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號子是川江船工們為統一動作和節奏,由號工領唱,眾船工幫腔、合唱的一種一領眾和式的民間歌唱形式,主要流傳于金沙江、長江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和大寧河等流域。
川江號子的歷史極為悠久,在四川勞動號子中最具特色。巴蜀自古有舟楫之利,歷代史籍對此多有記載。近年來,在沿江兩岸陸續發掘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石錨”、東漢時期的“拉纖俑”等文物都印證了川江水路運輸行業的久遠歷史。而川江兩岸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自然風光以及船運中的以歌輔工之俗,無論在民間歌謠還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詩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題材。
川江號子的存在從本質上體現了自古以來川江各流域勞動人民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粗獷豪邁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時,在音樂形式和內容上,其發展也較為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歷史價值。(責編:李妍婕)
川江號子是四川水路運輸史上的“活化石”。
嘉陵江邊的船工在峭壁中艱難前行。
船工的工作環境非常艱苦。
川江號子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抗爭精神和
豪邁不失幽默的性格。