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弋
湖湘青年美術精神與湖南青年美術
○ 肖弋

彭毅 靜靜的時光 180cmX300cm入選十二屆全國美展-壁畫大展
一種湖湘青年美術精神令湖南青年美術家群體煥發著令人愉快的活力。這種源自內心的活力融合了湖湘青年精神與湖湘文化磅礴氣象,成為湖南青年美術家群體精神層面的綜合特征。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以“承道啟新”的態度協調了湖湘地域文化的同一性與每個青年美術家個體藝術自律性的沖突,倡導新鮮活潑而且強健有力的湖湘青年美術精神,以多樣的美術形式為湖南青年美術家的思考和觀念代言,彰顯了湖南青年美術的青春面貌。
湖湘青年美術精神植根于湖湘文化,同時獨具青年狀態的生成性。湖湘青年美術精神是當代湖湘青年群體美術精神狀態的綜合反映,也是湖湘青年美術家群體美術思維方式、審美方式、情感方式、行為方式等的集中體現。
湖湘文化是滋養湖湘青年美術精神的土壤。湖湘美學風格特征中的神
秘和爛漫主義生成于楚文化的特定情境,而楚文化由南楚地域與人文特征組成:湖南地處中原偏僻地域,地貌為“八分山水二分田”﹔楚地民歌洋溢著旺盛生命力和創造精神,盛久不衰﹔民風彪悍,崇尚勇武,以儒家學說為主流的漢文化直至晚唐時期對湖南仍影響不深﹔文化方面從南宋起以胡安國、胡宏父子為代表的“湖湘學派”扭轉了湖南長期沐浴“流寓學問”光輝的學術研究狀況,漸成湘學研究體系。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匯集了五湖四海的一流學者授課講學、才俊讀書,士人共同奠定了湖湘學術在宋之后繁榮發展的基調。其中北宋道州人周敦頤創立的濂溪學派,提出了以“太極”為中心的世界創成說,還提出性、理、命等哲學概念,顯現理學研究端倪,加之他的學說通過其一批批再傳弟子回湖南大力傳播,周敦頤的學說成為了湖南本土研究的重要推動力。而周敦頤撰寫的《愛蓮說》隨世人誦讀、廣為流傳,文中以蓮為審美載體,以“蓮”的外在形象激發內在情感激動,弘揚了“蓮”兼具的形態之美和高潔品性之美,表達了視覺形式與內在精神審美高度統一的湖湘美學意象,深遠地影響了湖湘青年美術精神的內涵。湖湘青年美術精神決定了湖南青年美術面貌的呈現狀態。

周玲子 溫暖的時光 136cmx68cm
湖湘青年美術精神的特征可以寄寓在《愛蓮說》中對“蓮”的三點表述分析。
一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卓然顯示了“蓮”獨立有為的主體人格精神,這是歷經湖湘原住民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后,獨具價值觀遴選及成熟思辨能力的“湖湘青年精神”成型的重要標志。湖湘青年精神是湖南青年美術家美術精神的內核。
樹立青年形象與人格是青年精神的外化表征。新青年的倡導者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闡述“新青年”“真青年”形象為“頭腦中必斬盡滌絕彼老者壯者及比諸老者壯者腐敗墮落諸青年之做官發財思想,精神上別構真實新鮮之信仰,始得謂為新青年而非舊青年,始得謂為真青年而非偽青年。”由此可見,斬盡滌絕陳腐觀念,“精神上別構真實新鮮之信仰”的青年才是“真青年”。這種青年覺醒的
精神力量表現在美術創作上,就是敢于革新、進取、具有從“淤泥”象征的浮華中脫穎而出“不染”的勇氣和能力,有著主動尋求繼承優良傳統的“濯清漣”構建動態而具生命力美術價值觀的自覺意識,不取媚于人,能堅持自己藝術主張的學術立場,具有成為影響社會積極藝術力量的藝術人格素養。這與湘人毛澤東的青年觀相契合,他認為青年是世界的主體,指出青年是每一個時代中最先覺悟的一個社會群體,強調青年的社會化,并且強調了批判精神與繼承性在本質上的有機統一。
湖南青年美術形象因而一掃理學研究空談心性、義理的通病,有著儒家敢為天下先和勇于開拓創新的藝術精神,秉持經世致用的湖湘學術研究態度,既不為“淤泥”所“染”,亦不因“濯清漣”而喪失端莊之態,有著豁達、睿智的精神面貌。
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在成立之初就擔負了塑造湖南青年美術形象的重任。深受社會各界殷切期望與重視的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于1985年11月1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成立,是湖南省文聯、湖南省青聯指導下的青年美術家社團組織,以開展藝術創新、培養湖南青年美術家、促進湖南美術事業發展為工作目標。歷年來,協會引導青年美術家舉辦全省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各青年畫會展覽、觀念作品展、全國青年畫家邀請展等,同時開展各種學術探討、座談、信息咨詢等交流活動。
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吸引匯聚了一批批意氣風發的青年美術家,他們以突出的個體藝術成就、湖南青年美術群體面貌為新成員的藝術成長提供了參照。協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中的青年美術家:朱訓德、劉云、雷宜鋅、李自健、鄒建平等,他們的美術作品及成就獲國際水墨畫大展金質獎、國際和平特別貢獻獎章、全國美展獎項,作品在六大洲三十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作品為聯合國總部、中國美術館收藏、雕塑矗立于美國華盛頓廣場,他們成為世界了解湖南,了解湖南美術的一張張文化人物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