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星堆和金沙出土器物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巴蜀審美意識的發生
——以三星堆和金沙出土器物為例

2015-03-15 01:27:52凱,王

李 凱,王 慶

(1.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成都610066;2.西華大學人文學院,成都610039)

巴蜀審美意識的發生
——以三星堆和金沙出土器物為例

李 凱1,王 慶2

(1.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成都610066;2.西華大學人文學院,成都610039)

中華文化的多元發生已經成為共識,但各地域文化的特色卻還值得大力探究。巴蜀文化作為長江上游的地域文化,一向以神秘而著稱。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出土的文物與傳世古籍文獻相互印證了古巴蜀的審美意識發生及其對后來巴蜀審美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浪漫情懷與崇高追求、夸飾表達與好奇深思、世俗化與審美化是巴蜀審美文化的三大特點。

巴蜀;審美意識;原型;三星堆;金沙遺址

由于古代巴國、蜀國在被秦國滅掉之前缺少書面記載,因此,要探討巴蜀審美意識的發生,目前我們能夠借助的主要材料,一是來自于地下出土的器物,一是根據有關載籍中的神話傳說。從出土器物來看,近百年有兩個重大的考古發現:一是1986年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的發掘,二是2001年成都市內金沙遺址的發掘。而神話方面,除了揚雄的《蜀王本紀》、常璩《華陽國志》外,現代著名學者蒙文通先生認為《山海經》中《海內經》為蜀人作品,《大荒經》為巴人作品[1],因此,從書面文獻的角度又增加了一個重要材料。根據上述主要材料,我們嘗試對巴蜀審美意識的發生進行探尋。目前通行的研究思路是將出土文物與《山海經》以及巴蜀神話結合起來分析,比如蘇寧《三星堆的審美闡釋》一書的研究,大體上是沿此思路進行的,當然蘇寧還從宗教學、神話學、原型理論等角度來加以分析[2]。本文根據三星堆、金沙遺址的器物,并結合《山海經》和其他巴蜀神話傳說來探究巴蜀審美意識的發生,以期尋求巴蜀審美文化和文藝思想的原型。

古蜀王國有其輝煌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三星堆出土的豐富器物就是證明。它說明作為長江流域上游之巴蜀地區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始源。人類的歷史文化本來不只有語言文字一種留存方式,在人類文字產生之前,立象盡意就是人類思想另一種重要表達方式。“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3]82從質地多樣、種類繁多、造型生動、紋飾各異的無聲之器上,我們試圖解讀古代巴蜀人的信仰、夢想和審美追求。

一 羽化升仙和鳥崇拜——巴蜀之人的浪漫情懷與崇高追求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可以說是表達古蜀人觀念的重要材料。青銅神樹是古蜀人幻想與天界溝通的神物。青銅神樹一共出土八棵,但因損毀嚴重,能勉強修復的只有兩棵。在古人的心中,神樹是長在山上的,因為山離天最近。因此,一號青銅神樹有穹窿形的底座,三面鏤空,象征神山(見圖1)。樹干聳立于神山正中,樹枝從中分出。樹枝共有三層,每層三枝,其中一枝為并蒂枝(一仰二垂三個枝頭),兩枝為單枝椏(一仰一垂兩個枝頭)。一共有九個枝椏、二十一個枝頭。每個枝頭都盛開著花朵,果實居于花心之中。花果滿樹象征著有花有果的美好仙境。在每一個上仰枝頭的果實上,都停留著一只神鳥,神鳥渾圓的大眼睛顯得機警聰明,巨大的鳥喙呈鉤狀,幾乎占鳥頭的一半,使神鳥顯得沉穩自信。比較怪異的是,神鳥頭頂立有三枝美麗的冠羽,尾羽上翹下垂,華麗流暢,但九只鳥的翅膀卻都被折斷了。是埋葬時的專門損毀,抑或還有別的原因?歷經磨難,翅殘的鳥兒仍然昂首欲飛。順著樹干的一條游龍盤旋而下,更是神來之筆,構思絕倫!它是從天而降的使者,仿佛傳達著天帝的聲音。華夏民族自稱是龍的傳人,神龍的出現說明古蜀文明和中原文化有深深的關聯。一般說來,龍都是飛騰于天的,但這條龍卻降到了底座的位置。龍雖然置于下位,但龍頭仍然高高昂起,龍角彎曲向上,奮然欲飛。它雙眼圓睜,夸張地露出兩排牙齒,讓走近它的人驚怖而敬畏。最為獨特的是龍腰上長著兩只龍爪,一只是線條流暢的人手,手上指甲都清晰可見,手背上還刻著符號;另一只是長劍,倒垂下來與龍角正相呼應。這種造型是否另有深意?可以想象的是,古蜀人仿佛是把一切奇異的力量都賦予了這條龍。最為可惜的是青銅神樹枝頭殘缺,那應該是最為精華的一部分,現在卻看不到了。不過,雖然頂部殘斷,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當這棵青銅神樹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學者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山海經·大荒東經》中所載“柱三百里”[4]408的扶木。扶木也就是扶桑之木,樹高三百里,是太陽歇息的地方。《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4]438其《海外北經》又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4]308青銅神樹復原出來的正是九枝枝椏,這是否意味著就是人們想象中的扶木?《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4]408那么,青銅神樹九個枝椏上的九只鳥,應該是負日而出的神鳥了。它們全部背向樹干,面向藍天,這是否意味著隨時準備負日而飛?第十只是因枝頭缺損而缺失,還是正背負太陽翱翔在藍天而原本就未予表現?

圖1.三星堆青銅神樹

古蜀人力圖通過青銅神樹實現天與地的溝通、神與人的交流。仰望三星堆殘高3.96米的一號青銅神樹,我們仿佛看到白日灼灼,星空熠熠,不由自主地被引領而離開世俗的羈絆,向上無限延伸。正是對太陽的祈盼和對蒼穹的仰望,任無窮無盡的宇宙引領精神自由飛翔,才使得古蜀人有如此夸張的想象,浪漫的創造。

如果說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是古蜀人太陽崇拜最盛大的表述,那么,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飾就是古蜀人太陽崇拜最凝練的表達(見圖2)。太陽神鳥金箔外徑12.5厘米,內徑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只有20克。金燦燦的黃金最適宜表現金色的太陽。令人叫絕的是,太陽居然是鏤空的形式來表現的。這是因為太陽光太過強烈晃眼的寫實創造,還是“有生于無”的哲學表達?在金色的襯托下,內層的白日發出十二道耀眼的光芒,這是否象征著一年十二次的月圓月缺?外層繞日的四只神鳥,又是否象征著春夏秋冬的周而復始?十二道光芒動感十足,仿佛是被高速旋轉的太陽拋出來的;四只神鳥抽象寫意,線條流暢,既烘托了太陽的光芒,也削減了光芒銳利的尖角,它們頭足相隨,逆向而飛,和太陽的旋轉構成和諧的韻律。三千年前的作品,工藝之精湛,構思之絕妙,讓人嘆為觀止。2005年,太陽神鳥金箔飾被選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真正當之無愧。

圖2.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箔

無論是青銅神樹還是太陽神鳥金箔,都顯示出古蜀人的太陽崇拜和鳥崇拜。太陽光照大地,促使萬物生長,這是古人從自然界中觀察得到的最樸素的知識,也是他們認為最神奇的事情,因此對太陽產生崇拜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按照一般的認識,因為缺乏,于是人們倍加珍惜和盼望。四川盆地內陰濕天氣較多,出太陽的時間很少,以致有蜀犬吠日之說。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古蜀人太陽崇拜意識更為強烈。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輪,專家認為是太陽的象征物(見圖3)。仰望藍天,除了那自由翱翔的鳥兒,誰還能飛到太陽里去呢?鳥兒的習性是追隨太陽,天亮則鳴,日暮則歸。鳥兒面西筑巢難道是為了挽留住最后一縷夕陽和迎接晨起的第一縷陽光?三星堆出土的鳥形象蔚為大觀,雕刻精美,造型各異。有代表性的青銅大鳥頭,眼大而方,堅毅沉著,巨喙如鉤,雄渾有力,造型簡潔而有神(見圖4)。僅一個鳥頭就高達40.3厘米,剛出土時,勾喙口縫、眼珠周圍都涂有朱砂。三星堆人崇拜鳥,希望借助鳥的神力飛翔。如青銅鳥腳人身像,出土時上半身已殘,給人無窮的想象。她衣著華麗,下身著緊身短裙,體現出女性身材的柔美,被人們戲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見圖5)。她的雙腳幻化為鳥型的五爪,各抓一個鳥頭,鳥身呈抽象變形,鳥尾如彎角下垂,尾羽上卷成團,線條優美流暢。她腳踏雙鳥,是傳說中的鳥神,還是扮演鳥形作法的巫師,抑或是想借助鳥兒之力飛翔?在鳥崇拜中,古蜀人也把自己幻想成鳥,如人首鳥身像,其面與三星堆青銅人像風格近似,其身則是鳥翅鳥腿鳥爪,特別突出的是展開的雙翅,像是蝴蝶的翅膀。它讓人想起《山海經》中的羽民。《海外南經》云:“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4]238《大荒南經》云:“有羽民之國,其民皆生毛羽。”[4]423-424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鳥身像,或出現在銅神樹樹枝端部,或出現在銅神壇頂部正中,因此,專家推斷他身份高貴,并非凡人。因此,與其說他是羽民國的一員,不如說他體現了古蜀人飛天的夢想。他總是在高處展翅欲飛,讓我們想起關于魚鳧成仙的傳說。《華陽國志》說:“魚鳧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5]181魚鳧王得道仙去,是否就是化成鳥兒飛向了藍天?

圖3.三星堆青銅太陽輪

圖4.三星堆青銅鳥頭

圖5.三星堆青銅鳥腳人身像

魚鳧成仙而去,杜宇化成杜鵑。羽化仙去的傳說成為巴蜀文化的濫觴。這些瑰麗的傳說是中國文學家取之不盡的寶藏,司馬相如對山川景物想象、鋪排,寫成《子虛賦》、《上林賦》,讓漢武帝驚羨不已。“天子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相如以為列仙之傳居山澤間,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賦。”[6]3056因此,他又潤色《大人賦》給漢武帝,果然,“天子大說,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6]3063。不只是《大人賦》中神仙的描寫,子虛、烏有等人物的虛構本身也是一種神奇的想象。

巴蜀的神仙文化是道教修道成仙的源頭。現在成都遺留的地名,如升仙橋、送仙橋、迎仙橋、升仙湖、神仙樹等等,其來歷當與傳說有關。老子出關,去了何處,司馬遷說“莫知其所終”[6]2141,揚雄卻說:“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7]257青羊肆就是現在成都的青羊宮。漢代張陵入蜀中創建五斗米教,以老子為尊,也是源于蜀中濃厚的仙文化氛圍。向達先生認為:“張道陵在鶴鳴山學道,所學的道即是氐羌族的宗教信仰,以此為中心思想,而緣飾以老子之五千文。”[8]175可以說,是老子之道與巴蜀之仙,催生了道教文化。《蜀王本紀》云:“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魚鳧田于湔山,得仙。”[7]244蜀王壽數百歲,“神化不死”的傳說與《山海經》中不死之山、不死之國、不死民、不死樹連在一起,給人以豐富的想象。《海外南經》曰:“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4]238《大荒南經》曰:“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郭璞注云:“甘木即不死樹,食之不老。”[4]425《海外西經》云:“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4]350-351又說:“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4]352開明北、開明東、不死樹、不死藥,這些傳說給幻想長生不死的人以希望。尋仙訪藥,煉制金丹,也發展成道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巴蜀長生不死的傳說與羽化升仙的傳說一起,轉化為道教的基礎信仰。因此,卿希泰先生說:“巴蜀文化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9]

如果說蜀地以鳥崇拜和太陽崇拜顯示出蜀人的浪漫和崇高,那么,巴地的神女傳說和巴蔓子將軍的故事則是巴人浪漫和崇高的表達。巫山神女的傳說,見于《山海經》和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巴蔓子將軍的故事見于《華陽國志·巴志》:

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有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國既寧,楚使請城。蔓子曰:“藉楚之靈,克弭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頭授楚使。楚王嘆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為!”乃以上卿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5]32

“蜀國多仙山”(李白《登峨眉山》)[10]968,古蜀流傳的神仙故事融入道教思想就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了。詩仙李白無疑是受影響很深的一位詩人,“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李白《感興八首》其五)[10]1104。李白一生喜好游仙訪道就淵源于蜀地濃郁的道家思想氛圍,如他所說:“家本紫云山,道風未淪落。”(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10]1152巴蜀文人的道家色彩濃厚,當與古蜀的仙道意識有直接關系。蘇軾舉杯望明月,“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11]173。 中秋之夜,蘇軾欲飄然仙去。從榮格的理論來看,是否可以認為后世文人的浪漫仙道流露出自古蜀以來羽化仙去的集體無意識?

二 縱目、大耳與緊閉的雙唇——夸飾的表達與好奇深思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中,最神秘的莫過于數量眾多的青銅人像和面具。兩個祭祀坑一共出土了50多件人頭像,無一雷同,卻有著統一的風格,讓人一見就知道這是三星堆的青銅像。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面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縱目人面具(見圖6)。其中,最龐大的銅縱目面具寬138厘米,高66厘米,重達80多公斤。它帶給人們的震撼還不在于它體型的龐大,而在于他的眼睛,他的柱狀眼球,竟然突出了16厘米!一雙耳朵極力外展,如同獸耳;一張嘴巴唯恐不闊,一直延伸到耳根,鷹鉤鼻倒卷著花紋顯得很厚實,而闊嘴巴線條分明則顯得很單薄。最為奇特的是,如此怪模樣的面像呈現在你面前,你居然感覺他是微笑而溫和的。《山海經·海內北經》云:“祙,其為物人身、黑首、從目”,郭璞注云:“祙即魅也。”[4]367《楚辭·大招》中有:“豕首縱目,被發鬤只。長爪踞牙,誒笑狂只。 魂乎無西! 多害傷只。”[12]218屈原說西方有豬頭縱目的妖怪,莫非乃是寫實?不過,最為明確的還是《華陽國志·蜀志》中所載:“有蜀侯蠶叢,其目縱。”[5]181因此,人們認為這就是第一代蜀王蠶叢的面具。另外,還有銅戴冠縱目面具(見圖7),體型較小,但造型卻更為獨特。面具高31.5厘米、寬77.4厘米、通高82.5厘米。眼睛也呈柱狀,突出達10厘米。更為奇特的是,鼻梁上高聳出約70厘米的夔形云飾。細觀此夔形云飾,“銅戴冠縱目面具”的命名也許并不恰當,因為這根本不是頭冠。傳說中的二郎神有三只眼,它就是在第三只眼的地方,即兩眼之間的眉心翻卷出這云飾的,先是翻出個花卷,然后直上云霄,仿佛是一縷馨香魂魄從中而出,升上天去,難道是神靈從腦海中出入的想象?我們不知道古人如何想象有什么東西從額頭生長出來,但是,我們能感覺到,他們的精神是向上的,意圖是跟上天相溝通。

圖6.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具

圖7.三星堆頭戴冠縱目面具

圖8.三星堆青銅人頭像

圖9.三星堆青銅人頭像

三星堆的青銅人頭像雖然沒有縱目面具這么夸張,但也非常有特色(見圖8、圖9)。幾十尊人頭像,面貌發型各不相同,有的面部還貼有金箔,以顯示其尊貴。這些人像或許是三星堆人的祖先像,也可能是部落聯盟中各部落首領,還可能是三星堆神話傳說中的各方神靈,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都身份高貴。這些青銅頭像都長了差不多相同的一張臉,形似張開的蝴蝶。他們的眼睛都很特別,巨大的眼睛占據整個臉部的二分之一或者更多,立眼斜飛,眼眶深邃,上有粗眉,下有高顴,呼應在一起好像蝴蝶向上展開的翅膀,那大蒜頭鼻子就是蝴蝶的身子了。一雙耳朵大且闊,和眼睛差不多高度,好像是蝴蝶外層的翅膀。嘴巴用細長的線條表現,一律緊閉著,顯得異常單薄,是五官中最為弱化的地方。這張蝴蝶臉所呈現的面容,和當代蜀人的長相大相徑庭,因此有人說他們是外國人,甚至是外星人。實際上,現代人沒有長這個模樣的,因此,他們只能是三星堆人的藝術夸張。比如他們的眼睛,凸出眼眶,沒有瞳孔,中間一道棱角,使得巨目如山陵一樣突出,上下眼瞼深深的刻痕,更增添了其表達效果。奇怪的是,人首鳥身像(見圖10)、跪坐人像的眼睛是有瞳孔的,而這些青銅人頭像卻沒有,難道這是人神之間的差異?有學者據此推斷這些頭像表現的是瞎眼的巫師。這種說法值得進一步探究。因為同時出土的金面銅人頭像上的金箔,覆蓋了整個面部,但是露出了眼睛和眉毛,說明古人認為這些銅人頭像的眼睛是能看見的(見圖11)。不僅如此,他們對眼睛的崇拜還體現在出土的眾多銅眼形器上。三星堆出土了上百件的銅眼形器,有菱形的、三角形的,也有勾云狀的、“臣”字形的;有整個眼泡,也有眼泡二等分、四等分的(見圖12)。這些銅眼形器上都有孔,可以懸掛起來。試想一下,如果廟堂之上掛這么多眼睛,會讓人有什么樣的感覺?他們希望從中獲得怎樣的力量?他們能夠從中獲得怎樣的力量?“蜀”字非常古老,在殷商甲骨文上就刻有“蜀”。從甲骨文的諸多異形寫法,到后來隸書中“蜀”字定型,不論字形如何演變,“蜀”字上面始終有一個橫著的“目”字,這是否源于古蜀的眼睛崇拜?

圖10.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圖11.三星堆銅人首鳥身像

圖12.銅眼形器

再來看這些展示在祭壇上的青銅頭像。首先是眼睛。四川盆地時常霧氣籠罩,他們是否想看得更遠、更清楚?其次是耳朵。不管是縱目面具夸張的獸耳還是銅人頭像蝶翅般的耳朵,都大過常人,他們是否想聽得更遠、更清晰?再次是鼻子。縱目面具夸張的蒜頭鼻上還帶有紋飾,銅人頭像的鼻子體量也不小,他們是否想辨別出更多、更細微的氣息?他們對收集各種信息的感官極度夸大,對用于飲食、說話的嘴卻高度簡化。首先,這些銅人頭像的嘴巴都是緊閉著的①;其次,他們嘴巴雖寬但嘴唇極薄,差不多就用一條縫粗略地表達了。這是藝術表達的需要,還是有著思想認識的原因?

緊閉的雙唇增加了銅人頭像的神秘感,他們的眼睛似乎向下看的,表情一概是嚴肅的,似乎是在憐憫眾生,又似乎是在思考。三星堆人抑制不住他們旺盛的求知欲,他們孩子氣地夸大、延伸了所有獲得信息的器官。突出的眼睛、夸張的耳朵似乎說明他們急切地想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但緊閉的嘴唇似乎又顯示出他們深沉的思索,并不急于表達,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這種好奇深思的精神,可以說是巴蜀思想疏狂外表下的精髓。巴蜀學術的大體框架雖說也在整個中華文化大傳統之內,卻偏愛劍走奇鋒,總有意想不到的學術創新。特別是“易學在蜀,蜀學在易”,很能體現這種治學精神。孔子傳《易》于商瞿,商瞿生于瞿上,即今雙流。《華陽國志·蜀志》說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5]182。 易學很早就傳到了蜀地。西漢胡安居臨邛白鶴山傳《易》,司馬相如曾從之學②。西漢落下閎鉆研天象,創立渾天說,發明渾天儀,創制太初歷。落下閎在天文學上的成就當與古蜀人之經驗積累有關。《漢書·儒林傳》稱:“蜀人趙賓好小數書,后為《易》,飾《易》文。”[13]3599趙賓以術數“飾《易》文”,傳孟喜,孟喜而改師法,講陰陽災變,又傳京房,遂成為易學之“孟京之學”。 嚴遵精研《周易》、《老》、《莊》,其易學兼道家《易》、數術《易》二術,揚雄盛贊曰:“蜀莊沉冥。蜀莊之才之珍也,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14]167嚴君平“不作茍見,不治茍得”,多像三星堆的青銅頭像啊!揚雄亦是“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13]3514。 他的《太玄》,獨創“方州部家”,將《周易》之二進制轉化為三進制,可謂一本奇書。“易學”在蜀中源遠流長,程頤說“易學在蜀”。《宋史》載:“初,程頤之父珦嘗守廣漢,頤與兄顥皆隨侍,游成都,見治篾箍桶者挾冊,就視之則《易》也,欲擬議致詰,而篾者先曰:‘若嘗學此乎?’因指‘《未濟》男之窮’以發問。二程遜而問之,則曰:‘三陽皆失位。’兄弟渙然有所省,翌日再過之,則去矣。其后袁滋入洛,問《易》于頤,頤曰:‘《易》學在蜀耳,盍往求之?’”[15]13461“易學在蜀”的根源可在三星堆青銅頭像的沉思之中?

張揚的大耳、凸出的縱目又是如此的張揚和大膽,讓人目瞪口呆。藝術上的夸張是激情與想象的產兒,它要表達的不是現實是如何,而是我要如何,我認為該如何:我要看得更遠,因此我有此縱目;我要聽得更清,因此我有此大耳。三星堆人就這么直率地表達了出來,也許還不懂什么叫夸張。但這種超離現實的表現方式就是夸張,而且這夸張還讓我們聯想到巴蜀文人的夸飾。《山海經》中的奇形怪物我們還當作是神話,而司馬相如的山川夸飾我們已經當作文學作品欣賞了。《文心雕龍·夸飾》云:“自宋玉景差,夸飾始盛。相如憑風,詭濫愈甚。故上林之館,奔星與宛虹入軒;從禽之盛,飛廉與鷦鷯俱獲。及揚雄《甘泉》,酌其余波;語瑰奇則假珍于玉樹,言峻極則顛墜于鬼神。”[16]466劉勰說文學上的夸飾自宋玉、景差始,但真正把夸飾推到極致的是司馬相如和揚雄。劉勰也許一時還未意識到夸飾是蜀人的特色,那陳子昂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登幽州臺歌》)[17]232,李白之“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10]989,讓這一特色凸顯出來。此后蘇軾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11]398,及楊慎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18]293,直至郭沫若之《天狗》、《鳳凰涅槃》,一開口都是吞吐山河,氣勢不凡。巴蜀文人的夸張浪漫、異想天開是否與三星堆一脈相承?

三 人性光輝與人文情懷——巴蜀文化中的世俗化和享受化傾向

從世界范圍來看,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像也是當時所有青銅像中最高的。它通高2.62米,其中人像高1.72米,底座高0.9米,重達180公斤(見圖13)。梯形座基上有四個大象似的獸頭支撐起方形的臺面。大立人赤足站在方形怪獸座上,仿佛如此他才能溝通天地。他長著三星堆人的蝴蝶臉,頭戴鑄有獸面紋和回字紋的花狀筒形高冠,身著三件窄袖與半臂式套裝,衣服上繡滿花紋,有龍紋、獸面紋、回形紋等等,顯示出古蜀人高超的刺繡水平。與衣服紋樣的寫實相比,他的身材又體現出三星堆人奇絕的想象、肆意的夸張。他身材修長,雙手巨大。我們同樣可以認為這是三星堆人淡化身體,注重雙手的一個暗示。從身材上看,首先,是造型簡潔。青銅大立人沒有表現出身體凹凸有致的曲線,而是從脖子到衣襟的下擺呈逐步放大的流線型,完全沒有腰身,上下身也看不出來。這不是技術的原因。因為從三星堆眾多的青銅器看,他們對塊面表達是駕輕就熟的,如青銅鳥腳人身像的身材就鑄造得曼妙多姿。二是身材極度瘦削,和大立人的偉岸完全不成比例,以致于他的胸部比脖子粗不了多少。從緊閉的嘴唇到消瘦的身軀,是否是三星堆人不求口腹之欲、只求上天之靈的表達?是否是他們刻苦自己、虔誠祭祀的表現?像大立人這樣的大祭師,在登上祭臺之前會齋戒嗎?會用絕食的方式齋戒以表虔誠嗎?這么瘦削的身材是要承擔起人世的苦難嗎?或者,這瘦高的身材,是為了突出那巨大無比的雙手?如果說身材的塑造是收斂而低調的,那雙手的塑造絕對是夸張而張揚的。虛握的雙手幾乎身子一般粗細,與此相應的是手臂也很粗壯。這雙手如此之巨,以至于大立人全賴底座的厚重才能屹立不倒。左手低右手高,略帶傾斜,兩臂環抱之勢,兩手環握之狀,大立人手中虛空引來現代人競相猜測:他握的是什么?他的兩只手握成了兩個圓,兩個圓隨手勢而傾斜,又不在一條軸線上,因此,人們猜測他拿的是象牙或者玉琮,或者是別的祭祀的禮器。也許真實的情況是大立人手里什么也沒拿。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壇上有五個青銅小人和金沙遺址出土的一個青銅小人像(見14),也是這個手勢,也是什么也沒拿。青銅神壇的五個青銅小人并不在神壇頂端,肯定不是主祭,應該是沒有資格拿玉琮的;他們和金沙小立人一樣都很小,手里也是拿不下象牙的。青銅大立人應該只是做了一個手勢,現代人之所以硬要往他手里塞東西,是因為這個手勢太怪異。如果我們嘗試學著他的樣子做這個手勢,我們就會感覺到這個手勢是運動的。右手高舉到眼前,以示尊敬,左手隨之跟進,雙臂自然而然有向內合抱之勢,似乎將要把宇宙囊括懷中。而大立人的雙手,在即將合攏之時定格了,引而不發,保留著擁抱世界的沖動。同這種擁抱相反的是他那空握的雙手,大而空而圓,絕沒有進一步握緊的意思。這樣突出表現、強壯有力的雙手居然是握空的!這是什么樣的智慧?這種虛空留待,是留待神靈從手心中穿過?是“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19]223的哲學? 還是“當其無,有器之用”[19]102的智慧? 它豐富的內涵可能永遠保持神秘,留待后人猜想了。不過,這樣虛掌空握,手指是僵硬而且不舒服的,然而三星堆人仍堅持著,他們擁抱這個世界但并不握緊,擁有掌握世界的權力卻知道什么時候不用權力,不僅體現出智慧,而且還體現出善良。

圖13.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

圖14.成都金沙青銅小立人像

殷商之際,中國進入了青銅時代。三星堆與殷商大約同時,雖然三星堆也出土有殷商風格的青銅器,但總體來看兩者的風格截然不同。首先,殷商出土的青銅器中,以尊、鼎、彝、觶等禮器為代表,這些器物造型莊重、紋飾繁縟,極盡裝飾,卻很少有人像。陳炎先生說:“殷商青銅器幾乎無不鑄有繁復的紋飾,而且常常是不留空隙,各種動物形象混合布滿器表全身。”[20]47雖然殷商青銅器不管是從鑄造還是藝術上來講,都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西方人還是認為沒有達到最高水平,因為在西方文化中,人體雕像才表現藝術的真諦。這當然是文化信仰不同造成的,本無優劣之分。不過,我國考古工作者還是根據《史記》中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6]239的記載,努力尋找秦人所鑄的十二金人,結果卻沒有找到。沒想到居然從四川盆地出土了相當于殷商時期的眾多青銅人像,特別是青銅大立人,直摘世界第一的桂冠。那么,同是祭祀神靈,同是炎黃子孫,為什么有如此的不同呢?為什么殷商以器物為主,而三星堆以人物像為主呢?無論如何,三星堆人把人面像作為祭祀的對象,說明他們重視人。其次,從審美風格上來講,三星堆也是與殷商青銅器風格迥異。齜牙咧嘴的饕餮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紋飾(見圖15)。“饕餮,就裝飾紋樣而言,是經過幻化變形處理的獸面形象的總稱。……真正具象化的饕餮,也是饕餮之得名的形象,是一種更令人恐怖的造型,即口中含著人頭的兇獸。”[20]44-45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偶方彝、婦好鉞等器物上都有吃人的饕餮,這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21]1642的審美反映,給人以凌厲威懾、敬畏恐懼之感。而三星堆的青銅器中卻沒有恐怖造型。抬頭看大立人的面容,和眾多的青銅頭像一樣,堅毅中帶著虔誠,莊嚴中帶著肅穆,神秘中帶著善意。即使三星堆眾多的動物形象,不管是鳥,還是獸,都是神奇而可愛,浪漫而美麗的。總之,三星堆的青銅器流露出的是溫情,而殷商的青銅器則帶有血腥。

圖15.饕餮紋飾

這可能是地域文化的因素在里面起了作用。三星堆地處四川盆地膏腴之地,物產豐富,生活相對安寧而富足,四面環山又屏蔽了外來的侵略。他們的主要威脅是來自岷江的洪水,而抗擊洪水需要群策群力,互相幫助,因此,人與人之間是友愛的。而安陽殷墟地處中原,無有屏障,四方部落之間常有爭奪和沖突,一場場征伐之后常是殺俘以殉,造成部落間世代不可和解的仇恨。貪吃人頭的饕餮,就是殷商人殺掉戰俘的武力炫耀和勇猛象征,它代表著征服和權力,同時,也代表著對神的虔誠祭祀。河南安陽的殷墟出土2000余座祭祀坑,白骨累累。祭祀的人牲多是戰俘,其中有些奴隸。人祭坑排列有序,分為若干組,每組代表一次祭祀活動。排列整齊的稱“排葬坑”,比較分散的稱為“散葬坑”,還有一種方形坑,是專門埋葬人頭骨的。其中僅1976年發掘的191座祭祀坑中,就發現1178具人骨架,可見他們把多少活生生的生命拿來獻祭給了神。不僅如此,商王或貴族死后也有人殉,少則一人,多的能達兩百多人。著名的婦好墓中殉葬 16人,殷墟編號為M1500大墓殉人114個,而M1001大墓殉人達到了225個。因此,發掘三星堆的時候,考古學家們也一如既往地在三星堆尋找殉人的痕跡,但是沒有。三星堆兩個祭祀坑中填埋了大量的動物骨渣,但是沒有人牲。相比血腥的商朝,這個被歷史遺忘的古蜀國顯示出高貴的人性光輝。當三星堆人在仰望天空的時候,殷商人在殺戮;當大立人擁抱世界的時候,殷商人在征戰疆土;當大立人雙手握空的時候,殷商人在搶掠財富。可以說,三星堆是精神的,殷商是物質的。三星堆青銅器中人與神是相互溝通的;而殷商青銅器卻要人在神面前戰栗而恐懼。三星堆青銅器對人的塑造也是對人的思考,他們的文字我們雖然不認識,但相信他們在哲學上已經開始人本主義的萌芽。

文學本是人學,古巴蜀的人文主義思想是巴蜀文學的底色。從秦滅巴蜀之后,獨立的蜀國、巴國不復存在,四川盆地內再沒有長時間的獨立政權,這讓巴蜀民眾更貼近現實而非皇權,巴蜀文化更貼近生活而非政治。川酒、川菜、蜀繡、麻將,從古至今這些生活層面最實在、最平常的東西以及相應的世俗的文化都很發達。總之,三星堆銅人像顯示出了人的正常色彩,顯示出了自古巴蜀重現實、重人情的特征。由此,巴蜀文學也帶出富有生活氣息的川味兒。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文君當壚,相如滌器,成為文壇佳話。嚴君平以賣卦為契機,家長里短,勸人向善。他說:“卜筮者賤業,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13]3056王褒的《僮約》詼諧幽默,充滿生活氣息,很有巴蜀味兒。李白和蘇軾都能笑傲王侯,但是對于普通百姓卻了無區別。李白的《哭宣城善釀紀叟》是哭祭一個賣酒翁的:“紀叟黃泉下,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10]1202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11]235東鱗西爪,抓過來都是尋常景物,湊一起就是生活畫卷。

三星堆出土文物所呈現出的世界是一個精神的世界,是對太陽的崇拜、對神靈的虔誠,是對自由的向往、對宇宙的探索;同時展現出的也是一個人的世界,人性的尊重、人間的慈愛、人生的享受。在這里不禁讓人想起康德的名言,康德說:“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而持久地對它們進行反復思考,它們就越是使心靈充滿常新而日益增長的驚贊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22]169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引領我們仰望燦爛星空;青銅人像指引我們思考心中的道德法則,也指引著我們思考巴蜀人文之由、巴蜀文學藝術不同于他方文學藝術的來源所在。

(致謝:衷心感謝三星堆博物館為本文提供照片。)

注釋:

①三星堆有一跪坐人像雙眼圓瞪,呲牙咧嘴,身上穿的衣服也與眾不同。專家認為他并非土著,而是殷商人的形象。

②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一三引陳壽《益部耆舊傳》:“胡安,臨卭人。聚徒于白鶴山,司馬相如從之受經。”

[1]蒙文通.略論《山海經》的寫作時代及其產生地域[C]//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62.

[2]蘇寧.三星堆的審美闡釋[M].成都:巴蜀書社,2007.

[3]周義正義[G].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4]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M].增補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1992.

[5]常璩(撰),劉琳(校注).華陽國志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84.

[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揚雄(著),張震澤(校注).揚雄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8]向達.南詔史略論[M]//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生活·新知·讀書三聯書店,1957.

[9]卿希泰.道教在巴蜀初探(上)[J].社會科學研究,2004,(5).

[10]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1]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2]洪興祖.楚辭補注[M].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班固.漢書[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14]紀國泰.《揚子法言》今讀[M].成都:巴蜀書社,2010.

[15]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6]黃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增訂文心雕龍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7]陳子昂集[M].徐鵬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60.

[18]王文才.楊慎詞曲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19]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價[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0]陳炎.中國審美文化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1]禮記正義[G].鄭玄注,孔穎達疏//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22]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The Sourc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Bashu:with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in Sanxingdui and Jinsha Site

LI Kai1,WANG Qing2
(1.College of Liberal Art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6;2.School of Humanities,Xihua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China)

It is widely agreed that Chinese culture has multi sourc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s need exploring.Bashu culture,as a regional culture of upper Yangtze River,is known as mysterious.The unearthed artifacts in Sanxingdui and Jinsha Site corroborate with the ancient documents,and thu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sourc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Bashu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aesthetic culture in Bashu.Romance and lofty pursuit,exaggeration and curious pondering,secularization and anesthetization are the three main features of aesthetic features in Bashu.

Bashu;aesthetic consciousness;prototype;Sanxingdui;the Jinsha site

B83-0

A

1000-5315(2015)02-0151-10

[責任編輯:唐 普]

2014-10-31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區域文化視域下的巴蜀文藝思想研究”(編號:08XZW001)成果。

李凱(1966—),男,四川簡陽人,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慶(1974—),女,四川自貢人,文學博士,西華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亚欧美国产综合|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九九香蕉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亚洲性网站|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国产99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区欧美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欧美亚洲欧美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欧美日韩导航| 久久福利网|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一二视频|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99热| 欧美精品高清|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国产丝袜啪啪| 91国语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色悠久久久|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久久综合干|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天堂网2014|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在线国产你懂的| 丁香综合在线|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婷婷色中文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