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冬梅
(河北省唐山開灤林西礦業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104)
創新和轉變國有企業工會職能的路徑探索
呂冬梅
(河北省唐山開灤林西礦業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104)
改革開放的日漸深入要求改革國有企業并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適合我國國情的市場經濟體制,職工、企業和政府三者間的關系從根本上發生變化。本文主要對創新和轉變國有企業工會職能的路徑進行探索與思考。
國有企業;工會職能;轉變;創新;路徑
在中國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不論是復雜的內容程度還是外延廣度都出現了巨大變化,管理內容日益增多,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國有企業中最主要部門之一的工會必須將其職能逐漸從政治轉向經濟,并不斷創新。
1.1工會職能取決于經濟轉型
我國經濟的轉型為國有企業帶來鮮活的血液,讓其參與市場競爭,促使其職能逐步從政治轉向經濟,并進行創新。國企改革有利于打破國家企業由政府經營的傳統框架,使其朝著市場化發展,參與市場競爭。經營管理國企的目標由原來的完成國家給出的生產任務逐步向著追求利益最大化發展,確保國有資產能夠增值保值,要求企業必須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和企業自身,作為國企中主要部門的工會應將其職能由政治轉向經濟,并進行創新。基于市場經濟體制大背景下的工會也要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工作的主要內容要從以政治手段為主轉變為以經濟手段為主。
1.2工會職能還取決于變化的勞動關系
處在現代企業制度環境下的企業是自主經營的主體,調整企業內部的各種關系是基于經濟利益展開的,工會在處理勞動關系、行使其維權職能的時候要更加注重關注職工經濟方面的利益。其勞動關系運作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勞動者與管理者在企業完成處理或實現兩者間的勞動或利益關系。此外,企業運作的勞動關系機制具有顯著的市場化特征,明確的勞動關系確保了工會代表勞動者的全體利益,成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專門機構,而非企業的附屬品或管理層的擺設。因此,勞動者及其代表——工會組織勢必按照市場規則維護勞動者的合法經濟權益。
2.1工會管理職能的擴展有助于其發展領域更加廣闊
創新工會管理職能集中體現為擴展其管理內容及創新其參與方式。工會管理職能要大力擴展其管理內容。國企在計劃經濟時期參與管理是基于監督生產、完成政治任務的目的。此外,還要對領導干部的道德品質進行監督,防止出現貪污腐敗現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的管理職能主要圍繞制定規章制度和生產經營中的重大問題展開。工會還應積極創新其管理職能的形式。國企工會原來管理職能的主要形式是職工代表大會及其聯席會對公司規章制度進行審議并決定是否通過。而現在作為企業最重要利益相關者的職工參與管理的形式具有顯著的多樣化特征:職工持股制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監事制度以及職工董事等。
2.2工會溝通方式的不斷創新
企業經營狀況與職工自身的實際利益直接發生聯系,工會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主要職責是向企業的管理層及時反映職員的意見、滿足其被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首先,將非正式與正式溝通緊密結合,如聚餐與舞會等非正式渠道與座談和會議等正式渠道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工會同時也是職工、企業和國家三個利益主體的協調人,科學合理的關系有助于強化企業自身凝聚力,滿足職工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公司內部將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渠道有效結合起來,營造企業職員彼此關心、相互了解的溫馨氛圍。其次,將知情權落實到實處,促使溝通朝著規范化發展。規范溝通方式、不斷拓寬溝通幅面,確保企業內部信息的暢通和公開,落實職工的知情權。溝通的規范化在逐步提高職工對企業滿意度的同時更有助于增加職員的士氣,使企業得到空前發展。
2.3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方法對創新工會職能
先進的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對工會職能的轉變有重要幫助,同時有利于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工會當前主要依靠網絡宣傳國企,創新工會職能以及網上招聘等,便捷、先進的手段為職工創造出豐富多樣的培訓機會,網絡信箱增加了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性,切實實現了高度保密性,確保企業管理層與勞動者能夠地位平等地進行溝通。
2.4健全工會組織
企業改革制度后,工會當前主要關注的問題是怎樣更好地維護職工的權益。及時、有效地維權取決于工會職工是否依靠法律武器維護企業勞動者的權益;必須立場公正,處理好勞動者與管理層的關系;要與黨政領導有效溝通,處理好協作關系,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促使其更好地為企業做貢獻。
2.5切實履行工會職責
工會應將為勞動者辦實事,扶持貧窮和困難的勞動者當做其長期努力的目標。特困勞動者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不但要在經濟上給予他們援助,還要在精神上給予其貼心的呵護和溫馨的關懷。工會應盡最大努力緩解特困勞動者的生活壓力,幫助其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有針對性地從心理上對其進行疏導,增強這些人與生活做斗爭的信心,維護企業內部的團結和長久的穩定。
2.6提高工會干部的整體素質
要認真學習,夯實理論基礎,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工會干部的實踐能力;密切與勞動群眾之間的聯系,認真傾聽職工的意見,真實反映其要求,切實提高為勞動者服務的能力;準確掌握與工會工作相關的基礎理論以及業務知識,積極提高工會的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084
D412.6
A
1673-0194(2015)14-0108-01
201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