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雪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102206)
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職能研究
韓江雪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102206)
我國環境領域的政府失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地方政府失靈。本文著重闡述地方政府環保職能及其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而強調在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進程中,發揮市場機制、非政府組織及公眾作用,形成環境保護合力。
地方政府;環保;職能
地方政府環保職能是指地方政府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技術、教育等手段,控制環境資源使用量,規制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其職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制訂中長期規劃
地方政府應以中央政府環境戰略為基點,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區中長期規劃,通過樹立階段性環保目標、分配落實任務份額等,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但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地方政府在發展規劃中盲目追求GDP增速,把環保放在經濟發展的對立面,長期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2監管市場經濟主體行為
政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者和微觀經濟監管者,必須依據法律,嚴守市場準入門檻,管控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對違法行為施以嚴懲。但現今地方政府環保監管中法律依據不完善、監管職責劃分不清以及體制外監督缺失等問題突出。
1.3資源開發保護與環境污染整治的資金、技術供給
地方政府使用激勵性經濟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向環保領域流動的同時,應為資源高效開發與污染整治提供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支持。我國地方政府在環保領域雖做出了一定投入,但由于動力不足和能力有限,還未取得突出成效。
1.4培育社會生態文明風尚
環保風尚的形成離不開法律政策宣傳和節能減排知識普及等。但再實踐過程中,地方政府引導作用發揮不足,主體單一且配套制度不完善。我國環保教育主要來自學校和被動式灌輸的大眾媒體,社區教育落后,民間組織及環保志愿者參與不足。
根據治理理論,環保領域也應協同發揮多個社會主體的公共服務功能,即發揮政府以外的市場、社會組織和公眾的替代性作用。
2.1政治途徑
2.1.1完善環保財政體制,使中央與地方政府事權財權對等、權責一致
中央政府應提高環保投入在財政預算中的比例,通過轉移支付,平衡地區間環保成本收益分配格局,并對環保業績突出的地方政府給予政策鼓勵。中央和地方應嚴格按照事權劃分各自的財政責任。
2.1.2建立區域執法監督機構,創建府際溝通機制,完善部門間的公務協助機制
區域性執法監督機構有利于協調利益關系,公正裁決企業及政府行為;創建府際溝通機制要求地方政府間建立信息溝通渠道,如環境違法案件移交制度等,共同處理難點問題;地方政府部門間公務協助機制的完善需要用法律手段將各部門權責細化,將環保部門與經濟發展主導部門、公安和檢查部門等緊密聯結,消除真空領域。
2.1.3建立以綠色GDP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和監督機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首先轉變作為指引宏觀經濟發展的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標準。將環境保護因素納入地方政府考核,建立全新的生態環境考核體系在現階段尤為關鍵。此外,還要發揮體制內外問責主體的能動性,采用多種問責手段,嚴懲違法行為。
2.2經濟途徑
2.2.1運用經濟手段激勵企業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
首先,地方政府應避免資源壟斷,使其由市場高效配置,從而改變當前粗放的利用方式。其次,在減排與污染治理方面,要使用生態補償機制、低碳交易市場等方式限制污染物的增加。再次,要對環保企業綠色技術的使用給予政策傾斜,運用補貼或減稅等形式推動企業改良基礎設施,引導第三產業和綠色經濟的發展。
2.2.2嚴格規制企業,建立良好的環境合作關系
嚴肅企業準入、監管和懲處制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使企業違法成本遠高于環保成本。同時,地方政府要與產業界頻繁溝通設計出合理的規章政策,企業也要積極響應地方政府號召,為政府提供真實準確的生產排放信息。
2.2.3培育和建設環保市場,調動民間資本進入環保領域
在環保治理多元主體的共同作用下,必須思考哪些公共產品交由市場更有效率。在環保領域,如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等活動更適宜交由市場。此外,地方政府應以身作則推行“綠色采購”,作綠色生產消費的代言人。
2.3社會途徑
2.3.1發揮非政府組織的功能
首先,民間非企業單位可以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提高供給效率;其次,環保社團可監督政府、市場行為,作為第三方公平、公正的開展環境評估項目;再次,環保基金會可通過籌集社會基金提高環保資金供給水平;最后,非政府組織作為社會自下而上生長的結構,可利用其民間性和志愿服務性,充當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橋梁,作為溝通工具開展環保宣傳活動。
2.3.2建立公眾環境參與機制,培育生態文明
首先,公眾環境參與機制的建立需要公眾參與決策和監督過程的始終,地方政府要公開環保信息,通過聽證會、社會調查等形式,打通環境權益的表達渠道。其次,應規范公民的環保自律行為,調動大眾傳媒和相關非政府組織力量,開展常規性的知識文化宣傳,提高公民節能減排的意愿與能力。
2.3.3建立社會智庫系統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
政府部門需建立環保領域的智庫系統,用政策輸出改善環境治理體制,用技術供給提高環境保護效率。應緊緊依托教育、科研和傳媒資源,整合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能力,引領環境保護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以及理念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創新,李雙金.中國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前沿問題專題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66
X321
A
1673-0194(2015)14-0214-01
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