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1月4日,省發改委消息,雙江口水電站項目將力爭2015年一季度經國家核準開工建設。這意味著自2015年起新一輪的水電站建設序幕即將開啟。
1月中旬,省統計局發布數據,四川水電新增發電機組相當于半個三峽水電站。
作為水電資源大省,四川水電發展的每一則消息總能引起多方的關注。作為清潔能源基地的四川,水電發展現狀如何?哪些問題急需解決?轉型之路將怎樣走?
危機——水電大省的焦慮
2014年是四川水電的豐收之年。省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4年四川省水力發電2341.3億千瓦時,增長26.4%。溪洛渡、向家壩、錦屏等大型電站均在2014年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全省水電總裝機容量雄踞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2014年四川水電棄水量也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00億千瓦時,較2013年增長近3倍。水電大省四川正陷入到一場有電輸不出去的困局之中。密集投產和社會需求整體增長乏力導致的“輸送和消納”“西南棄水”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資源優化配置和四川經濟發展。
送不出去的電讓省能源主管部門很惆悵。省能源局副局長張紹軍介紹說,“四川采取很多措施,來保證外送通道和水電在省內的消納,但是仍然出現了100億千瓦時的棄水。如果目前的狀況得不到盡快地改善,我們預測到‘十三五末,四川將會有1100億千瓦時的電量富余。”
張紹軍說,因為此前沒有整體的規劃,四川作為西電東送的主要輸出地,現在怎么送、往哪里送都存在問題。“目前,能源局與國家電網公司對于四川能源問題沒有形成共識,希望能對四川網開一面,給予特殊的支持政策,推動四川能源基地的開發?!?/p>
原國家電力部規劃司司長王信茂建議,要將四川水電開發和配置納入全國資源優化配置的大格局之中,在經濟發展減緩、用電需求減緩的情況下,政策要為四川水電東送留出市場空間。
破題——嚴控生態敏感區水電開發
2015年1月,一則“誰打敗馬云成為中國大陸新首富”的消息引爆網絡,當答案指向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時,人們對他背后的新能源也倍加關注。有媒體這樣報道:“十年前,36歲的李河君在水電領域乏力,起訴發改委,并以非同常規的方式開工建設金安橋水電站,成為漢能日后發展的印鈔機?!敝赋隽怂妼h能的極大影響。
今天,四川積極發展以水電為代表的清潔新能源,對日后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小覷。當霧霾連續多日困擾人們的出行,當煤炭帶來的環境惡化讓人痛心疾首,當石油受制于國際市場的影響,作為清潔能源的水電被看做是最有力的發展方向。四川水電兩億千瓦的年發電量,每年可節約原煤超過4億噸,相當于少建100座年產400萬噸的大型煤礦,大量緩解電煤的運輸壓力,減輕中、東部地區的環境污染。四川作為清潔能源基地,當然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
2014年12月出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水電科學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四川將嚴格進行水電規劃和項目審批,堅持先規劃后開發原則,嚴格進行河流水電規劃,嚴格控制生態敏感區域水電開發。除無電地區且電網不能覆蓋的,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適度開發小水電,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建設小水電。
這顯示出四川的謹慎態度,在新一輪的大規模水電開發中,對規劃選址、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問題,四川都提出科學的開發管理標準。
呼吁放棄重要生態敏感區部分水電項目是民進四川省委副主委劉激濤一直努力的事情,他認為要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嚴格控制和治理水污染,這對扭轉四川省盆地、沿江河谷區域性霧霾、酸雨惡化態勢,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有重要作用。
對于生活在水電站附近的人來說,最關心的除了水電開發對水質的影響,還有魚類的生存問題,因為他們以漁為生。一位水利水電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四川的水電站開發,都會結合河道中下游增殖放流規劃綜合考慮魚類保護。以我國十三個水電基地中最大的基地——金沙江為例,四川就設定了以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為主體,各庫區庫尾、支流等流水生境系統保護。
此外,在移民工作上,將探索創新農村移民“社會保障安置”“逐年貨幣補償安置”,研究探索符合民族地區水電移民工作特點的政策措施。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研究建立水電移民后續發展專項基金。對地質災害防治,將全面落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強化項目法人主體責任,督促施工單位履行具體責任。
既注意生態保護,又關注百姓生活,四川水電開發破題。
紅利——水電將迎來新機遇
早在2011年,四川水電發電量就超過湖北,成為全國最大的水電基地。此次《指導意見》顯示,四川將密集上馬新一輪水電開發。
按“流域化、基地化、集群化”總體思路,四川將加快建設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水電基地,有序推進阿壩東部、阿壩北部、綿陽、甘孜中東部、甘孜南部、涼山、雅安等7個資源集中區域水電集群發展,積極打造嘉陵江、岷江中下游兩個電航通道,形成“三江七片兩線”的水電基地基本格局。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指出,開發四川水電,對優化我國能源電力布局,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風光互濟”的格局,切實解決四川“豐余枯缺”矛盾,帶動四川經濟發展,解決我國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周江認為,水電站建設對于四川省GDP拉動巨大,2015-2020或誕生另一個萬億規模的投資產業。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云華說:“這幾年雅礱江公司每年在涼山的投資達100-150億元,建成電站全部投運后,每年將為涼山帶來近20億元的稅收。”
可以想象:電站建設過程中,資金、信息、物資、人員等資源將頻繁流動,將為區域內的建筑、運輸、勞務、材料、餐飲、住宿、娛樂等行業帶來難得的商機與活力,極大地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還將改善當地的交通、信息、文化狀況……一個電站撬動多條產業鏈,帶來經濟的蓬勃發展。
而政策紅利也為水電開發助力。
1月1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電站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針對今后擬建水電項目經濟性普遍差、市場競爭力下降、投資風險增大等情況,研究政府投資的支持政策?!?/p>
指導意見希望為每一個投資主體創造平等投資機會。有機構分析認為,水電建設一直是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四川的水電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