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龍
做亮做活“微”元素 巧搭“互聯網+”快車——以雞西市微政務平臺為例
李曉龍
雞西市的微政務悄然興起于2014年,百余家的黨政機關開通了政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借助新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為百姓辦實事、辦難事成為微政務的重要任務,微政務開通之來,以“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為目標,促進微政務快速有序蓬勃發展。
1.“雞西發布”開啟雞西“互聯網+政務”先河。以《雞西日報》、雞西電視臺、雞西人民廣播電臺為代表的本地傳統媒體輿論場,和以互聯網“自媒體”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兩個輿論場既有交集也有隔閡。在一些社會事件和公共議題上,曾經存在著一定的不同。2013年,作為雞西市黨政新媒體宣傳平臺“雞西發布”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開通,率先搭起了雞西市委、市政府與百姓溝通的“連心橋”,以“傳遞黨和政府聲音、提供服務資訊、傾聽社情民意、回應社會關切”為核心理念。“雞西發布”微博和微信的開通推動了雞西市黨政務公開的進程,通過手段快捷、渠道通暢、影響廣泛的新媒體平臺回應民意關切,尤其注重通過新媒體與網民溝通,闡釋清楚社會轉型期公共治理的復雜性,達到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目的,使廣大網民提升了參與城市建設的熱情,積極主動給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雞西發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官方平臺,及時回應網民的聲音,通過官方微平臺,促進了黨委、政府和民眾之間的順暢溝通和良性互動,提升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2.微政務平臺成為黨和政府服務群眾的“主渠道”。雞西市首批開通黨政務微博和微信的單位有80余家,通過監測發現,在各單位、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雞西市的“兩個輿論場”的交集和共識度有顯著增強。如市委確定的發展目標、“兩會”期間確定的為市民辦的十件好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愛心志愿者在行動等內容以及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卡申請、發布、雞西市城市空氣質量情況、物價、停水、停電公告等均都通過微政務平臺實現信息及時發布,其成為民眾得以信賴的公共信息發布平臺。

3.微政務平臺成為核心價值觀引導輿論的“主戰場”。傳統媒體、意見領袖和網民這三大輿論場域,在微政務未曾運營時,各自擁有發布渠道和平臺。雞西微政務的開通,一方面是作為黨政機關的權威聲音對外發布;另一方面是整合社會媒體的不同觀點形成客觀理性的輿論引導。雞西微政務在引導核心價值觀落地民間輿論場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說雞西微政務在2014年出現了一個顯著變化,政務微博、微信開始大規模進入網絡輿論場,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逐漸融合,整個互聯網輿論生態進入調整期。在調整期里,雞西還成立了社會化媒體聯盟和自媒體聯盟,既融入了在全市較有影響力的社會化新媒體平臺,如雞西微生活、雞西億家傳媒、新浪雞西、密山生活匯、雞東生活匯等的私營傳媒公司新媒體平臺,又聯合諸多網絡意見領袖,如與雞西生活匯、雞西木魚、雞西身邊事等自媒體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度合作。
1.微政務平臺成為服務百姓的直通車。“雞西發布”微政務平臺上線后,改變了以往網上輿論引導只停留在堵嘴巴、捂蓋子的簡單方式,更多的是接納網民的合理抱怨、理性批評、建議見解的帖子增多。雞西政務微博發布廳的搭建更大程度上將政府服務百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層,曾有市民通過微博向“雞西發布”反映雞西早市商販違規占道影響正常行車、如何更快地查詢公積金貸款與支取的方法、社會保障卡申請和發放問題等等。“雞西發布”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以微政務網絡發布會的方式,通過微電影、微解答、微論壇等不同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利用網言網語讓民眾易于接受的活動,并在相關部門的微信公眾號中設立常設的熱議問題解答欄目,給百姓一個方便的移動互聯窗口。

2.雞西微政務平臺傳播真善美的“擴音器”。網上助人為樂、倡導和諧方面的積極言論一直以來都是網民傳播正能量的主要載體。“雞西發布”一方面努力甄別網民發布的求助事件的真偽;另一方面通過發布權威信息來引導網民踴躍參與到幫扶活動當中。“雞西發布”從2014年10月份開通以來,在全社會發起拯救白血病患兒的事例有4起,分別為每位患者募集救命款20余萬元。有一則來自農村朋友發來的微信,她告訴“雞西發布”,她是一名生活在雞冠區紅星鄉務農生活的18歲女孩,由于身患白血病,她不得不提前輟學,家里要承擔高額債務。“雞西發布”看了她的病例,核實了她的家庭情況,并與傳統媒體聯合做了一期節目,再通過微政務平臺向全社會發起倡議,引起了全社會的共鳴,來自網絡上的捐款迅速積累到了10萬元。2015年春節前4天,“雞西發布”接待了一名35歲的媽媽講述了她5歲的女兒突患T型急性白血病,還帶著一個患有精神病的父親,眼看著要過春節了,全家人已無再生存下去的希望,“雞西發布”啟動救助應急預案,進戶調查,制作了微電影《希望》,并聯合雞西市最大的社會新媒體共同向全社會發布《當您的孩子拿著壓歲錢時,請您伸出援手幫助5歲的小菲陽吧!》的倡議,并策劃了《讓微信紅包搶的更有意義,捐助紅包傳遞愛心》活動,兩個倡議發出后,1分錢、1元錢、10元錢、100元錢、10000元錢、30000元錢的紅包紛紛捐助到了雞西市滴道區白血病患兒徐菲陽媽媽的微信里,好心人越來越多,紅包救小菲陽也成為春節期間雞西市的熱門話題,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黑龍江日報》、黑龍江電視臺、東北網,以及江蘇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甘肅電視臺、《深圳都市報》等媒體都做了報道,南非、美國、俄羅斯、英國、新加坡等國的華僑華人也通過微信、支付寶打來救治款,在短短的40天里,徐菲陽的母親通過微支付接到的捐款就達20萬元。類似的微公益還有很多,“為老余頭售滯銷的10萬斤蘿卜”“救助雞西市第一中學白血病學生”“救助雞西平崗礦白血病兒童”“倡議全社會獻出愛心關注雞東失去母親5歲的腦癱兒童”等等。
3.理性看待負能量,做百姓的“排氣閥”和“減壓石”。其實網絡輿論場中的負能量并非只有消極作用,通過雞西微政務平臺的成功運營可以看出網民針對腐敗、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會議題的熱議,希望黨委、政府能改變上述問題的迫切愿望,雞西微政務接到網民通過微平臺互動,將網民線上的訴求,在線下進行有效解決,將網民的訴求引導到相對封閉的微信公眾平臺,減少了通過微博進行裂變擴散所帶來的輿論影響,雞西微政務微信平臺已經成為網民適度宣泄公眾情緒、排解社會壓力的“排氣閥”和“減壓石”,營造出良好開放的輿論場、包容的網絡生態。
(作者系雞西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