些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素質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用一桶水。作為教師,擁有了足夠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歷史學科涵蓋了社會、人文、自然等多個方面的相關知識,這就要求歷史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歷史專業的知識學習,還要通過多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讓學生欽佩的教師。比如,歷史教師不但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還應該時刻關注時事政治和時代發展,使歷史課堂教學能夠貫穿古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能力素質
這些能力主要包括:教師的備課能力、課堂組織能力、語言感染力等。要想上好一堂課,課前的備課工作是最基本的條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和他們的知識水平,要把教學大綱的要求滲透到教學設計當中去,把歷史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這種駕馭教材的能力,就是在考查教師的歷史專業知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取決于教師的課堂組織和調控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協調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關系,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歷史學科的美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教師要注意修煉自己的語言,力求做到簡短精煉、風趣幽默并富有感染力,通過自己的講解使學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覺,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歷史想象能力。
(三)情感素質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還應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發他們對于歷史知識的熱愛。要想做到這些,歷史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把對學生和對歷史的愛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才能夠使學生受到感染。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只是學習,還應該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要讓學生感受到愛無處不在,從而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學習和生活,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自然會喜歡和擁護教師,并喜歡上他所教的學科。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歷史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通過學習和合作探究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想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成功,歷史教師就必須改變過去課堂上高高在上的姿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要做好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
(一) 從“以分為本”到“以人為本”
多年來,雖然我們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的弊端還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教師只重視分數、成績,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意義是培養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以人為本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茁壯成長,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實現最好的發展。
(二)從“師道尊嚴”到“師生互動”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是權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發號施令,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唯一來源。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以及與同學的合作,來獲得歷史知識。歷史教學成為了一個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知識拓展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發展的過程。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是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共同體。學生獲得的知識也不再是單一的歷史知識,而是把學習內容綜合起來,進行跨學科的整合,比如說歷史和地理的整合、歷史和語文政治的整合等。
(三)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和學生要在互助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時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以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前的備課反思,課堂上的經驗和不足,以及課后的認真總結和修改,通過不斷地總結,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和進步。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教師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既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了解他們的情感動態和興趣愛好。教師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新課程標準為我們的歷史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展示舞臺,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進行創新教育的嘗試,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取得新課程改革的成功,才能使我們的歷史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責編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