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震
①名師簡介:劉文震(1968— ),男,陜西西安人,陜西省物理學會理事、三五人才,西安市物理學科帶頭人、物理兼職教研員,主要研究高中物理教學、教材和教師專業發展.
(陜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學,陜西 西安 710061)
?
一個容易混淆的問題——機械運動與機械波中關于能量的變化規律
劉文震①
①名師簡介:劉文震(1968—),男,陜西西安人,陜西省物理學會理事、三五人才,西安市物理學科帶頭人、物理兼職教研員,主要研究高中物理教學、教材和教師專業發展.
(陜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學,陜西西安710061)
摘要:機械振動是機械波產生的條件,二者存在因果關系,但兩者的能量在形成原因上卻存在差異.由于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很相似,學生很容易把二者混淆,常常用質點振動能量規律去判斷波中質點的能量變化規律,本文對此作了深入剖析.
關鍵詞:機械振動;機械波;能量變化
人教版選修3-4第十二章“波形成和傳播”中指出:機械振動是機械波產生的條件,雖然二者有因果關系,且波的周期和頻率等于波源振動的周期和頻率.但是機械振動的能量與波的能量,在形成的原因上卻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由于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很相似,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把二者混淆,常常用質點振動規律去判斷波中質點的能量變化規律,下面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例1:圖1為簡諧運動質點的振動圖像,根據圖像所給的數據,試比較A、B、C三點所表示的對應位置中,在哪個位置上質點的速度最大,動能最大,勢能最大,機械能最大.

圖1
例2:圖2為簡諧橫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線,由此圖可知,試比較:此刻A、B、C三個質點的速度、動能、勢能、機械能大???

圖2
上面兩個問題中,筆者發現學生會很快地根據質點的振動規律及振動和波的聯系,很容易得到A點的速度最大、動能也最大,C點的速度最小、勢能最大,以及機械能守恒的結論.殊不知,振動和波動能量的分布規律是不同的.
例如:如圖3所示,一個彈簧振子在A、B兩點間做簡諧運動,O點為平衡位置.在質點作簡諧運動過程中,振子在正向最大位移、負向最大位移位置時,彈簧形變最大,勢能最大,動能為零;而通過平衡位置時,勢能為零、動能最大,整個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圖3
而在波動中,介質的勢能決定于介質形變的大小,而不決定于單個質點的位移.
例如:圖4中波峰附近的3個間距相等的質點,質點間相對位置沒有變化(Δr=0),即介質沒有形變,勢能為零.當通過平衡位置時,質點間相對位置變化最大(Δr=max),即介質的形變最大,勢能最大.

圖4
再比如當我們在一條拉緊的繩上建立一列波時,我們就對繩的運動提供了能量.當波傳向遠處時,它將以動能和彈性勢能的形式傳遞該能量.
關于動能:質量為Δm的質點,當波通過它時,它就做豎直方向的簡諧運動,也就具有與豎直方向速度相關的動能.如圖5所示,當質點在最大位移的位置y=ym(如質點a)時,它的豎直方向速度為零,因而其動能為零.當質點通過y=0(如質點b)的平衡位置時,其豎直方向速度最大.

圖5
關于彈性勢能:為了沿一條原先是直的繩發送一列正弦波,該波必定要拉伸那根繩.當長度為Δx的質點橫向振動時,如果質點要適應正弦曲線.其長度就必需周期性地增大和減小.彈性勢能與這種長度變化相聯系,正像一個彈簧那樣.
當質點在最大位移的位置y=ym的位置時(圖5中的質點a),其長度具有正常的、沒有擾動的值Δx,所以其彈性勢能是零.然而,當質點通過y=0的位置時(圖5中的質點b),它被拉長到最大程度,其彈性勢能最大.

此類問題,也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問題,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教學中可以加以引申,讓學生清楚振動和波的異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 俞有兵.高中物理習題常見易錯題解淺析[J]. 物理之友,2014,30(10).
[2] 宋莉允.機械振動、機械波典型錯解舉例[J]. 中學生數理化(高二版),2007,(9).
《物理之友》主要欄目簡介
1. 名師論壇:名師視點成長之路
2. 教學研究:教學設計案例研究學案設計
3. 實驗研究:實驗教學實驗創新
4. 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DIS物理實驗
5. 試題研究:解題指導中考、高考、奧賽、自主招生命題研究
6. STS研究:物理學史物理·生活·社會
7. 學生園地:學生創新學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