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松 (河北省遷安市大五里鄉大五里初級中學 064400)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有效學習的前提。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扼殺學生的激情,抹殺學生的個性,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無法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現代教學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激發與情感體驗,新課改明確提出了快樂教學,趣味教學的理念。我們的教學必須要改變以往機械的灌輸,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會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參與意識,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筆者現結合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對如何引導學生快樂參與教學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而形象的圖片更感興趣,圖片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文字相比,圖片更具直觀性與形象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同時圖片也是記錄與承載歷史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資源。重視圖片教學既能突出歷史學科的特征,增強教學的活力,又符合初中生的求知特點與認知規律,這正是構建活力課堂,實施快樂教學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圖片的運用,要善于運用課本插圖、歷史圖片等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以激起小學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動機。如在學習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教師做精練而生動的解說。這樣的教學圖文并茂,不再是單一的語言描述或是閱讀文字,而是讓學生將文字材料與圖片信息結合起來。直觀的圖片更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沖擊,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快樂,同時圖文結合更能讓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認識。
歷史所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人與事,具有不可再現性,許多教師認為歷史課就是要讓學生記住這些歷史史實,造成歷史教學枯燥無味,學生不愛學,不樂學,而失去了歷史的學科功效。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那些已發生過的人與事直觀而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實現歷史再現教學,這樣的教學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激起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結合特定的社會環境與文化背景來理解歷史,更加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從互聯網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中選取相關的歷史圖片、影視劇片斷等來將歷史真實地再現出來,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歷史之中,實現學生的快樂參與和主動思考。這樣的教學跨越了時空,讓整個教學更具形象性與真實性,更能將學生帶入豐富的歷史畫卷中,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種好奇心正是推動學生不斷求知的內在動力。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可以改變以往教師機械的照本宣科,而是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機械灌輸、學生的被動參與,而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基礎上的主動學習與知識構建,學生可以真正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更能享受到歷史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要善于在知識的重難點處來巧妙地設計問題,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主線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知識的主人,促進學生歷史素養與綜合水平的整體提高。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節能否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如果只是平鋪直敘,整個教學就會如同一潭死水,無法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參與度不高。而以問題來導入,更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從而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
重難點的突破一直是制約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在知識的重難點處來設計問題,更能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從而使學生透過紛繁的歷史表象來達到對歷史規律的理性認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既可以問題來總結本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又可以問題來延伸學生的認知,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起來,為學生開辟更為寬廣的認知空間,引導學生來展開更為豐富的探究活動。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向生活,從歷史引入現實,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加利于學生綜合水平的整體提高。
總之,歷史是素質教育下的一門重要學科,肩負著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重要責任。我們要重視歷史學科教學,改變傳統枯燥而單一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快樂而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